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史路加告诉我们,当主耶稣开始祂的公开生活时,祂去到纳匝肋,那是祂度过童年的城镇。 到了安息日,祂进了会堂,「并站起来要诵读。」(路4:16)祂打开依撒意亚先知书,诵读了先知的说话:「上主的神临于我身上,因为祂给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贫穷人传报喜讯,向俘虏宣告释放,向盲者宣告复明。」(路4:18;依61:1-2)诵读完后,耶稣把书卷卷起来,坐下了。 会堂里众人「都注视着祂。」(路4:20)然后,祂打破沉默,说出一句让所有人都惊讶的话:「你们刚才听过的这段圣经,今天应验了。」(路4:21)
基督的一生都是以向全人类宣告救恩作为标记。 祂所行的奇迹──正如依撒意亚先知预言的──证实天主的国已经临在了。 它宣告撒旦最终的失败,又彰显祂那拯救人类免于威胁着每个人灵的邪恶的大能。 因此,主耶稣不只限于为犹太人行这些奇迹; 外邦人也见证了这些奇迹。 耶稣不会为祂的爱设下任何障碍。 祂只要求我们以谦卑和以信德来接近祂。 「基督徒生活的起点不是我们有几堪当。 事实上,主耶稣对那些自以为善良正派的人所能做的不算多。 每当我们以为自己比别人更加聪明或优秀时,那就是终结的开始。 主不会对那些自以为有义德的人行奇迹,而是对那些知道自己有需要的人。 祂不是被我们的美善所吸引; 这不是祂爱我们的原因。 祂爱我们原本的样子; 祂寻找的是那些不会自满,反而愿意向祂敞开心扉的人。」[1]
「上主的神临于我身上,因为祂给我傅了油。」(路4:18)在旧约中,傅油就是将圣油倒在某人的头上,以表示天主选择了这个人,并且会在他履行自己的使命时陪伴着他。 基督徒在领受圣洗时受傅了圣油,藉此「我们从罪恶中获得解放,重生为天主的子女,成为基督的肢体,加入教会,并分担她的使命。」[2] 藉着天主的恩宠,我们的生命也如同耶稣一样,能彰显天主对全人类的怜憫。 首先,我们可以透过每天与自己相遇的人来履行这项使徒使命,因为平凡的生活就是我们每天为他人而献出自我的地方。
「在这世上我就是传教使命; 我是为此而在这世界上。 我们应视自己被传教打上印章、甚至是加上标签的,这传教带来光明、祝福、活力、提升、治愈和释放。 在周围的人中,我们开始见到有情有义的护士、有情有义的教师、有情有义的政治家,一班情义之人,他们从心底里选择与他人、为他人而共活。 可是,我们一旦把工作从私人生活分开,一切都会变得灰暗,我们总是追求受认可,或坚持自己的需求。」[3]
透过圣洗,我们受傅去参与耶稣的爱的事业,分享祂救赎普世的使命。 「基督徒深知自己藉圣洗圣事已嫁接于基督; 藉坚振圣事已领受力量,为基督作战,受召在世界中履行基督的君王、先知与司祭之职; 藉圣体圣事──这爱与合一的圣事──与基督结合成一体。 因此,一如基督,他应当为他人而生活,博爱周围的每一个人,博爱全人类。」[4]
主耶稣在宣告有关默西亚的预言已经在祂自己的身上应验了之后,就预料到祂本乡的人可能会出于嫉妒或心胸狭窄而对祂在加里肋亚各地所行的奇迹产生反感。 「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一个先知在本乡受悦纳的。」(路4:24)耶稣指出圣经中的两处,说明天主的爱是普世性的。 这两处都提到,外邦人比犹太的寡妇和癞病人更加优先:先知厄里亚被差遣去帮助一个腓尼基的寡妇,以及先知厄里叟治好一个叙利亚的男子。 「在会堂中听见这话的人,都忿怒填胸,起来把祂赶出城外,领祂到了山崖上 ── 他们的城是建在山上的 ── 要把祂推下去。」(路4:28-29)
当基督开始祂的救赎事工时,祂赢得了人们的钦佩和感激; 他们惊叹于祂的作为,又欣然接受祂的救赎信息。 可是祂也遭到一些犹太人的抵制,这些人往往是那些狂热地执着于自己的观点的人。 在每一个基督徒的使命中,类似的事情都会发生:既有热切地接受福音的人,也有拒绝福音的人。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缺乏明显的成效,或是害怕自己被人抗拒时会产生沮丧的原因。 然而正如圣施礼华所强调的,即使我们的努力看似徒劳无功,天主仍然会在每一个人灵中行动:「作为人、基督徒及神父,我深信人心无论如何沉溺在罪恶之中,仍隐藏着一丝高贵,就像灰炉中的余燼。 因为只要我用基督的话与个别的心谈话,它们都会回应的。」[5]
我们在每天的祈祷中,都可以回想那个自己接受了的、围绕着自己的一生的使命,并且祈求天主赐予我们恩宠,使我们能够重新出发,努力减轻他人的苦难,服务全人类,帮助人透过我们的言语和行动去感受耶稣的慈悲。 「那麽,让我们走出去,我们要走出去将耶稣基督的生命传给每个人。 …… 我宁愿要一个走到大街上历经波折连连、因而伤痕累累和肮脏兮兮的教会,却不喜欢一个由于固步自封、只顾安全而抱病的教会。」[6] 我们可以请求童贞圣母玛利亚,帮助我们勇敢地承担起将她圣子的爱带给我们周围的人的使命。
[1] 教宗方济各,2019年6月29日的讲道
[2] 《天主教教理》,1213
[3] 教宗方济各,《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273
[4] 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106
[5] 圣施礼华,《天主之友》,74
[6] 教宗方济各,《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