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如何在同一时间集合全部的孩子到饭厅?
萝莎:这不难,我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晚餐的时刻,因为这是我们家人每天聚在一起的唯一时间。他们总是迫不及待的想告诉其他的人在学校内所遇到的挑战,和分享一些趣闻。
问:你如何安排他们唸书和温习功课、外出、或到公园遊玩的活动?
萝莎:我家有一个制度,年长要负责照顾年幼的弟妹,也就是说,年长的一个要挑选一个较年幼的弟妹,并且用心看顾他/她。这个作法起初运行得不太顺利,直到有一天,9岁的德蕾莎在每一个人的房门贴上一张小便条,上面写著「雏雀群飞,齐心拍翼」,自此这就成了我们家的座右铭,每一个人上下一心。
问:有人帮你打扫、煮饭、洗衣、或帮你的孩子温习功课吗?
萝莎:早上我的孩子们上学後,我就外出工作半天,赶在午饭前返家。整个下午我就有时间照顾我的孩子,除此之外,有一位女傭每天来我家帮忙做饭、洗衣及处理家中大小事情。我家的洗衣机只是普通容量,不过每天都要洗叁篮子的衣物,我家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有比普通大一点的厨具。我认为若计划得好,吃得简单,我花在弄饭的时间,不会比一个普通小家庭多。
问:要抚养这麽大的家庭,开支一定不少,你们是否很富裕?
萝莎:我们仅靠我先生和我二个人的收入,我会到便宜的超级市场购物,也不讲究品牌。孩子们睡的是有叁层或四层的床。我想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开心地一起生活,孩子也非常满意这种生活方式。
问:你如何安排时间和你的孩子谈心,为他们排难解纷?
萝莎:身为父母,我们有一个共识,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个人德行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也重视子女的内在灵修生命,以天主临在恒常祈祷在家中每天都会实行一些克己奉献。个人默想帮助我在繁忙生活中不断反省,和釐清那些事情对我、和我的家人是最为迫切。我也认为人父母者亲自培育子女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这件事我一定不假手他人,至於其他的事我都尽量分工,反正我从不要求家裏一尘不染,也不事事求完美。
问:你的家庭成员这麽多,家里可以享有片刻安宁吗?
萝莎:女儿今年有一位家中有两个兄弟姐妹的10年级朋友,竟然告诉我在我家作功课比她自己家里更安静。孩子们很多时候不是上学,就是在庭院嬉戏,遇到考试时,他们都觉得要安静,不要妨碍别人温习功课,说话轻得像在图书馆里一样,当然他们不会在走廊奔跑,各人都遵守温习规则。
问:你们的家白天的情况如何?
萝莎:平日上班的日子,我习惯早上7点先去教堂参与感恩祭,孩子们全都要上学,年长兄姊负责打点弟妹上学的一切事情。我的上班时间在8时15分。下班前,我先载其中一个孩子去买麵包,这家麵包店大约在两条街之外,每天他负责拿12条麵包回家供家人作早点,每个七岁以上的孩子便要负责这项小工作。若他赖床,或想推卸责任而买不到麵包,就会害的其他兄弟姊妹饿著肚子去上学,这样他们很快便学会承担责任,此外,女傭也会早上来我家工作。
问:你们全家出遊时,你不怕孩子走失吗?
萝莎:当然怕,所以我给他们穿同一款式的衣服,若有小孩子走失,便很容易被认出那是15个孩子中的一员。
问:什麽因素让你决定要生这麽多儿女?
萝莎:我和丈夫都来自大家庭,他有13个兄弟姊妹,而我则有15个。第一个孩子生下来时便发现心脏有问题,医生告诉我她可能活不过3岁,幸好随着医学的进步,孩子的病得到更好的照顾现在她还是活得好好的。
第二个孩子生下後,又遇上相似问题,他出生後不久便夭折,第叁个小孩也遭遇同样的不幸,一而再,再而叁的同样的事情一再发生,旁人便开始劝我不要再怀孩子了。为我而言,孩子是上天的恩赐,更好说是天主给人的礼物,最後我和丈夫决定不去忧虑这样的事情,子女无论在世多久,或是一生下便夭折,他们总是天主的儿女,那麽就让他们存在吧,也总好过阻止他们存在!
问:今天很多父母就连两个孩子都嫌多,对此你有什麽看法?
萝莎:这点真的要看这些父母,他们的成长和培育的过程;还要看当时的社会风气,人们对生育的看法;再有可能是出於人的无知,说到底他们其实不知道自己所失去的其实是更多的。为每个孩子而言,手足愈多,他们愈快乐。大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易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德行,这为他们是终生受用的,从小他们要学习在兄弟姊妹的执拗中如何好好相处,又在「小团体」中学会跟他人分享、合作等,长大後他更容易处理不同的人际关係。想想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便很难提供这麽多面性的培育。看看现在跨国企业也不是一个人说了就算了,公司是以团队的方式来运作的,若一个人从小便掌握与人共事的技巧,就算遇到不如意的事,也会设法解决并继续和他人合作下去。
很多时老师会告诉我的孩子在学校,成为其他同学的领袖。在朋友家玩时,他们朋友的父母亲也发觉我的孩子很容易适应环境,我想在家中他们早已习惯团队生活,也学会如何体察别人的需要,很自然的他们在校便会主动照顾其他同学,而不会只顾著自己。
问:在这次访问的最後,你们对这种模式的家庭生活满意吗?
萝莎:外人看我们好像忙得不可开交,其实我们真的觉得没甚麽,一方面我们夫妇俩都重视友情,我们乐意时常开放自己的家给朋友、邻居;作为妻子,我甘愿为丈夫付出我自己,这爱的果实给我们带来很多子女,而他们也同样享受友情,乐意带朋友回家。我们的家变得愈来愈有生气,各人努力为别人服务,因而忘却己念,大家庭中生活看似没有充足的时间留给自己,不过到最後你会体会到「施比受更快乐」的意义。
* * * * * * *
这篇由萝莎(Rosa Pich)和费柏里莉欧(Fabrizio Assandri)撰写的文章出版於MercatorNet.com。这篇文章最早刊登於Spanish magazine Catalunya Christiana杂誌,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有兴趣可以上MercatorNet.com的网站,网址为:https://www.mercatornet.com/articles/view/birds_of_a_fe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