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释义:窄门

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丙年)的福音及释义。

福音(路13:22-30)

耶稣经过城市乡村,随处施教,朝着耶路撒冷走去。 有一个人给他说:「主,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吗?」耶稣对他们说:「你们竭力由窄门而入罢! 因为将来有许多人,我告诉你们:要想进去,而不得入。 及至家主起来把门关上,你们在外面站着,开始敲门说:主,请给我们开门罢! 他要回答你们说:我不认识你们是那里的。 那时,你们会说:我们曾在你面前吃过喝过; 你也曾在我们的街市上施教过。 他要说:我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是那里的; 你们这些作恶的人,都离开我去罢! 几时你们望见亚巴郎、依撒格、雅各布布及众先知在天主的国里,你们却被弃在外,那里要有哀号和切齿。 将有从东从西,从北从南而来的人,在天主的国里坐席。 看罢! 有最后的将成为最先的,也有最先的将成为最后的。」


释义

耶稣正在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 祂一路走,众人一路纷纷上前来倾诉自己心中的忧虑。

我们也是旅途中人,正在走向天国家乡的途中。 在走人生的旅程时,我们可以像一个漫不经心的游子一样,一心只想着在途中尽情享受。 我们也可以像朝圣者一样,轻装上阵,快速地朝着目标前进,不被沿途的美好事物所分心。 可是如果我们舒适地走,在旅途中享受每一刻吸引着我们的事物,我们最终岂不也能到达上主的跟前吗? 那个如此良善慈悲的上主,岂不会乐意地为我们敞开大门,邀请我们赴祂永恒的筵席吗? 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坚信,每一个人,或几乎每一个人,最终都是会得救的。

在陪伴耶稣的人中有一个,带着有点许忐忑不安的心情问祂,或许是回应祂刚才所说的话:「主,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吗?」(路13:23)耶稣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邀请他反思。 耶稣告诉他,重要的不是人数的多与少,而是找到通往救恩之门的正确道路。

基督自己就是引领我们去到天主圣父台前的那扇门(参阅若10:9),而在与祂的共融中,我们得享天主的怜怸、保护和热爱。 这扇门是窄的,因为它要求我们做自我牺牲,压制我们的骄傲,卸下我们犯错的重担,放下我们对谦卑地敞开心扉的恐惧。 它虽然是狭窄的,但却永远是敞开的。

耶稣在祂的回答中暗示,那个永生筵席的邀请是向全人类发出的。 无论贫富、健康与病弱、长者与孩童、男的与女的,都会被邀请,都会受到热情的欢迎。 耶稣指出只有一个对每个人都同样适用的条件:「那就是努力跟随祂、效法祂,像祂一样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并且献出一生去服事自己的弟兄。」[1]

救恩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的,可是它并不是轻易可得的。 它涉及严肃的事情,需要人负责任地、努力地去行动。 在审判的那一天,我们将会按照自己的行为而接受审判。 仅仅声称我们是耶稣的朋友是不够的:「我们曾在你面前吃过喝过; 你也曾在我们的街市上施教过。」(路13:26)天堂和地狱都是存在的。 那些「作恶的人」将会「哀哭和切齿。」(27-28)相反,所有借着自我牺牲去行善和寻求正义的人都将会受到欢迎。 天主是不会拒绝任何人进去的,可是那些不想由窄门而入的人将会被拒之门外。

教宗方济各说:「我想向你们提出一个建议。 现在,让我们静默地想一想,那些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阻碍我们由这扇门而入的东西:我的骄傲、我的傲慢、我的罪过。 然后,让我们想想另一扇门,那扇因天主的怜憫而大大敞开的门,祂在门的另一边等待着我们,以赐予我们宽恕。」[2]

[1] 教宗本笃十六世,2007年8月26日三钟经前的讲话

[2] 教宗方济各,2016年8月21日三钟经前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