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二十周星期一

一些可以指引我们在常年期第二十周做祈祷的反思。

全心跟随天主
把一切孤注一掷于主耶稣
让基督进来的人不会失去任何东西


全心跟随天主

在耶稣祝福那些被抱到祂跟前的孩子之后,有一个首领人物走到祂面前(参阅路18:18)。 他或许观察师傅耶稣已经有多天了。 他在看见耶稣对孩子所流露的热情之后,觉得自己也应该向祂敞开心扉,遂提出一个萦绕心头已久的问题:「师傅! 我该行什么'善',为得永生?」(玛19:16)

多数人在开始做一件事前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 我们想知道要达成目标的具体步骤。 天主知道我们是这样的。 为此,祂透过梅瑟颁布了诫命,好使以色列子民能够明辨哪些行为合乎主意、哪些不合。 的确,耶稣在回答这个青年时首先谈到天主十诫:「如果你愿意进入生命,就该遵守诫命......」他对耶稣说:「什么诫命?」耶稣说:「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 应孝敬父母,应爱你的近人,如爱你自己。」(玛19:17-19)然而当那个青年表示自幼便已经遵守这一切时,主耶稣再进一步对他说:「你若愿是成全的,去! 变卖你所有的,施舍给穷人,你必有宝藏在天上; 然后来跟随我。」(玛19:21)

耶稣邀请这个青年人在自己与天主的关系上迈出多一步。 当然,遵行诫命是好的和必须的。 可是耶稣再邀请他把自己全然地交托在天主手中,超越「行善」所带给他的安全感。 毕竟,永生并不是凭着自己的功绩来实现一个目标,而是聆听天主、紧随祂的脚步,并且在这个与祂的关系中体认到:事奉祂、与祂在一起,就是天主的一个恩赐。 唯有分享祂的生命,我们方能领悟,祂的爱远超于遵守一些法规。 基督借着自己的死亡和复活,为我们敞开了天国的大门。 以恩宠来扶持我们的善工,引领我们踏上新的道路的也是祂。

因此,耶稣召叫那个青年与祂进入完全的共融。 「跟随基督不是外表的效法,因为是属于人心灵深处的。 作耶稣的门徒,就是怀有耶稣基督的心情,祂成了仆人、甚至在十字架上奉献了自己。」[1] 主耶稣愿意帮助这个人,使他与天主的关系不再局限于遵守几条规则,而是成为他整个存在的核心。 而这种关系将会使他充满任何尘世事物都无法带来的喜乐。 「天主召叫我们活出的生命是何等伟大啊! 我们不能过一个平庸的生活! …… 祂要我们体悟基督对我们那超越人的一切知识的爱情,好使我们能够充满天主的一切美善。」[2]

把一切孤注一掷于主耶稣

听到耶稣挑战他要放弃一切以跟随祂之后,圣史玛窦记载:「少年人一听这话,就忧闷地走了,因为他拥有许多产业。」(玛19:22)先前的热诚尽化为苦涩。 这个人曾经雀跃地以为自己寻得了那能够满足对幸福的渴望的终极答案。 然而当天主索求他的心灵与在其内的一切时,他竟茫然失语。 他本来已经准备好以任何「善工」来换取永生,可是要他全然地交付、将一切托付于上主,使他感到晕眩,使他无法承受。

这个少年人的财富使他不敢紧密地跟随耶稣。 他的态度也暴露出另一个理由:就是他对自己与天主之间的关系有一个错误的想法。 他或许以为,若要获得永生,就必须牺牲现世的幸福。 就是说,他没有意识到主耶稣要求他的,不是简单地放弃自己的财产,而是召唤他把幸福奠基于天主那恒常而确定的临在,而非流沙般的世物。 「你的船 ── 就是你的天份、希望、成就,除非你放它们在主的手中,它们一无是处,让祂自由地登上你的船罢! 但别让你的船成为偶像,如果你不让主上你的船,你的船(超然的说法)必会沉没。 如果你让祂掌舵,寻找祂的临在,那在风暴中你也会安全。 一切放在主的手中,透过祂的圣心,让主知道你的思想,你勇敢的野心,你高尚的爱心。」[3]

耶稣对这个富家少年的要求并不是随意而来的。 虽然他已经遵守了各条诫命(这本来就应该使他喜乐),但是他仍感不足,因为他把现世的幸福寄托在财富上,而把永恒的幸福寄托在自己所行的善工上。 因此,主耶稣向他发出一个「迈向使自己更加成熟的召唤:由为求回报而遵守诫命,提升到一个自由而全然的爱。 耶稣要他抛下一切压在心头上、阻碍仁爱的重担。 耶稣提出的目标,与其说是要人成为一无所有的人,不如说是要人成为在各种关系上自由而富足的人。 如果心灵被财物所塞满,天主与自己的近人便仅可以成为众多事物中的又一项。 我们拥有过多、渴求过多,就会窒息自己的心灵,使自己既不快乐,也无力去爱人。」[4]

让基督进来的人不会失去任何东西

有时候,我们或许也会像这个富家少年一样,以为跟随耶稣就必须舍弃一切美好的事物,以换取永恒的幸福。 于是,成圣之路仿佛就成为了一个不停地克制自我、直到进入天国为止的长期拉锯。 这是对真实情况的一种扭曲。 当然,基督徒需要奋斗,与那些引导我们行恶的倾向作战。 然而基督徒的目标并不仅是在于增强抵抗邪恶的能力,而是要引导自己的情感,好能在行善中体验到喜乐。 当我们面对行善的阻力时,就要以不同的方式去奋斗:不同于当我们学习如何享受美善时,纵使现在则需要作逆水行舟般的战斗,而不是使自己习惯于对自己严苛。 这样,增长德行就会使我们将心智与情感聚焦于那些真正能够满足自己的灵性渴望的事物,并且将实现目的的手段(永远服膺于终极目标的手段)置于次要地位。

「如果我们让基督进入自己的生命中,我们就不会失去任何,绝对是任何,令生命自由、美好和伟大的事物。 不! 唯有透过与祂的友谊,生命的大门才能大大地敞开。 唯有通过这份友谊,人性的潜能才可真正地显露出来。 唯有通过这份友谊,我们才能体验到美丽的、使我们获得自由的事物...... 敞开心扉迎向基督,你就会找到真正的生命。」[5] 诸圣人们的生命便是一个明证:他们以主耶稣为自己生活的中心,因而获得了世界所不能提供的喜乐。 「基督徒是不折不扣的凡人,因着天主的恩宠追随了基督(非凭他们的功劳,而是靠天主的圣宠),他们可向周遭的人传达这份真正的快乐,那是一份真正服务他人的精神,只有透过我们救主的心,祂是真天主又真人perfectus Deus,perfectus homo,才能获得的。」[6] 我们请求圣母玛利亚帮助我们敞开自己的心扉去迎接她的圣子,好使祂能引领我们在今世与来世都同享真福。

[1] 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真理的光辉》通谕,21

[2] 圣施礼华,《书信7》,32

[3] 圣施礼华,《天主之友》,21

[4] 教宗方济各,2021年6月29日的讯息

[5] 教宗本笃十六世,2005年4月24日的讲道

[6] 圣施礼华,《天主之友》,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