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亲近、使命(1):「选择生命」

通往圣德之路新系列的第一篇,在这条冒险的路上,不仅要付出,更重要的是要「接受」。

一个年纪轻轻衣着破旧的男孩走进教堂,瞬间被管风琴活力四射的音乐包围,他当下的感受就是:我好像是个王子。很多年后,阿尔比诺·卢恰尼 Albino Luciani 回想起他在意大利东北部小村庄 Canale d'Agordo 的童年时说道:「音乐似乎在迎接我和我的小同伴们,就像我们是王子一样。」他在童年的经历中,确切地指出「对于天主教会,我起先只有一些模糊的直觉,后来却成为一种深信不疑的肯定。她不仅是很伟大的,她也让小人物变得很伟大。」[1]

选择生命

教宗若望保禄一世的这几句话,很自然地让人想起圣母玛利亚的《谢主曲》她是这样开头的:「我的灵魂颂扬上主」,似乎她在「荣耀」某一位的伟大。玛利亚称赞天主,因为祂使渺小的人变得伟大。「他伸出了手臂施展大能,驱散那些心高气傲的人。他从高座上推下权势者,却举扬了卑微贫困的人。他曾使饥饿者饱飨美物,反使那富有者空手而去。」(路1:51-53)

伴随着圣母的歌颂,圣路加分享了我主内心充满喜乐的时刻,我们也可称之为祂的《谢主曲》。就像祂的母亲在艾因卡林(Ain Karim),腹中怀孕祂时一样,耶稣充满了「在圣神中的喜乐」,看着天主如何倾注了自己的力量给「小小的一群」:「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称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瞒住了智慧及明达的人,而启示了给小孩子。是的,父啊!你原来喜欢这样做。我父将一切都交给我,除了父,没有一个认识子是谁;除了子及子所愿启示的人外,也没有一个认识父是谁的。」(路10:21-22)

启示给“小小的一群”是什么意思呢?首先启示了给玛利亚和若瑟,然后给宗徒和陪伴耶稣的神圣妇女,最后启示给教会二十世纪以来历史中许多谦卑的基督徒。但是,是什么使他们变得伟大的呢?申命记的一段经文引导我们找到初步的答案。上主对祂子民的心灵说话,声音既庄严又温柔:「你看,我今天将生命与幸福,死亡与灾祸,都摆在你面前,我今天指着天地向你们作证:我已将生命与死亡,祝福与诅咒,都摆在你面前;你要选择生命,为叫你和你的后裔得以生存;你应爱慕上主你的天主,听从他的话,完全依赖他;因为这样你纔能生活,纔能久存,纔能住在上主向你的祖先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布伯誓许要给他们的土地上。」(申30:15,19-20)

在原文中,作者交替使用「你」和「你们」,这清楚地说明,天主不仅是在对祂所有的子民说话;祂也针对每个人在说话,且一个一个来,因为选择「生命」发生在每个人的心中。「生命」......圣施礼华在提到恩宠与荣耀时,惯常用大写来写生命这个字;彰显其在地上与天主同在的生命,以及往后在天上的生命。在1975年6月,也就是他去世前几天说的一些话,禁不住让我们动容:「我们都是同一个基督的生命:在世上还有那麽多的事要做!让我们时常祈求上主帮助我们所有人忠信,能继续工作,活出那个大写的生命,那是唯一值得的生命:另一个生命没有价值,会消失,就像水从指间溜逝一样。相对的,这大写的生命......!」[2]

藉着申命记这些强而有力的话语,以及福音中千百次的回响,「选择生命!」[3] 上主告诉我们每个人,祂创造我们是为了让我们快乐的活着。祂问我们:「你会选择我吗?你会选择'生命'吗?」这就是小小的一群所觉察到和选择的。他们知道自己内心对于生命的无限渴望是来自于天主,也是通往天主的。他们别无所求。他们明白生命的胜利、生命的成功,意味着让天主的爱充满他们,然后再慷慨地分发。谈到玛尔大的妹妹玛利亚时,耶稣会说「她选择了更好的一分,是不能从她夺去的。」(路10:42)祂以类似的保证来安慰门徒:「你们小小的羊群,不要害怕!因为你们的父喜欢把天国赐给你们。」(路12:32)「小小的一群」是靠天主而活;这就是他们变得伟大的原因。圣德是靠天主而活,因靠天主而活,也为他人而活。

