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路2:41-52 )
每年逾越节,耶稣的父母必往耶路撒冷去。 耶稣到了十二岁,他们又照节日的惯例上去了。 过完了节日,他们回去的时候,孩童耶稣却留在耶路撒冷; 祂的父母并未发觉。 他们只以为祂在同行的人中间; 走了一天的路程后,才在亲戚和相识的人中寻找祂。 既找不着,便折回耶路撒冷找祂。 过了三天,就在圣殿里找到了耶稣。 祂正坐在经师中,聆听他们,也询问他们。 凡听见祂的人,对祂的智慧和对答,都惊奇不止。 祂的父母一看见祂,便大为惊异。 耶稣的母亲就向耶稣说:「孩子,祢为什麽这样对待我们? 看,祢的父亲和我,一直痛苦的找祢。」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为什麽找我? 你们不知道:我必须在我父亲那里吗?」
但是,他们不明白耶稣对他们所说的话。
耶稣就同他们下去,来到纳匝肋,属他们管辖。 祂的母亲把这一切默存在心中。 耶稣在智慧和身量上,并在天主和人的恩爱上,渐渐地增长。
释义
今天在教会内,我们庆祝圣家节。天主选择了要在一个家庭里取我们人的血肉而降生,这是多么的奇妙!
耶稣教导我们,天主就是一个家庭。 祂并不是「好像」一个家庭。 天主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家庭。 世上所有的家庭,都是在仿效天主自己这个家庭式的存在方式。 天主是独一无二、又是三位一体的。 天主圣父生圣子。 圣父与圣子之间的互爱共发了圣神。 这就是基督给我们启示的、天主至圣的三位一体的奥秘。 因此,在天主内,有父的慈爱、子的孝爱和无条件的爱。 是构成一个家庭的所有要素。
我们是按照天主的肖像和模样而造成的。 天主的意愿是要赐给我们人性,又要我们像祂一样,这并不是偶然的。 人需要一个家庭并不是偶然的。
却斯特顿 Chesterton曾经说,当我们进入一个家庭时,是进入一个并不是由我们亲手所造的奇妙世界,是进入一个真实的童话故事,在那里要诞生一个至高无上的旅程。 家庭是一个我们只因自己是它的一部分而被爱的地方。 这并不取决于我们做什么或生产什么,也不取决于某些特定的质素。 父母爱他们的孩子,只因他们是自己的孩子。 一个母亲或父亲为孩子付出一切。孩子被他们无条件地爱着。
如果每个家庭都是如此,那么纳匝肋的圣家就更加不在话下了。 让我们默想一下耶稣的家庭是什么样的。
让我们来看看圣母玛利亚对天主的计划的顺服。 圣神请她成为默西亚的母亲。 而当天主召唤她去承担这项使命时,她毫不犹豫地说自己是祂的「婢女」。 教宗方济各在一次公开接见时指出,当耶稣颂扬祂母亲的伟大时,「与其说是因为她担当着母亲的角色,不如说是因为她对天主的服从」。 圣母玛利亚常常让自己任由天主摆布; 她常常祈祷,反复思量在她生命中出现的事情,并且把光荣归于天主。
圣若瑟也是因服从天主的计划而出众。 令人惊讶的是,圣若瑟在福音里面从未说过只言片语。 然而他毫不犹豫地遵行天主的旨意。 他完全地信赖天主。 他沉默不语,可是当他的家庭不得不逃离故土,远走他乡时,他会迅速行动,以保护家人。
那么耶稣的服从又如何呢? 「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者的旨意,完成祂的工程。」(若4:34)耶稣在山园祈祷时说:「我父! 如果这杯不能离去,非要我喝不可,就成就祢的意愿罢!」(玛26:42)耶稣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为爱而献出生命、绝对服从天主的计划的榜样。
教宗方济各说,纳匝肋的圣家代表着「各成员对天父的旨意的一致性回应」。 这段福音的核心教导之一就是:我们的幸福源自于履行天主的旨意。 它并不是源自于执行我们自己的计划,无论这些计划看起来多么伟大。 天主有更加伟大的计划。 祂教导我们,通过实现这些计划,尽管面对重重困难,我们就能获得完全的幸福。 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机会,去履行天主在我们生命中的计划。
今天是为我们自己的家庭,以及为所有正在遭受苦难、贫困或迫害的家庭祈祷的好日子。 让我们恳求天主保佑他们。 我们此生永远都不会是没有痛苦和困难的。 重要的是去接受天主对我们和我们的家庭的旨意。 圣家三口那温顺的典范会帮助我们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