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這首批宗徒,備極愛戴敬仰。但從人性而言,他們並沒有甚麼可誇耀之處。只有瑪竇可算是個例外。瑪竇掙得了一份小康的家業,後來因追隨耶穌而放棄了。其餘的宗徒只是漁夫。他們過着貧窮的生活,通宵捕魚,勉強糊口。
然而,社會地位並不重要。他們沒有受過教育,甚至相當愚魯,只要看他們對超性事理的遲鈍反應便顯而易見。他們往往連最基本的例子和對比都搞不清楚,常要問師傅:「請把這比喻給我們講解一下 !」 當耶穌使用法利塞人的「酵母」這個圖像時,他們竟誤以為耶穌在責備他們忘記帶餅。
他們是貧窮的;他們是愚昧無知的。他們既不單純,又不虛心,卻野心勃勃。他們經常爭論:在基督最終復興以色列王國時——按照他們的理解,誰該官居首席。到了依依惜別的最後晚餐,在耶穌行將為全人類自我奉獻之際,我們看到他們仍在激烈地爭論着。
信德嗎?他們也沒多少。耶穌曾親自指出這一點。 雖然他們親眼目睹死者復活、病者痊癒、分餅增魚、風浪平息、邪魔逐盡,但是只有被選為宗徒之長的伯多祿一人,能迅速地回答:「祢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 然而,這只是一種有限的信德,以致於伯多祿在聽到耶穌為救贖人類要受苦和被殺時,他竟諫責耶穌。耶穌不得不責斥他說:「撒殫,退到我後面去!你是我的絆腳石,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
這一幫人,便是我主召喚的宗徒,便是基督挑選的材料。他們繼續停滯在這種狀況,直到聖神降臨那天,在充滿聖神後方才轉化成教會的柱石。 他們都是普通人,渾身缺點毛病,空話多於行動。但是,儘管如此,耶穌卻召叫他們做漁人的漁夫, 做祂的協同贖世者,做天主聖寵的分施人。《基督剛經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