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的性格必定是非常平易近人的,因为孩子们能够如此自然地接近祂。 祂孜孜不倦地宣扬天主的国是属于那些寻求和平的人。 因此,祂有时说话的严厉程度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惊讶和造成一定的困惑。 不仅是因为祂说话的内容,也是因为祂警告那些宗教领袖时所用的语气。 他们被虚荣冲昏了头脑,把自己树立为德行的榜样,实际上心中却没有这些德行。 「祸哉,你们经师和法利塞假善人! 因为你们好像用石灰刷白的坟墓:外面看来倒华丽,里面却满是死者的骨骸和各样的污秽。」(玛23:27)
我们在默想福音时,很快就会意识到耶稣对不同种类的人所表现出的极大耐心。 祂充满爱心地照顾病人。 祂渴望以祂的仁慈去拥抱罪人。 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能够在这个纳匝肋的师傅身上找到一颗温柔体贴的心。 只有虚伪,也就是说渴望伪装自己、或过度在意别人怎么说的人,才似乎会与祂那简朴和谦逊的心有所冲突。 的确,我们从耶稣口中听到的、少数对人的赞美之一,就是祂与纳塔乃耳第一次见面时对他的赞美。 虽然这个未来的宗徒刚刚才以怀疑的态度提到祂,并且批评祂的出生地(「从纳匝肋还能出什么好事吗?」)但是耶稣仍然在其他宗徒面前称赞他的真诚:「看,这确是一个以色列人,在他内毫无诡诈。」(若1:46-47)
这就是主耶稣在初期对那些开始追随祂的人所说的话之一,也许是为了帮助他们理解,使我们与天主疏远的不是人性的弱点或局限,而是拒绝承认它们,或是自己的行为表里不一。 因此,正如圣施礼华所教的,基督徒受召要在生活中见证单纯:「作为一个基督徒公民,你应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人们显示:颓丧的生活与振奋的生活之间; 胆怯懦弱与敢作敢为之间; 明哲保身,阳奉阴违与单纯朴实,光明正大之间; 究竟有何不同。 一句话,精于世道的市侩与天主的儿女之间,究竟有何不同。」[1]
促使我行动的主要动机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让我们的生活能够更加始终如一。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切 ── 我们的行为、言语、缺忽 ── 都暴露出我们试图强化的自我身份。 在做良心省察时,我们努力审视自己所有的外在行为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更加真诚地爱主和爱人这个最终的意图所引导。 因为我们在外表上和在心里面的情况之间可能存在着差距:「同样,你们外面叫人看来倒像义人,你们里面却满是虚伪和不法。」(玛23:28)
「我们基督徒召叫的广阔领域,我们奠基于天主慈父临在的合一生活,必定能够,而且应当在日常生活实现。」[2] 为了防止虚伪的思念潜入我们的灵魂,我们必须竭力在天主的临在中做一切决定。 当我们感受到慈爱的天父在看顾着我们,我们最好的朋友耶稣在陪伴着我们,圣神又居住在我们心中时,那么我们的外在表现自然就会显露我们内心的爱。 生活的一致性会产生一种不能临时凑合而成的始终如一; 因为它源自我们内心深处那个不想去背叛人的信念。
每一个基督徒所具有的权威「并不在于发号施令或使人听从自己,而是在于始终如一,作为一个见证,从而陪伴他人走上主的道路。」[3] 如果没有始终如一的行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使徒工作,因为我们试图传递给他人的一切都只会是出自一颗冷漠、缺乏爱的心。 因此,在这段祈祷的时刻,我们可以反躬自问,我们对天主的爱和把光荣归于祂的愿望是不是激发自己所有的思念和情感的主要驱动力。
对基督的爱使得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都能够产生真正的和谐。 如果主耶稣是在我们生活的中心,那么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就更容易会保持一致。 当然,我们的行为必须根据正在与我们一起的人而做出一定的调整。 与家人一起度过一个假日,相比一个指导一个项目的、具决定性的工作会议是有所不同的。 我们自然地也会信任朋友多于信任陌生人。 然而这种对周围环境的自然适应,不应该导致我们失去自己的身份,或隐藏那赋予我们一生的意义:就是对耶稣的爱。
要永远都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的愿望,会引导我们培养一种圣施礼华非常珍惜的人性美德:就是自然。 正如他曾经说过的:「谁若一心一意只为天主的光荣而工作,他所做的一切,必然是自然而朴实的。 例如事虽紧迫,但因避免铺张招摇而不致拖延。 这样办事,就不会失落天主独特而无与伦比的偕伴。」[4] 我们行善,不是为了博得别人的称赞,或对我们有个好印象。 相反,我们唯一关心的是,自己所有的行为都能反映出天主的光荣,并且引领许多人去认识祂,而我们自己却几乎不被人注意到。 这就是来自师傅耶稣的严厉劝告:「照样,你们的光也当在人前照耀,好使他们看见你们的善行,光荣你们在天之父。」(玛5:16)
为了使自己的自然性和一致性是真实的,我们不应该害怕承认自己的错误和弱点。 否则,我们可能会陷入法利塞人和经师所遇到的诱惑,他们拒绝承认自己的有限:「祸哉,你们经师和法利塞假善人! 因为你们修建先知的坟,装饰义人的墓,且说:假使我们生在我们祖先的时日,我们决不是他们流先知血的伙伴。」(玛23:29-30)为了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自信,他们捍卫一套错误的自我观念,并且隐藏自己的有限。 然而我们知道,我们甚至可以凭着自己的弱点来反映基督的光荣,因为祂是我们的救主。 这样,我们就会像我们的母亲,圣母玛利亚一样,她毫不掩饰地宣认:「看! 上主的婢女」(路1:38),知道尽管这个真理在世人的眼中大概并没有吸引力,她所有的富裕其实都是蕴藏在其中。
[1] 圣施礼华,《犁痕》,306
[2] 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11
[3] 教宗方济各,2020年1月14日的讲道
[4] 圣施礼华,《犁痕》,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