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從家庭、摯友和朋輩中——更不用說從世界萬民中,發現許多更相稱的人,值得基督的召選,的確,那些更樸實明智的人,那些更有影響力和重要的人,那些更知恩慷慨的人。
順着這思路想下去,我深感慚愧;同時也認識到人的邏輯不可能解釋天主恩寵的領域。天主往往揀選不完善的工具,好讓人看得更清楚是祂在工作。聖保祿想起他的召叫時戰戰兢兢地說:「最後,也顯現了給我這個像流產兒的人。我原是宗徒中最小的一個,不配稱為宗徒,因為我迫害過天主的教會。」 這就是塔爾索的掃祿所寫的。他的人格和業績,使歷史為之肅然起敬。
我在前面講過,我們本身無功可居。我們在天主召選之前,除了可憐,一無可取。我們應該知道:我們心中閃耀的光(信德),我們賴以相愛的愛(愛德),支持我們向上的渴望(望德),無一不是天主白白的恩賜。我們若不培養謙遜之德,遲早會忘記天主召選我們的緣由:就是為了我們個人的成聖。
如果我們常保謙遜,便能明瞭天主召喚的奇妙。基督親手把我們從麥田裏摘下來;撒種人用受傷的手掌,緊揑着一把麥粒;基督的血沐浴着種籽,浸透了種籽;然後,我主把麥粒迎風揚播,使之葬於土中,死而復活,繁榮孳生。《基督剛經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