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十六周星期四

一些有助于我们在常年期第十六周做祈祷的反思。

认识基督的情意
内在的克己的价值
祈祷,来自天主的一份恩赐


认识基督的情意

我们在祈祷中,可以向耶稣讲述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很自然地感到有必要与自己最好的朋友耶稣谈论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问题,谈论那些使我们的生活富有意义的人,以及谈论那些组成我们的生命的、有时难以理解的悲伤和喜乐。但同时,在默观耶稣的一生时,我们也试着靠近祂,以期感受祂的忧虑,了解祂的想法,和找出祂的每一个举动是要向我们传达什么。仔细地阅读福音会帮助我们渐渐认识基督自己的情意。

宗徒们多次试图找出那些感召主耶稣的教导的动机。他们问祂说:「为什麽祢用比喻对他们讲话?」(玛13:10)他们意识到祂的比喻包含着一定的含糊之处。耶稣根据那些聆听祂的人所关切的事,和他们的语言来调整祂自己所用的语言。然而在讲述这些故事时,祂似乎也想在其中隐藏一些更加深邃的真理。祂使用的奥妙和间接的语言,未能满足宗徒们渴望祂能更加清晰地向世界揭示祂自己。毫无疑问,驱使他们要求耶稣说得更加清楚的,是他们对祂极大的敬佩和喜爱。可是主耶稣的回答可能并不是他们所期望的:「我用比喻对他们讲话,是因为他们看,却看不见;听,却听不见,也不了解。」(玛13:13)

也许有些聆听耶稣的人实在并没有开怀去接受祂的说话。也许他们只是意欲使自己的想法得到确认,或是在祂的说话中找寻可能出现的首尾不一致之处。这种种的态度,最终都阻止了基督的说话进入他们的心中。而没有人是可以完全地避免以这种方式聆听祂的。天主的说话永远都是活的;它促使我们首先使自己的生活符合福音,然后再与周遭的人分享它。「冀求扭曲天主的圣言,使其配合自己的想法,是一种日常的诱惑。」[1] 我们可能试图只聆听自己想听的,而不是天主想告诉我们的。如果我们像宗徒们一样,以真正的开放的心去接近耶稣,祂就会向我们透露祂那最深邃的情意,和祂持续地想更新世界的渴望。

内在的克己的价值

关于许多要求很高的运动,人们常说,除了强健的体格之外,还要锻炼脑筋和心态。同样,对于我们的祈祷生活来说,仅仅献出一段时间给耶稣是不够的。当然,这是向祂的声音敞开心扉的重要一步。但是,正如主耶稣给祂的宗徒建议的,我们也需要照顾到自己的内在感官,即是打开自己灵魂的双耳,校准自己内心的双眼,好能感知到基督的亲近。内在的克己让我们触觉到天主在自己的灵魂中的临在。这不仅是一场消极的奋斗,旨在抗拒自己的想象力和记忆力所带来的思念,尽力不让自己受制于好奇心,和抑制自己的视觉和听觉。这一切的努力都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的:就是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真正能够带来幸福的事情,和品味基督在我们生命中的临在。我们需要竭力聆听、观察、想象和牢记什么能真正地让天主充满我们的心的事。

圣施礼华写道:「除非你克己,否则你永远不能成为一个祈祷的灵魂。」[2] 一些跟随耶稣的人无法理解祂的说话的含义,是因为他们的耳朵和眼睛都充满着其他的干扰。尽管我们真诚地渴望亲近主耶稣,同样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在我们脑海中回荡着的影像和噪音会使我们难于默观基督。正如我们需要定期运动才能保持身体强健一样,我们也需要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因此,通过每个细微的努力去抗拒或转移任何干扰——在工作中、在社交生活中、在祈祷时的干扰——我们会增强专注于眼前的实事的能力,因为天主就在其中。然后,我们便会发觉,在日常生活的所有情况中都能更加容易地默观基督的面容。

祈祷,来自天主的一份恩赐

「但你们的眼睛有福,因为看得见;你们的耳朵有福,因为听得见。我实在告诉你们:有许多先知和义人,想看你们所看见的,而没有看到;想听你们所听见的,而没有听到。」(玛13:16-17)主耶稣可以对处身于任何时间、任何地方的人说同样的话。的确,那些先知和义人都无法像我们一样,在圣体柜前,或在圣礼圣事中领受主耶稣进入自己的灵魂那样默观天主。以圣体圣事为中心的祈祷,会使我们与主耶稣建立一个更加亲密、更加个性化的关系。「虽然人以前总是惯性地在接近天主时感到有点惊怕,对这个迷人又巨大的奥秘感到有些恐惧,但是基督徒却敢于用『父亲』这个名字来亲切地称呼他。」[3]

因此,祈祷,不是我们人性的努力,是主耶稣给我们的一份恩赐。我们与祂分享的每一刻都是我们不配得到的一个特恩。不是我们把一天中的一些时间奉献给天主,而是天主被自己那无限的仁慈所推动而邀请我们来享受祂的临在,并且给我们送上祂的友谊,这件白白无偿的恩赐。

当我们越加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就越加觉得有必要在这份恩赐中寻求庇护。「在祈祷中,我们比在生命中的其他时候更加体验到自己的软弱、自己的贫困、自己的身为受物,因为我们站立在天主的全能和超然的面前。而我们在聆听天主和与祂对话方面取得的进展越多,因为祈祷成为了我们的灵魂日常的呼吸,我们就越能认识到自己的各种限制的意义,不仅在每天的具体情况面前,也在我们与上主的关系中。在我们心中渐渐长大的,是信赖的需要,是对祂越来越多的信赖;我们明白'我们不知道我们如何祈求纔对'(罗8:26)。」[4] 童贞圣母玛利亚,祈祷的导师,会帮助我们打开心灵,去接受她圣子送来的恩赐。

[1]教宗方济各,2019年1月27日的讲道

[2]圣施礼华,《道路》,172

[3]教宗方济各,2020年5月13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

[4]教宗本笃十六世,2012年5月16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