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路9:51-56)
耶稣被接升天的日期,就快要来到,祂遂决意面朝耶路撒冷走去,便打发使者在祂面前走; 他们去了,进了撒玛黎雅人的一个村庄,好为祂准备住宿。 人们却不收留祂,因为祂是面朝耶路撒冷去的。 雅各伯及若望两个门徒见了,便说:「主,祢愿意我们叫火自天降下,焚毁他们吗?」耶稣转过身来斥责了他们。 他们遂又到别的村庄去了。
释义
圣史路加在今天弥撒的福音中讲述的这个简短的事迹,帮助我们去默想忍耐的伟大价值。
主耶稣的使命的一个新阶段即将开始:「耶稣被接升天的日期,就快要来到,祂遂决意面朝耶路撒冷走去。」(路9:51)主耶稣决意要前往圣城,祂在那里将会为我们献出自己的性命。 祂的意志是坚定的,可是很快便出现了一个障碍:祂必须路过的一个城镇里的人拒绝接待祂。
雅各布布和若望对撒玛黎雅人拒绝款待耶稣感到愤怒,就要求惩罚他们以儆效尤:就让火烧毁整座城镇吧! 这两个宗徒的反应似乎完全是过份的。 可是旧约圣经中有一些章节描述那些对整个民族的严厉惩罚,甚至圣咏也严厉地要求惩罚敌人:「愿火炭落在他们的身上! 将他们抛入深坑免再高昂!”(咏140:11)或许雅各布布和若望认为,以前施行过的这些惩罚必须再次出现,以愆效尤。
然而耶稣却斥责他们。 祂用这个简单的举动,明确地表明祂将会怎样对待那些将会在祂受难时摒弃祂的人。 祂的答案是人必须有耐心。 耶稣借着祂的耐心而拯救了我们。 正如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就任时所说的:「成为了羔羊的天主告诉我们,世界是藉着那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而得救,而不是藉着那些钉死祂的人而得救。 世界借着天主的耐心而获得救赎。 它因人的不耐烦而被毁灭。」[1]
福音告诉我们,耶稣走另一条路来继续祂的旅途。 祂愿意屈服于人,但却拒绝叫停祂的使命。 耐心和谅解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两个同盟者。 相反,这两个美德使我们能够找出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些方案通常不会是突然出现或牵涉暴力的。 耐心的爱总是能够结出果实,即使是长远来说能够。
[1]教宗本笃十六世,2005年4月24日教宗就职典礼的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