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聆听耶稣的教训已经有几个小时了。 一种焦虑的情绪开始在门徒中蔓延。 当这群人意识到自己没有时间为自己预备吃的时会发生什么事呢? 也许他们的热情会变成沮丧,或者他们的疲劳会使他们忘记自己听了的教训。 于是他们小心翼翼地走到耶稣跟前并警觉祂说:「这地方是荒野,时候已不早了,请祢遣散群众罢! 叫他们各自到村庄去买食物。」(玛14:15)虽然宗徒们的忠告是很合理的,但是主耶稣的回答却是不容易明白的:「他们不必去,你们给他们吃的罢。」(玛14:16)
宗徒们走到耶稣跟前,并不是为了要逃避自己的责任。 他们不是想为自己摆脱一个困境。事实上,他们预见了一个问题,并且想帮助解决它。 然而给这么多人吃饱根本就是超出他们能力的范围; 事实上,他们甚至没有想过这一个选项,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食粮去应付如此一大群的人。 他们当然为这些人感到难过。 可是他们能够做什么呢? 然而师父耶稣却拒绝屈服于眼前的困难下。 祂要祂的门徒尽一切人力去给所有前来聆听祂教训的人吃饱。
因此他们尽己所能,尽管他们的努力似乎没有太大的成果:只找到了五个饼和两条鱼。 然而耶稣却欣赏他们付出了的努力,就拿起他们所找到的,「望天祝福了;把饼擘开,递给门徒,门徒再分给群众。」(玛14:19)结果食物多得足以给每一个人吃饱,而且剩余的碎块收了满满十二筐。 「这个奇迹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来自一个普通小伙子第一次和谦虚地分享了自己所带来的东西。 耶稣不会向我们索取我们所没有的。 相反,祂让我们看出,如果每一个人都贡献出自己所拥有的一点点,这个奇迹就总是可以再次出现的:天主有能力把我们那细微的爱的举动倍增,让我们分享祂的恩赐。」[1]
我们可以想象,增饼和增鱼是慢慢地出现的。 宗徒们开始分发饼和鱼,然后他们渐渐地意识到一个奇迹正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 尽管他们找到的食物是这么少,可是每次他们回头取多一点时,都有足够多几个人吃的份量。 以色列子民在旷野中收歛到的玛纳也是不能累积或储存的(参阅出16:17-20)。 天主要那些得到那种粮食的人永远不会忘记,它是天主的一个恩赐。 祂要他们信靠祂,而不是只寻求人性的安全感。 也许主耶稣要宗徒们也能有类似的体验。 「耶稣不是以一种引人注目的方式展示祂的力量,而是以它作为爱的一个标记,一个天主圣父慷慨地对待祂那疲惫和贫困的子女的标记。」[2]
再过一些时日,主耶稣会嘱咐宗徒们向普世传福音。 面对一个如此伟大的使命,他们或许再一次地会感到自己的渺小无能:面对一项这么艰巨的任务,他们算是什么呢? 然后,他们会忆起自己在五饼二鱼那一天的经历。 主耶稣其实无需任何人的帮助就能使那群人吃饱。 然而祂却要宗徒们也尽自己的一分力,与天主分享祂的使命。 尽管物资缺乏,但最终还是足够了。 圣施礼华建议我们不要太专注于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各自默想天主曾为我们做了甚么。」[3] 具决定性的因素不是我们认为自己能够做什么,而是主耶稣会透过我们去做什么。 耶稣不欲让我们的局限决定福传的步伐,而是让人灵的需要和圣神的力量来倍增我们的努力。
主耶稣期望我们赖以行事的信德并不在于我们确信自己的优点一定会倍增。 它像是我们拿出自己那五个饼来为天主服务,好似这些饼是足够的一样,纵使自己在这样做时仍然会继续感到自身的局限。 信德并不是一个忽略困难和天真地相信事情会发展顺利的感觉。 它是我们确信无论发生什么,如果我们让圣神发挥作用,天主就永远都会和我们同在,利用这些困难来造就我们、造就我们周围的人和整个教会。
主耶稣赋予了教会和每一个基督徒一个伟大的使命。 有时我们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不足为奇的。 增饼这个奇迹让我们再次意识到,天主期望我们像门徒一样,竭尽全力去投入福传的使命。 祂也期望我们尽己所能开始去做,不要让自己受制于是否能够满足这个期望的担忧。 饼和鱼的稀缺不应该阻止我们做我们每一刻能够做的事情。 天主会提供接下来所需的。 因此,即使我们忧虑不安,我们实际上仍能凭着信德而生活。
「基督徒的乐观不是甜情蜜意的乐观; 也不是纯粹人性的信心,认为一切都会好转的。 这种乐观深深扎根在我们的自由意识里,也扎根在我们肯定认识恩宠的力量。 这种乐观带领我们要求自己时时刻刻奋力回应天主的召唤。」[4] 圣母玛利亚总是满怀信德地接受在她生命中出现的一切,即使是那些看似最令人不安的。 她知道,天主的母亲这个角色是超出她自己的能力范围的,可是她信赖天主。 而这种勇气使她成为了全人类的母亲。
[1]教宗本笃十六世,2012年7月29日三钟经前的讲话
[2]教宗方济各,2020年8月2日三钟经前的讲话
[3]圣施礼华,《天主之友》,312
[4]圣施礼华,《炼炉》,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