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的奥秘就是怜恴
天主宽恕我们会给自己带来欢乐
我们在修和圣事中找到的宽恕
「你们中间那个人有一百只羊,遗失了其中的一只,而不把这九十九只丢在荒野,去寻觅那遗失的一只,直到找着呢?」(路15:4)我们今天听到这些说话,使我们对天主充满了感恩之情,想起天主曾经无数次地在我们迷失了路时前来寻找我们。 「我告诉你们:同样,对于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所有的欢乐,甚于对那九十九个无须悔改的义人。」(路15:7)我们想了解基督所描述的「天上的欢乐」; 它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奥秘。 为什么一个罪人的悔改会给天主带来欢乐呢? 难道祂不更加关心我们的善行,和我们遵守祂诫命所作的努力吗?
圣施礼华喜欢沉浸在福音中,细细品味每一个情节:「我们的主基督常常谈到船和网,谈到海和鱼。 但祂不是也谈到羊和羊群吗? 而且多么温柔地谈啊! 当祂描述善牧的形象时,祂多么快乐啊!」[1] 当圣施礼华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在乡间见过类似的场景:「如果,像他们在当地所说的,有一只羊『被敲了一下』,即是说例如它断了一条腿,我就曾经亲眼目睹这个传统的画面变得栩栩如生:他们会把羊扛在肩上。 我也曾经见过牧羊人 ── 他们都是坚强的人,看似是不能表现出温柔的人 ── 慈爱地手抱着一只新生的羔羊。」[2]
找到一只迷失的羊时所出现的「天上的欢乐」揭示出天主圣父的真面貌。 「天主宽恕一切,并且常常宽恕。当耶稣向祂的门徒描述天主的面容时,祂用温柔的仁慈来勾划出它。 祂说,天堂里一个罪人的悔改,比一大群无须悔改的义人会出现更多的欢乐(参阅路15:7,10)。 福音中没有任何章节会让人怀疑天主不会宽恕任何已经准备好,并且恳求再次被拥抱的人的罪。」[3] 对我们来说,困难的就是要认清自己多么需要天主的怜恴。 正是我们的悔改── 即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善牧的身边── 能够激起「天上的欢乐」。
「你们与我同乐罢! 因为我那只遗失了的羊,又找到了。」(路15:6)天主的欢乐是有感染力的。 祂聚集起所有人,并且邀请他们来分享祂的快乐。 我们无法完全想象天主在祂自己的内在所体验的欢乐的程度,然而我们可以靠近这个奥秘,至少渴望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究它。 为什么天主在宽恕我们时会如此高兴呢? 原因之一是因为宽恕会使我们失而复得天主对我们那奇妙的爱。 事实上,宽恕一词的意思是完全地给予,是送上一份完美的礼物。 圣施礼华在他的《亲密笔记》中写道:「我做了什么,耶稣,祢如此爱我? 得罪祢又爱着祢:去爱祢:这就是我的一生。」[4]
同时,当我们请求天主宽恕时,我们也在表达几个不言而喻的信息,包括遗憾(「我希望我从来没有这样做过」)和恢复原状的愿望(「我想重新点燃我们以前的感情」)。 一个请求宽恕的孩子是一个爱父亲、信赖他、和关心他的孩子。 孩子会因为自己使父母伤心而感到痛苦。 我们请求宽恕,是因为我们想结束因罪过而造成的一个情况:就是拒绝接受天主对我们的爱。 我们在获得宽恕时所感受到的欢乐,虽然是很大的,但也只能微弱地反映出天主自己在恢复我们的生命时所感受到的欢乐。
「圣咏第27篇的作者正被敌人包围着,(但)他所作的见证却是充满信德的。 他说:'我的父母虽舍弃了我,然而上主却收留了我。'(咏27:10)天主是一个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子女的父亲,是一个慈父,祂以一种超越世人所能有的忠诚来支撑、帮助、欢迎、宽恕和拯救人,开展出永恒的维度。」[5]
在修和圣事中,我们深入地沉浸于这个属于天主的欢乐和愉悦的奥秘。 「主啊! 一切祢都知道,祢晓得我爱祢。」(若21:17)我们用这句或类似的说话告诉耶稣,在我们内心的深处,我们是爱祂的,尽管我们的行为有时可能会掩盖这个真相。 毫无疑问地,我们去告明自己的罪,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告明的是天主的美善、慈爱和怜憫。 我们什么都不配得到,可是我们仍然敢于请求宽恕。 尽管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了这样做,但事实就是,当我们告罪时,我们是在挑战人性的逻辑,并且完全地沉浸在天主的思维方式中。 我们放弃本能地对自己的生活作出的判断,让天主拥有最终话语权。
而祂的判决是很明确的:「我宣布你无罪。」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见基督承担起我们的罪孽、过错和那属于我们自己的责任。 祂承担了我们的罪孽,使我们摆脱它的羁绊:「因祂受了惩罚,我们便得了安全;因祂受了创伤,我们便得了痊愈。」(依53:5)「宽恕不是一个我们自己努力的成果,而是一份恩赐,是圣神的一份恩赐,是圣神使我们充满着那怜恴和恩宠的泉水,而这泉水是从被钉在十字架上和已经复活了的基督那敞开的心中不断地涌出的。」[6] 而且,好像这还不似的,祂告诉我们,宽恕我们会使祂充满欢乐。 我们还能在哪里找到类同的东西呢?
我们真正重视和欣赏这份恩赐的标志,就是在适当的时候与他人分享它的存在。 我们可以请求童贞圣母玛利亚,帮助我们成为修和圣事的宗徒,好让我们的友人更加接近天主宽恕的怀抱。
[1]圣施礼华,1955年3月13日一个家庭聚会的笔记
[2]圣施礼华,《书信27》,22
[3]教宗方济各,2019年4月24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
[4]圣施礼华,1931年10月29日的《亲密笔记》,5,358-359
[5]教宗本笃十六世,2013年1月30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
[6]教宗方济各,2014年2月19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