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十九周星期二

一些有助于我们在常年期第十九周做祈祷的反思。

成为需要他人帮助的孩子
学习如何玩耍”
穷人让我们看见天主


成为需要他人帮助的孩子

玛窦福音记载了五篇耶稣的重要说话。 其中一篇以门徒向祂提出的一个问题开始:「在天国里究竟谁是最大的?」(玛18:1)主耶稣用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来回答:「耶稣就叫一个小孩来,使他站在他们中间,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变成如同小孩一样,你们决不能进天国。』」(玛18:2-3)基督看到有些人可能试图通过自己的成就来赚取功德,好能在祂身边享有一个特殊地位,于是就拆解了所有人性的逻辑思维。 确保我们在天国中享有荣誉的不是我们的成就,而是努力变得像孩子一样,和谦卑地接受自己的局限。 孩子依赖他人,相信大人会解决所出现的问题,而不会顾虑自己的名声。 他们明白自己真正的财富都是天主和他人所给予的。

如果我们观察孩子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首先寻求长辈的注意。 「他们必须置身在人群的中央。 为什么呢? 是因为他们骄傲吗? 不! 是因为他们需要感到受保护。 我们也必须将耶稣放在我们生命的中央。」[1] 小孩知道自己无法单独做任何事。 随着他们成长,他们会得到更大的独立自主性; 而当他们进入青春期时,他们中许多人会走到一个相反的极端:他们以为自己已经能够自足自立,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 成熟的下一步就是认识到周围的人为我们提供很多东西:因为没有他们,我们就不会是现在的我们。

类似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在我们的灵修生活中。 多亏我们的父母、慕道导师或神父,我们学会了转向天主。 也许我们认为,总有一天我们会不再需要别人的帮助。 主业团的创办人圣施礼华说,人所犯的重大错误,「常是因人自以为已经成长了,骄傲地以为自己可以自足自立。 有这些想法的人好像不能向天主或向人; 如朋友、神父求助。 可怜孤独的灵魂遂陷入混乱、迷失之中。」[2] 因此,他建议我们必须培养成为一个小孩子的渴望,好使自己的生活变得伟大:「愈像小孩愈好! 就我作司铎这三十六年,(现在我觉得这段时间好长,也好短! )不断努力承行主旨,多少次跌倒了再站起来,我觉得能最帮助我的是:我仍是个孩子,常爬到母亲膝上,在耶稣心里找到庇护所。」[3]

学习如何玩耍”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儿童,就会发现他们生活的另一个方面:他们喜欢玩耍。 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和朋友们玩得开心,而是希望父母也能参与其中。 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意味着放下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重新变回一个小孩子。 「与孩子们玩耍意味着放弃我们的逻辑思维,并且进入他们的思维。 如果我们想玩得开心,就必须了解他们喜欢什么,而不是自私地让他们做我们喜欢的事情。」[4]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意味着放下个人的顾虑——它可能比那个游戏更加迫切——和想想孩子此刻对父母的期望。 我们也可以对身边的人培养这种态度。 当我们试图满足他人的一个小需求,或向其表达自己的关怀时,我们也在做着类似的事情:我们与对方的需求认同,和努力满足这些需求。

有时候,我们可能很难找到时间去「玩耍」,也就是说向他人表达这些细微的关爱。 然而圣施礼华视这些表示感激的举动为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幸福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这就是为什么他鼓励他的儿女们:「我不在意重复多次。 世上任何人都需要情感,我们在主业团中也不例外。 不断努力增加你对兄弟姊妹的感情—不是多愁善感的那种。 我孩子任何的一个担忧都必须真的视为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当我们生活得像陌生人一般,或冷漠的担待彼此的那一天,我们就扼杀了主业团。」[5] 关顾我们身边的人,不仅让我们充满喜悦,而且也帮助我们意识到,第一个与我们「玩耍」的就是天主。 「只有我对近人的帮助以及爱的表达可以使我面对天主更敏感。 只有对近人的服事使我能看见天主? 我所做的、能够看见祂对我如此之爱。」[6]

穷人让我们看见天主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从那些实质上似乎不能给我们提供任何贡献的人身上认识天主:孩子、病人、长者...... 圣施礼华很喜欢他的一个朋友的一句说话,并且在自己的一件作品中引用它:「穷人是我最好的圣书,是我祈祷的主要动机。 看见他们,看见他们每一个人内的基督,使我心疼。 正因为使我心疼,我才意识到:我爱祂,也爱他们。」[7] 从他开始他的牧灵工作时,他就对耶稣所宣告了的这一个优次之序非常清楚:「孩童和病人,写这两个名词时,你不感到想以大写把它们写出来吗? 因为,对一个爱主的灵魂来说,孩童和病人就是祂自己!」[8] 这些话是他在1930年代初,当他担任马德里圣伊撒伯尔基金会的神师时,他在履行职务中特别关心穷人的经历后不久写下的。

关心那些最弱小的人会让我们更加接近上主。 首先是因为我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就如同是为天主自己所做的一样:「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25:40)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这样做就是被「天主化」了,因为我们是在仿效着耶稣的生活方式:「就如人子来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生命,为大众作赎价。」(玛20:28)而我们就会成为了祂的「使者」,因为我们将天主赐给了人类的安慰带给他们。 此外,这样做也会使我们能够有着一颗像上主一样的心,祂不求回报地去爱人。 诚然,也许这些人在物质上能够给我们的回报是很少的。 可是实际上,他们送给了我们那份最伟大的礼物:在他们的脸上,我们看见天主自己。

加尔各答的圣德兰修女说:「你把你所有的爱都送给对方,永远不会保证对方也会爱你。 但不要期望得到对方的爱的回报; 只要期望爱在对方的心中能够生长。 而如果爱没有在对方的心中生长,也要为爱在你自己的心中生长而感到欣慰。 有些说话是你希望听到,却永远不会从你希望听到的人口中听到它; 但它其实从一个人的心底说出,而你不要耳聋到听不见它。」[9] 许多时候,我们照顾的那个孩子、病者或长者,都不会明确地表达自己感激之情。 再一次地,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肖似天主的机会,因为天主即使在我们没有察觉的情况下,仍然不断地给予我们祂的爱。 童贞圣母玛利亚会帮助我们拥有一颗不会害怕把自己奉献给所爱的人的、像慈母般的心。

[1] 教宗方济各,2015年12月30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

[2] 圣施礼华,《天主之友》,147

[3] 同上

[4] 教宗方济各,2015年12月30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

[5] 圣施礼华,AGP,library,P01。 引自范康仁蒙席,2023年2月16日的牧函,9

[6] 教宗本笃十六世,《天主是爱》通谕,18

[7] 圣施礼华,《犁痕》,827

[8] 圣施礼华,《道路》,419

[9] 加尔各答的圣德兰,《Poor among the poorest》,Pauline Editions,2003,p.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