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 我哥放學回家後, 跟我提他班上一位名叫Josephine的天主教同學跟他 說她的天主是一位生活中的天主. 這句話讓我感到印象深刻, 因為在這之前, 我們家算是很典型的華人家庭. 我們會定期到廟裡拜拜, 供奉各種神明, 觀音等. 我們一直這樣生活了好幾個世代, 但她貿然的一句話說, 她的天主是一位生活中的天主, 似乎藐視了我們的神明, 讓我覺得我們所供奉的只是一尊尊的偶像罷了. 這對我來說是種啟示, 就像是上主從此走進了我的人生, 拍拍我的肩膀, 在我耳邊說: ‘我在這裡.’
我是林源恆, 是一位新加坡華僑. 我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從中國遷居來新加坡. 我們家中第一位受洗成為天主教教徒的是我哥, Aloysius. 他在受洗之前獲得很多天主教朋友的幫忙, 尤其是在服兵役時遇到的Cipran. Cipran向他講述了很多有關天主教信仰的事, 給他上要理課, 也因為這樣, 我哥才受洗成為天主教徒. 而之後, 我哥開始帶些有關天主教信仰的書回家, 並把它們置放在我們家的書架上. 當時出於好奇心的我, 就開始拿這些書來看. 於是, 我對天主教信仰, 開始有些了解, 而且我也到主業會中心去上要理課. 一年之後, 我受洗成為天主教教徒. 而接下來, 我問自己的問題是聖召.
我一直認為我背負著某種使命. 在華人家庭裡面, 工作是很重要的, 也是生活中的一大部分. 我們都勞心勞力地工作, 但是工作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以我父親為例, 他一年的年休只有兩天. 身為一個家庭的支柱, 他不得不挑起養家活口的重擔. 我一直很敬佩我的父親, 但是工作最根本的意義是什麼呢? 主業會的聖召讓我了解到, 除了實際勞累的工作之外, 我可以活出’carpe diem’(‘把握當下’)的理念. 我可以像一般人一樣生活, 像大部分華人一樣瘋狂地工作, 但是卻在一切生活的細節中找尋意義和樂趣.
我曾經在台灣待過幾年, 在那一家法屬銀行當業務分析員. 這對我來說, 是個寶貴的經驗, 我可以在台灣跟許多財經界的菁英一起工作. 我非常熱愛這份工作, 但我認為回應天主的聖召, 從事他的’建國大業’, 能使我的生活更有價值. 我們家是從事水果販賣的, 我爸有個水果攤. 而我拿到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之後, 就投身於財經界. 我認為現在是我貢獻於天父的事業的時候.
我的父母親一直都不能完全諒解我選擇, 這點應該不難理解. 在4年前, 我父親於2007年12月23日過世, 但在同年的12月1日, 他跟我母親一起受洗. 這是上天所賜於最美好的禮物.
我很感謝天主, 也很感激所有的天主教教徒, 尤其是Josephine, Cyprian, 以及其他願意為信德做見證的人, 協助曾經是一名異教徒的我, 和其他異教徒. 於此, 我呼籲大家走出去, 向異教徒們宣講天主教信仰, 因為在外頭, 還有很多人正在渴望著這份信德, 他們需要我們大家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