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臨期:我們人人所領受的召喚

節錄自載於《基督剛經過》書中,聖施禮華於1951年12月2日將臨期第一主日題為《基督徒的召叫》的講道

又一個禮儀年度開始了。彌撒進台詠邀請我們思考一下:與開始實行基督徒生活,有着密切關係的一個問題,即:我們人人所領受的召喚。「上主,求你使我認識你的法度,並求你教訓我履行你的道路。」 [1] 我們懇求上主引導,指示我們祂的芳蹤,讓我們步步跟隨,達致圓滿地遵守祂誡命——愛德的境界。 [2]

你們若回顧一下自己決心全力以赴,實踐信仰的種種光景,必然會跟我一樣,連聲感謝主恩。不是故作謙虛,這感恩之心,又必然會使你們進一步瞭解:在實踐信仰上,我們自己實在無功可居。通常,我們幼年時,便從信仰基督的父母那裏,學會祈求天主。此後,老師、朋友、熟人等,又在各方面幫助我們,使我們不致忘掉天主。

你們可以暢開心靈,向耶穌傾訴自己的經歷,我不作任何概括的結論。不過,或許有一天,一位像你們這樣的普通基督徒,會大開眼界,豁然看到一片嶄新的領域,既深遠新穎,又如同福音那樣古老悠久,會提示你們熱切地、認真地追隨基督的可能,成為宗徒中的宗徒。然後,你們或許會張皇失措,一時未能恢復過來。你們的安於現狀,還沒有被真正的平安取代,直到你們慷慨地向天主說:「是!」心甘情願,自覺自願地承行主旨,那是最超性的動機。隨它而來的,必是強烈而持久的喜悅。這喜悅,只有在你們背棄天主的情況下,才會失落。

我不愛指某人,說他是特別蒙選的一員,因為基督才是抨論者,揀選者。正如聖經所載,聖保祿告訴我們:「祂於創世以前,在基督內已揀選了我們,成為聖潔無瑕疵的;」[3] 我明白你們不會因這思想自以為了不起,或高人一等。這抉擇正是我們召叫的來由,應是我們謙遜的基礎。難道我們會替畫家手中的畫筆去建造頌功碑嗎?儘管畫筆在創作名畫的過程中,曾經參與其事,但我們只會讚賞畫家。我們基督徒,不過是世界造物主和人類救主手中的工具而已。

宗徒都是普通人

上面所講的,早有成文的先例。每思及此,我總是深受鼓舞。我們在福音關於最初的十二位宗徒蒙召的記述中,可逐步地看清這點。現在,讓我們慢慢默想一下,並祈求我主的這些聖善的見證者,幫助我們效法他們,跟隨基督。

我對這班首批宗徒,備極愛戴敬仰。但從人性而言,他們並沒有甚麼可誇耀之處。只有瑪竇可算是個例外。瑪竇掙得了一份小康的家業,後來因追隨耶穌而放棄了。其餘的宗徒只是漁夫。他們過着貧困的生活,通宵捕魚,勉強糊口。

然而,社會地位並不重要。他們沒有受過教育,甚至相當愚魯。只要看他們對超性事理的遲鈍反應,便顯而易見。他們往往連最基本的例子和比喻都搞不清楚,常要問師傅:「請把這比喻給我們講解一下!」[4] 當耶穌用「酵母」來指法利塞人的教訓時,他們竟誤以為耶穌在責備他們忘記帶餅。[5]

他們是貧窮的;他們是愚昧無知的。他們既不單純,又不虛心,但卻野心勃勃。他們中經常爭論:在基督最終復興以色列王國時——按照他們的理解,誰最大。到了依依惜別的最後晚餐,在耶穌行將為全人類自我奉獻之際,我們還看到他們仍在激烈地爭論着。[6]

信德嗎?他們所有不多。耶穌親自指出過這一點。[7] 雖然他們親眼目睹死者復活、病者霍然、餅魚增多、風浪平息、邪魔逐盡,但是只有被選為宗徒之長的伯多祿一人,能迅速回答:「你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8] 然而,它只是一種有限的信德,導致伯多祿在因耶穌為救贖人類要受苦和被殺時,他竟諫責耶穌。以致耶穌不得不責斥他說:「撒殫,退到我後面去!你是我的絆腳石,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9]

金口聖若望詮釋道:「伯多祿的想法,是人性的想法。因此他推理所得的結論是:那種事情(基督的苦難與死亡),悲慘恐怖,為祂不宜。故此引起耶穌的訓斥:否也!受苦受難非我之不屑取。你所以有這種看法,是由於你的思想局限於人的思維。」[10] 不過,這些小信德的人對基督的熱愛不是很突出嗎?毫無疑問他們是愛祂的,至少是在口頭上。有時甚至激昂慷慨,忘乎所以:「我們也去,同他一起死罷!」[11] 但臨到真理考驗的關頭,卻個個逃之夭夭。只有若望一人例外。若望是真正以行動去愛。只有這位青年,宗徒中最年輕的,獨自佇立在十字架下。其餘的宗徒心中,就是缺少那麼一點猛如死亡的愛。[12]

這一幫人,便是我主召喚的宗徒,便是基督挑選的人物。他們繼續停滯在這種狀況,直到聖神降臨那天,充滿聖神後方才轉化成教會的柱石。[13] 他們都是普通人,渾身缺點毛病,空話多於行動。但是儘管如此,耶穌卻召叫他們做捕人的漁夫,[14] 做祂的協同贖世者,做天主聖寵的分施人。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能不費吹灰之力,便從家庭、摯友和朋輩中——更不必說從世界萬民中,發現許多更相稱的人,值得基督的召選,是的,那些更樸實明智的人,那些更有影響力和重要的人,那些更知恩慷慨的人。

順着這思路想下去,我深感慚愧;同時也認識到人的邏輯,不可能解釋天主的恩寵領域。天主往往揀選不完善的工具,好讓人看得更清楚是祂在工作。聖保祿想起他的召叫時戰戰兢兢地說:「最後,也顯現了給我這個像流產兒的人。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一個,不配稱為宗徒,因為我迫害過天主的教會。」[15] 這就是塔爾索的掃祿所寫的。他的人格和業績,使歷史為之肅然起敬。

我在前面講過,我們本身無功可居。我們在天主召選之前,除了可憐,一無可取。我們應該知悉:我們心中閃耀的光(信德),我們賴以相愛的愛(愛德),支持我們向上的渴望(望德),無一不是天主白白的恩賜。我們若不把謙遜增強,遲早會忘記天主召選我們的緣由:是為了我們個人的聖化。

如果我們常保謙虛,就會明瞭天主召喚的奇妙。基督親手把我們從麥田裡摘起來;撒種人用受傷的手掌,緊揑着一把麥粒;基督的血沐浴着種籽,浸透了種籽;然後,我主把麥粒迎風揚播,使之葬於土中,死而復活,繁榮孳生。

© Fundacion Studium


[1] 詠24(25):4

[2] 參閱瑪22:37;谷12:30;路10:27

[3] 弗1:4

[4] 瑪13:36

[5] 參閱瑪16:6-7

[6] 參閱路22:24-27

[7] 參閱瑪14:31;16:8;17:17;21:21

[8] 瑪16:16

[9] 瑪16:23

[10] 金口聖若望In Matthaeum homiliae, 54, 4 (PG 58, 537)

[11] 若11:16

[12] 歌8:6

[13] 參閱迦2:9

[14] 瑪4:19

[15] 格前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