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受洗节(丙年)的弥撒福音

主受洗节庆日(丙年)的弥撒福音及释义。

福音(路3:15-16, 21-22)

那时,百姓都在期待「默西亚」,为此,人人心中推想:或许若翰就是默西亚。 若翰便向众人说:「我固然以水洗你们,但是比我强的那一位要来,就是解祂的鞋带,我也不配。 祂要以圣神和火洗你们。」众百姓受洗后,耶稣也受了洗; 当祂祈祷时,天开了; 圣神借着一个形象,如同鸽子,降在祂上边; 并有声音从天上说:「祢是我的爱子,我因祢而喜悦。」


释义

在耶稣的一生中,祂的行动很多时都似乎是没有人性逻辑的。 为什么天主圣子耶稣选择了要降生成人呢? 为什么祂一生都要受圣母玛利亚和圣若瑟的管辖呢? 既然祂自己是天主,为什么还要祈祷呢? 而我们今天在弥撒福音中阅读到的这一段,为什么耶稣要受洗呢? 连洗者若翰都试图劝阻祂:「我本来需要受祢的洗,而祢却来就我吗?」(玛3:13)毫无疑问,耶稣本无需做这一切──因此,祂为什么要做呢? 教宗方济各一语道破地说:「是因为祂要与罪人同在:祂因此而与他们并肩而立,做他们所做的事。」耶稣要亲身给我们示范:「因为我们应当这样,以完成全义。」(玛3:15)祂要教导我们,什么东西对我们是最好的。

我们当深思这个奇妙的实事:耶稣亲自教我们该走的道路。 祂这样做不是为了祂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了我们的需要。 祂降临人间,是为使我们得救和成为天主的子女。 祂的受洗与我们的圣洗圣事紧密地相连着。 耶稣已经为了我们而担当起我们的所需。 而我们都是乞讨天主圣爱的孩儿,不断地渴求我们的天主圣父的慈爱。 这正是今天这个庆日的意义。

教宗方济各进一步说,你和我都可以效法耶稣,俯身关顾他人的所须。 他说:「举扬他人的方式,不是判断或说教,而是亲近、同理、分享天主的仁爱。」我们蒙召要效法基督,而一个最具体的方法便是注目于他人的需要,不是专注于自我的需要。 我们必须走出自我的围城,去惦记那些有所须的人,那些需要我们的关注、时间和笑容的人。 让我们以关心近人来效法基督。 这正是通往真正幸福的道路,因为施比受更为有福。

福音的另一喜讯是:所有领受了圣洗的人都成为天主的子女。 圣施礼华写道:「上主因爱自己的孩子,把我们从世界上带回祂的家里,成为祂家庭的一分子,使祂的一切属于我们,我们的一切也属于祂,培养我们的亲情和信赖,最后我们能大胆地像小孩子一般向祂要求说:把月亮摘下来给我们吧!」(《基督刚经过》,64)

默想「我们是天主子女」的身份:我是天主的一个子女,会带给我们多么大的喜乐! 这个真相教我们以一个不同的眼光去看世界。 当我们意识到这个事实时,我们会在他人身上会看见无比的尊贵。 我们不会关注其肤色、品格或意识形态。 当我们的身份建基于「天主子女」这一事实时,我们会看见「只有一个民族,即天主子女的民族。 只有一种肤色,即天主子女的肤色。 只有一种语言,即发自心智,启迪我们认识天主,相互友爱的无言之语。」(《基督刚经过》,106)

今天是我们默想自己在圣洗圣事中获得了的恩赐的好日子。 在我的生命中,最重要、最能塑造我人格的,正是「我是一个天主的子女」这个事实。 让我们祈求圣母玛利亚,帮助我们去察觉自己身为天主子女的奇妙。

Pablo Erdoz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