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耶稣讲述一个关于葡萄园的主人的比喻。他多次「来在树上找果子」(路13:6),但没有找到。 过了三年,他断定不再值得耕耘这棵树了,就叫园丁砍掉它。为什么要让一株产不出果实的植物占据着地方呢?可是园丁回答他说:「主人,再容它这一年罢!待我在它周围掘土,加上粪;将来若结果子便算了;不然的话,你就把它砍了。」(路13:8-9)有时候,就像这个葡萄园一样,有些人似乎不会结出果实。我们试着帮助他们成长,鼓励他们克服缺点,放弃坏习惯,培养美德,养成好习惯......可是尽管我们努力,他们却反应迟顿。我们的第一个反应可能就像这个比喻中的园主一样:我们会认为继续努力是徒劳无功的。
这时我们就可以想起,忍耐是圣保禄所说的爱德的首要特征之一(参阅迦5:22)。 当我们看不到自己曾经希望会出现的成果时,我们就有机会显示出我们的爱的真实性。我们的耐性反照出天主对我们的爱,以及其他人 ── 特别是我们的父母和老师 ── 过去对我们的爱。明认天主和他人耐心地看顾我们,会鼓励我们「更明白他人,而灵魂像醇酒,年份愈久,味道也就愈醇。」[1]成长是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的。 它需要经年累月的时间,需要园丁耐心的爱。「圣宠,在通常情况下,像自然本性一样,是逐步发挥作用的。我们不能走在圣宠前头。然而,在全靠我们的事情上,我们必须准备道路,必须在天主赐给我们圣宠时,主动与圣宠合作。 …… 圣宠通常需要时间,而且并不喜欢猛烈行事。要激发你修德的急迫感,但是,又不要丧失耐心。」[2]
忍耐这个美德也适用于我们怎样看待自己。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努力似乎没有成果而变得不耐烦。我们努力在某个美德上成长,或根除某个恶习,可是自己却似乎觉得是徒劳无功。回想一下天主就像这个比喻中的园丁一样看顾我们会对自己有所帮助。「面对我们的不忠信,天主表现出自己『缓于发怒』(参阅出34:6;参阅户14:18):祂没有发泄对人类的邪恶和罪恶的厌恶,反而是表现出自己的宽大,时刻准备以无限的耐心重新开始。」[3]
当我们谦虚地承认自己的弱点并真诚地努力去克服它时,就会像使植物生长的肥料一样。它可能会令人厌恶,我们又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只能结出稀少的成果。可是如果我们继续耐心地耕耘,相信天主的恩宠正在支持着我们的努力,那么新芽最终都会抽出的。这并不是说我们所有的弱点都会消失殆尽,但与葡萄园里的肥料共在一起的,就是结实绳绬的果树。
圣施礼华说:「要赢这属灵的战争,最佳策略是等待时机,以忍耐、坚持作补救,要发更多的望德,每个人的灵修生活时有起伏,没有例外,愿主使你觉察不到;但全能、仁慈的主会赐给我们克服的方法,只要我们利用这些方法,必要时,每一刻都需要有重新开始的决心。」[4]
现代生活的节奏并不有利于培养忍耐这个美德。曾经需要大量时间的事情 ── 例如沟通、旅程和工作 -─ 现在几乎可以瞬间完成。我们可能会试图将相同的逻辑应用于那些令我们沮丧的事情上:我们寻找快速的解决方案来结束这些痛苦。「我们需要[忍耐]作为生活的『必需维生素』,但不耐烦、以冤报冤却是我们的本能。保持冷静、控制自己的本能、克制自己,和化解家庭、工作或基督徒社群中的争吵和冲突等,都是很困难的。」[5] 不耐烦有时会导致我们做自己不是真正想做的事情,例如慢待某人或屈服于一个恶习,以为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快速的方法。然而当我们之后回顾一下时,便会意识到是当时的情况唆使我们这样做。
忍耐是一个成熟、自由的人格的特质:它让我们克服挫折,并且满怀希望地展望未来。但最重要的是,它是圣神的一个效果(参阅迦5:22),只要我们祈求获得它,圣神就会赐它给我们。忍耐也是耶稣在被钉前遭受各种苦难的回应。「祂以温顺和柔和的态度接受被捕、殴打和不公正的定罪。祂没有在比拉多面前抱怨。祂忍受了士兵的侮辱、吐唾沫和鞭打。祂背负着十字架的重担。祂宽恕那些钉祂在十字圣木上的人,祂身悬十字架上时也没有回应挑衅,反而给人送上怜怿。」[6] 耶稣以一种「更伟大的爱的成果」[7] 的耐心去拥抱苦难。 圣母玛利亚也没有逃离她圣子的十字架。我们可以请求她帮助我们耐心地忍受日常的奋斗,认识到这个美德「胜于勇士」(箴16:32)。
[1]圣施礼华,《天主之友》,78
[2]圣施礼华,《犂痕》,668
[3]教宗方济各,2024年3月27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
[4]圣施礼华,《天主之友》,219
[5]教宗方济各,2024年3月27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
[6]同上
[7]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