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督而放弃一切是一份恩赐
首先要思考一下我们收到的礼物
背起十字架可以带来的成果
在今天弥撒的福音中,圣史路加记载了耶稣一句令人惊讶的说话:「如果谁来就我,而不恼恨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不能做我的门徒。」(路14:26)在旧约里,有几段章节用「爱」和「恨」来标志一个具决定性的偏好,一个强而有力的抉择。 圣经记载雅各布伯爱辣黑耳而恨肋阿(参阅创29:30),又记载上主「爱了雅各布伯,而恨了厄撒乌。」(罗9:13)从这个意义上说,耶稣的这句说话教训我们,跟随祂比世上任何其他的道路都优先。 教宗圣额我略一世教导说:「我们必须对所有人,无论是亲人还是陌生人,都有爱德,但不能为了爱他们而偏离对天主的爱。」[1]「基督的话可以译作:『爱得更多,爱得更好。』祂的意思是说自私的或不完全的爱是不足够的。 我们必须以天主的爱去爱人。」[2]
只有当我们认识到耶稣对我们的要求实际上是一份恩赐时,我们的感恩才会导致我们慷慨地回应祂。 耶稣从来不会停止召叫任何人。 祂想与每一个人都分享祂所拥有的最伟大的东西——真实的和无条件的爱,而这就是为什么祂要求我们无拘无束,好能自由地接受它。 然后,其他俗世的实事才在我们的生命中各安其位。 我们又听到耶稣在另外的一次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了我,为了福音,而舍弃了房屋、或兄弟、或姊妹、或母亲、或父亲、或儿女、或田地,没有不在今时就得百倍的房屋、兄弟、姊妹、母亲、儿女、田地 ── 连迫害也在内,并在来世获得永生的。」(玛10:29-30)
耶稣在呼召那些正在聆听祂的人要完全地献出自我之后,就举了两个有点令人费解的例子。 首先,祂讲述一个决定建造一座塔,却没有坐下来筹算费用的人; 接下来,祂描述一个即将投入战斗的国王,必须先坐下运筹一下是否真的可能取得胜利。 耶稣在要求我们付出一切之后,就谈到要深思熟虑和计划筹算,这似乎是很奇怪的。
也许祂是要我们反思一下在祂的生活和讲道中的一个恒常不变的主题:真正的献出自我总是源于我们思考一下自己在此之前已经获得了的一份恩赐。 的确,虽然献出自我这个行为看似是我们自发的,但是它总是出于天主默默的感召。 耶稣在受难前一天的晚上,以下述的说话来预告自己的救赎祭献:「谁也不能夺去我的性命,而是我甘心情愿舍掉它;我有权舍掉它,我也有权再取回它来:这是我由我父所接受的命令。」(若10:18)为了令人毫无疑问地知悉,祂是喜乐地献出自己的性命,祂说:「我渴望而又渴望,在我受难以前,同你们吃这一次逾越节晚餐。」(路22:15)完全地献出自我是出于对一个白白无偿地领受了的伟大恩赐的感恩。 耶稣为了即将倾注到世上的一切美善而称谢祂的天父,又为了快要参与人类的救赎而感到有福。 那无限的、毫不计较的献出自我,便从这个谢恩中流淌出了。
福音中的这两个例子可以帮助我们反思一下我们所领受了的,和我们所拥有的资源。 如果我们想建造一座能上达天堂的塔,或想赢得我们生命的一场决战,我们就必须首先思考一下自己的资源。 很多时,我们回应天主的意图和愿望是真诚的,可是我们却忽略了自己所拥有的力量和那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天主自己和祂给我们的召叫。 如果我们将天主视为一个竞争对手,就很容易会把祂的要求视为我们的一个损失。 然而如果我们认知到祂是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就会有动力去建造任何必要的东西。
耶稣所举的两个例子都有一个有趣的共通点:要开始建造,或要开战的决定,都必须从长计议。 坐下来思考自己能否建塔或战胜,象征着我们的收歛心神,以辨别出我们信赖的是否主要是在于天主,而不会陷于只靠自己的思维,或更糟糕的是,用世俗的狡獪来作为解决问题的捷径。 这场内心的斗争就是宽宏大方地跟随基督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 它是「一场我们都必须参与的、更为深邃的战争! 它是一个放弃邪恶及其诱惑,选择美善,随时准备付出自己作为代价的、坚决而勇毅的决定:这就是跟随基督,这才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的意思!」[3]
当我们为了天主的伟大而活,全心信靠祂时,那么即使是小事,「种种小痛苦,只要你作的时候,以仁存心,以爱为怀,其必大大地见悦于天主。 祂为了一杯凉水,而许下赏以幸福的海洋...... 立大功的机会少,行小善的时候多; 只要我们善自利用; 可以为自己累积一大笔财富。」[4] 有一天,当圣施礼华参与一次用一块「十字圣木」Lignum Crucis(从耶稣被钉的十字架上削下来的一块碎片)来降福一群人时,他告訢在场的人:「在降福之后,我们会上前亲吻这块圣木,真诚地对它说我们热爱它,因为我们不再会在十字圣架上看见我们觉得,或可能觉得困难的东西,而是看见那能够献出自我、剥夺自己所有的一切, 好能找到天主所有的爱的喜乐。」[5]
我们的母亲,圣母玛利亚,知道如何站立在十字圣架下,把一切,甚至把自己的圣子,都交托在天主的手中。 也许,即使在这个暂时失去了耶稣的痛苦中,她的心仍然冒出一篇感恩的祈祷,是因为天主正在为人类而做的一切,以及因为祂对我们的爱是多么的深邃。 「在她圣子的受难和死亡的黑暗中,玛利亚继续相信,并且期待着祂的复活,期待着天主的爱的胜利。」[6]
[1]教宗圣额我略一世,《福音讲道集》,37,3
[2]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97
[3]教宗方济各,2013年9月8日三钟经前的讲话
[4]圣方济各沙雷氏,《成圣捷径》,慈幼出版社(2007),卷三,35章
[5]圣施礼华,1969年9月14日的说话,引自蔡浩伟,Memoria del Beato Josemaría Escrivá,Rialp,Madrid,2000,pg. 217
[6]教宗方济各,2017年3月1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