日常生活中成圣的召唤

访问士提芬曾(Stephen Tsang),一位在伦敦赛斯(Chelsea)工作的建筑师:「在香港几年的天主教学校生活并没有使我踏足学校小圣堂。后来我到了伦敦入读大学,结识了几位天主教徒,他们对信仰是那么自然不做作,引起了我的兴趣... 」

很多皈依的故事,尤其是载于虚构小说中的,都是从失望、寂寞、甚至精神崩溃开始。

这些故事的主人翁,经过那些情绪上的冲击而寻找到天主。但当生命面对新的转变时,又会寻找另一些选择。我的故事很简单。一条在普通事物中追求圣德的道路已静静地为我铺砌了。

我那平静和备受保护的童年并没有任何天主或信仰观念。在香港几年的天主教学校生活并没有使我踏足学校小圣堂。后来就读圣公会寄宿学校三年,也没有受到多大影响。我发觉周遭的人很少接受信仰。一个急速的决定带我到了伦敦入读大学。建筑系一年级时曾探访过Netherhall House。我从没想过会留在哪里,因为父母建议买一小房子给我居住。可惜新物业的契约遇上一些困难,买卖合同预计不能在新学期开始前完成。由于急于找住宿,Netherhall House便成为明显不过的选择。我预计只是短暂的居住。哪里有不同信仰的学生。不久我结识了几位天主教徒,他们对信仰是那么自然不做作,引起了我的兴趣。

我也被宿舍内偌大的圣堂吸引着;建筑上它是哪里最大的房子,装饰也是最好的。不久,我尝试花一些时间留在小圣堂,也  幸没有人查问我的来意。其中一位宿生教我默祷,使我立时感觉到与一位「私人的神」密切的联系。这独特的体验在这27年来一直没有退减。很快我便参加了早祷聚会。我常利用圣施礼华着作的一本小书《道路》作祈祷,全无文化障碍问题发生。之后,很自然的发展便是开始参加平日弥撒,希望与这位「私人的救赎者」多些结合和认同。

很高兴在这段时间没有人催迫我领洗,或者他们估计我需时颇长。我在利兹(Leeds)度过圣诞假期。在假期内继续祈祷,即使下着大雪也参与每日弥撒。我的姊姊曾租车子接载过我几次。她也是在一所天主教传教会学校就读,但却有着  然不同的体验。我很清楚已接受了这份信仰的礼物。回到Netherhall House便表示已为领洗做好准备。但很惊讶地他们着我等候片时。有些评论家不时暗示主业会成员只对精英份子有兴趣,并以强迫手段达其目的,这不是我的经验。

天主教信仰其中最大的吸引是对圣母的敬礼。我忽然明白以前学习过的文艺复兴艺术原来是生活信仰的表达。除了在宿舍中各式各样的敬礼外,我也喜欢探访「圣母贫苦者」(The Poor of Our Lady)。即使在汉斯特(Hampstead)这富裕地区,也有很多人受着孤寂和疾病的煎敖。家庭气纷对了解天主教文化大有帮助。2月2日我终于领洗加入天主教会;事后宿生们为我大事庆祝。我的双亲起初有些忧虑,但眼见没有带来坏影响,盒饭了我的辩护者,在疑惑的亲友前大力支持我的决定。

律师楼终于完成一切文件程序,买卖合同完成了。在离开Netherhall House前,是领洗后不足一个月的一个黄昏,正在念玫瑰经的时候,我感觉天主清晰的召唤,我可以不离开自己的职业而奉献一生为天主服务。可能当时我对天主教教理认识不深,但对这召叫是肯定的,也从此对这决定永不畏缩。当时我与一位女同学往来甚密,一起绘画,但并没有甚么承诺。自然地,交付给天主便是自我完全的奉献,无论是现在或将来。非基督徒的双亲也明白这道理,但以他们的中语文化来说,当然喜欢另外的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圣德的教义已广泛谈论,也是教会日常训导的一部份。每人的生活都有很多情况应用得到,每日都是充满刺激的历程。作为一位建筑师也有很多机会予以实践:无微不至地完成每样工作、用心照顾每位客人的个别需要、耐心地为每一个计划寻求独特的解决方法、创作适合的设计好帮助家庭生活顺畅愉快……等等。我永远不会忘记圣施礼华的一番话:「当上主看到祭台及其装置被打理得井井有条,  会对负责打理的人特别怜爱,甚至不计较他们个人的缺点。人性和神性就在普通日常生活中融合在一起。那些人若忽视了单调乏味的物质化细节,便不可能从别处寻找到天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