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将临第二主日(甲年)

在进入将临期第二周之际,一些有助于我们做祈祷的反思。

我们的望德建基于天主进入人类的历史
满怀望德地回顾过去
将自己锚定于基督内,可引领我们走向未来


我们的望德建基于天主进入人类的历史

「每年庆祝默西亚在白冷的诞生,会更新信友心中对天主紧守自己的诺言的确信。 因此,将临期是一个强而有力地对望德的宣认。」[1] 当我们想到望德时,很容易会误以为它纯粹是指向未来的。 我们可能会以为,当自己在面对任何逆境时投靠这个德行,就意味着摆脱过去,无视现在,以及去憧憬一个更加美好的将来。

然而这个关于望德的礼仪期,处于我们回忆基督在白冷的第一次降临之后,和期盼祂在世界终结时光荣地再来之前,这绝对不是巧合的。 换句话说,将临期提醒我们过去的事,同时也提醒我们未来的事。 「我们的望德并不是没有根基的,而是基于一个在历史中的事件,而这个事件既在历史中,又是超越历史的:它就是纳匝肋人耶稣所构成的事件。」[2]

圣史路加在今日弥撒的福音中,非常精确地记录了基督的先驱,洗者若翰,开始讲道的历史日子:「凯撒提庇留执政第十五年,般雀比拉多作犹太总督,黑落德作加里肋亚分封侯,他的兄弟斐理伯作依突勒雅和特辣曷尼地方的分封侯,吕撒尼雅作阿彼肋乃分封侯,亚纳斯和盖法作大司祭时,在荒野中有天主的话,传给匝加利亚的儿子若翰。」(路3:1-2)就是,会把我们从罪恶中拯救出来的那一位,是一个在某特定时刻诞生于马槽中的厄尔尼。 天主并不是遥不可及、难以让人认识、对我们的困境知之甚少、难以与人建立关系的。 我们的望德的根源就是:造物者天主已经进入了人类的历史。

满怀望德地回顾过去

圣保禄宗徒在今天弥撒的读经二中说:「我一想起你们,就感谢我的天主...... 在你们内开始这美好工作的那位,必予以完成,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斐1:3,6)我们或许并不常常能够察觉到天主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中所开始了的「美好工作」,或许只是因为我们分心,又或许是因为我们经验过自身的软弱。 然而这并不会阻止主耶稣在我们的灵魂内行事。 恰恰相反,天主特别喜爱每一颗「痛悔谦卑的心。」(咏51:19)正如圣保禄也写道:「罪恶在那里越多,恩宠在那里也越格外丰富」(罗5:20)圣施礼华以一个乐观的态度去看待我们自身的软弱。 他认为,这些软弱越明显,我们灵修生活的根基就越深厚。[3]

因此,望德是由两种看似相互对立的态度所滋养的。 一方面,它从对天主赐给了我们的一切恩惠的感激中汲取力量。 圣咏集的作者满怀喜悦地唱颂:「上主向我们行了伟大奇迹,我们的确也觉得满心欢喜。」(咏126:3)一个扎根于天主给我们展现了的大爱,扎根于祂在我们内成就的化工的望德,能够在艰难的时刻扶持我们。 然而当我们审视自己的一生,接受自身的缺失时,我们的望德也会得到增强:「如果我们不与自己的历史修和,我们就无法向前迈步,我们将永远被困于我们的期望和随之而来的失望之中。」[4] 天主从来都不会要求我们做不可能的事。 祂只要我们让祂进入我们灵魂的最深之处,也进入我们的过去。 这样,祂就能在我们踏上未来的步伐中引导着我们,走向与即将来降临的基督相遇。

将自己锚定于基督内,可引领我们走向未来

古代的圣像画把望德描绘成一个船锚。 因此许多船只的最重、最重要的锚都以望德这个神学美德来命名。 对天主的望德能够在我们遇上风暴时得到支持。 可是船锚的意像不应使我们想到要停滞不前,仿佛瘫痪不动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基督降来是要使万象更新(参阅默21:1)。 因此,在祂内锚定,意味着我们愿意扬帆起航,直驶向未曾想象过的海洋。

「耶路撒冷! 请你脱去你居丧悲伤的衣裳,永远穿上天主光荣的华服。」(巴5:1)望德把我们现实地接受自身的脆弱,和对天主每天赐给我们的恩惠抱持开放的态度结合在一起。 我们不会否认自己的个性或过去,希望一点一点地穿上主耶稣基督(参阅罗13:14)。 这样,耶稣在圣诞节的降临将不会只是一个外在的事件。 相反,我们会和天主建立一个更加亲密的关系,祂愿意成为小圣婴,好能置身在我们的心中。

圣施礼华视望德为「天主赐我们的温和礼物,它令我们满心欢喜。」[5] 把我们的生命锚定于救赎的过去,以及耶稣第二次降临的将来,会给现在赋予一种天主性的丰盛。 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刻,都转化为与以前来过,并且将会再来的耶稣的相遇。 圣母玛利亚,我等希望,曾经喜乐地把自己的生命给天主的将来敞开。 因此,她在旅居尘世时,每一刻都是这么快乐。

[1] 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2003年12月17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

[2] 教宗本笃十六世,2007年12月1日的讲道

[3] 参阅圣施礼华,《道路》,712:「你跌得很重很重! 那么,从那根柢开始打基础吧......」

[4] 教宗方济各,《以父亲的心》宗座牧函,4

[5] 圣施礼华,《天主之友》,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