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二十周星期五

一些可以引导我们在常年期第二十周祈祷的反省。

去爱我们内最神圣的部分
与教会同甘共苦
无条件的爱


去爱我们内最神圣的部分

以色列人的领袖们经常问耶稣问题,以考验祂的诚信和正直。 有一次,耶稣回答了一个关于复活的复杂问题后,法利塞人直截地问了祂一个开放性问题:「师傅,法律中那条诫命是最大的?」基督毫不犹豫地回答:「『你应全心,全灵,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这是最大也是第一条诫命。 第二条与此相似:'你应当爱近人,如你自己。』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系于这两条诫命。」(玛22:36-40)

耶稣的回答会让听众想起申命记中那著名的经文

「你当全心、全灵、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 我今天吩咐你的这些话,你应牢记在心,并将这些话灌输给你的子女。 不论你住在家里,或在路上行走,或卧或立,常应讲论这些话。」(申6:5-7)但主又加了第二诫:我们要爱人如己。 这并不是全新的要求,因为《肋未记》劝诫我们:「不可复仇,对你本国人,不可心怀怨恨; 但应爱人如己:我是上主。」(肋19:18)也许这个劝诫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它所要求的爱的尺度:我们要爱别人如同爱自己一样。

爱人如己,就是邀请我们去爱他人身上最神圣、最亲密的部分,去爱赋予我们最深层价值的部分:即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天主爱着我们的事实。 圣若望和其他宗徒一样,也感受到了这一点:「既然天主这样爱了我们,我们也应该彼此相爱...... 如果我们彼此相爱,天主就存留在我们内,他的爱在我们内才是圆满的。」(若一4:11-12)我们与他人分享最令我们自豪的事:我们是天主所钟爱的儿女。 这才是我们爱兄弟姊妹的理由和尺度。

与教会同甘共苦

几个世纪以来,以色列人民一直在思考谁是他们应该爱的近人。 这个问题在耶稣时代仍在争论中。 圣路加告诉我们,基督的一位听众曾问这位近人是谁,而主耶稣则用善心撒玛黎亚人的比喻回答了我们(参考路10:25-37)。 对受洗者来说,我们发现教会所有的子女都是我们身边的近人。 既然我们蒙召去爱他人,如同我们深爱自己一样,那么我们岂不更应该爱那些与我们拥有共同信仰的人吗? 《厄则克耳先知书》中那神秘的景象,正是教会的形象。 「想像一下,整个山谷都堆满了骨头。 天主请他呼求圣神降临在骨头上。 这时,骨头动了起来,开始互相链接、结合在一起。 首先是神经,然后是肉,就这样,它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充满生命的身体(参考厄37:1-14)。 看,这就是教会! 她是一件杰作,是圣神的杰作,圣神将复活者的新生命注入我们每个人体内,并让我们肩并肩地互相服务和支持,从而使我们所有人成为一个整体,在共融和爱德中所建立的整体。」[1]

我们理所当然地将教会所关心的,无论其喜乐或苦难,视为我们自己的。 我们希望能够超越任何细微的差异和误解。 这不仅关乎一个充满善意关怀和意图的伟大人类组织的兴衰,也关乎基督奥体的命运。 「以你的祈祷来帮助我。 我希望在圣教会内,我们众人都感受到自己是同一身体的肢体,正如宗徒要求我们一样。 我希望我们能生动、深刻地意识到,又关注到我们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罗马慈母教会的喜乐、烦恼、进步。 我希望我们合而为一,每个人与别人忧患同当,皆与基督认同共融。」[2]

因为我们爱每一个人,所以我们愿意许多男人和女人接近教会,以便他们能够得到上帝的帮助,并找到给予真正幸福的生命源泉:「我每天祈求我们的上主扩展我的心灵,愿祂赋予那放在我灵魂中的爱超性的本质; 这份爱是为众人的,不分种族、国籍、文化状况或财富。 我真挚地尊重众人,不论是否公教徒,那些相信的人,以及那些不相信的人。 我为那些没有信仰的人感到难过。 但是,基督只建立了一个教会:祂只有一位净配。」[3]

无条件的爱

「他们在旷野和沙漠中漂流,找不到往安居之城的道路。 他们口渴而又腹饥,生命已经奄奄一息; 他们于急难中一哀求上主,上主即拯救他们脱离困苦,引领他们走入正道,走入可安居的城廓。」(咏107:4-7)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类似的境遇,或多或少感觉自己正在走向灭亡,灵魂饱受饥渴的煎熬,生命似乎濒临被遗忘。 我们与圣咏作者一同向上主呼喊,愿我们也永不忘记祂对我们的爱。 因为尽管天主对我们的爱是完美的,但我们对这份爱的感知有时却不完美且有限。

「天主迈向我们的第一步,是一份无条件的爱,这爱是预先决定的。 天主是第一个去爱的。 天主并非因为我们内在有什么能产生爱而去爱。 天主爱我们,是因为祂本身就是爱,而爱的本质就是会蔓延开来,并把自己送出去。 天主甚至不会以我们的皈依为条件来施予祂的恩惠。 如果真有的话,这都是天主之爱的结果。」[4] 我们需要时时刻刻记得天主在我们自身生活以及我们每一天中的介入。 感恩祭中的集祷经写道:「天主啊,一切恩赐之父,我们的一切都源于您:求您教导我们辨识您无比仁慈的恩赐,并全心全力去爱您。」[5] 感恩使我们能够发现,即使在沙漠中饥渴难耐之时,天主仍在持续看顾着我们。 培养感恩之心,能帮助我们在感到希望即将消失时,重拾希望。 我们可以祈求圣母帮助我们迎接她儿子无条件的爱,祂在我们今生的旅程中不断地支持和守护着我们。

[1] 教宗方济各,公开接见,2014年10月22日。

[2] 圣施礼华,《炼炉》,630。

[3] 圣施礼华,忠于教会,4,《在爱的教会内》。

[4] 教宗方济各,公开接见,2017年6月14日。

[5] 罗马弥撒经书,感恩祭集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