圣德在于付出,更在于「接受」

当我们思考圣人的生命,也就是那些选择了生命「小小的一群」时,我们不由自主地马上想到他们的圣德所引起的舍弃自我、挣扎与「受辱」。事实上,圣人必然会抗拒许多不利的力量。耶稣为我们预备了道路,同时祂告诉我们这些情况将会发生:「在世上你们要受苦难,」(若16:33);「如果他们迫害了我,也要迫害你们......。」(若15:20);「撒殚求得了许可,要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路22:31)基督徒的生活并不容易,但世上其他形式的生活也同样不容易:牺牲、舍弃,以及为了或多或少的崇高目标而奋斗、筋力全衰,总是免不了的。

「当我们打这场直到死亡才终止的仗,我们不排除会被内外敌人猛攻的可能性。」我们内心深处对天主的爱有不同形式的抗拒,但是我们会发现这些抗拒都与「失去」有关。如果我们放弃控制生命中的一切、放弃满足每一个奇思妙想、让自己暴露在别人的非议中、背起十字架......。「当我们把自己交付于天主手中,祂让我们嚐到忧伤、孤独、反抗、诽谤、中伤、嘲讽的滋味。」[4] 我们当然会失去世人所称的「生命」中的许多元素。然而,以这种方式失去生命的人,并不是将生命舍弃于虚无,而是舍弃给天主。「谁若愿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丧失性命;但谁若为我的原故,丧失自己的性命,必要获得性命。」(玛16:25)圣人在天主里「失去」自己,因此,也正开始「找到」自己。

在天主里“找到”自己是什么意思?圣若望在他的第一封书信中写道:「爱就在于此,不是我们爱了天主,而是他先爱了我们。」(若一4:10)这句希腊文是用一种特殊的时态 aorist 写成的,是一种 open past。玛利亚和耶稣的《圣主曲》都使用了相同的时态。他们谈到「主在历史中重复执行的行动,」[5] 也就是我们个人的历史。圣若望并不是说天主在过去曾经一次毫无保留、永远地爱过我,而是说天主「一直爱着我」。每次当我真正领受爱的时候,都是天主在爱我,而且天主是在「我内」爱我。此时此地。

因此,圣人降服天主并「失去自己的生命」是真实的,但更真实的是圣人「找到」天主,并从天主那里「接受」自己的全部,就好像耶稣从天父那里完全接受祂自己一样。[6] 这就是圣人之爱的秘密泉源: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能以一种在凡人的眼光看来不可能和难以忍受的方式生活。尽管他们每天都感受到自己的限制与弱点,但他们却仍带着自己的灵魂走向天主,浸淫其中,变得神圣;基督徒成了饥渴的旅者,一到水旁,就张口喝水。」[7]

耶稣告诉祂的门徒,他们困惑地凝视着祂:「我已有食物吃,那是你们所不知道的。」(若4:32)祂活着是为了遵行天父的旨意:那就是祂的生命、祂的荣耀;祂不再需要其他任何东西(参若4:33-34)。就在不久之前,祂才对井旁的撒玛黎雅妇人说:「若是你知道天主的恩赐,并知道向你说:给我水喝的人是谁,你或许早求了他,而他也早赐给了你活水。」(若4:10)上主也对我们每个人说着同样的话。如果你知道天主的恩赐,如果你意识到我想给你什么,我就不会是要求你给我喝一口水的人,也不会是要求你付出时间、力量、忍耐和奋斗的人:如同你会问我,「主啊,祢需要什么?」时,你不会再衡量或计算你给了天主什么,因为你会意识到,每当你付出无论多少,祂都会把自己给你。即使只是一个硬币或一杯水,「整个天主」[8] 会将祂自己赐予你。

或许我们现在明白为什么当我们谈到追求圣德时,会提到降服与舍弃。这是因为我们内心的抗拒。世界受伤,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受伤,因为我们的心受伤了。虽然这种抗拒是真正存在的,但是当我们愿与天主结合时,抗拒就不再张狂。一次又一次地奉献自己需要付出努力,只因它已涵盖在我们所知道的礼物中,就是在拥抱我们的无限大爱中。天主的男女活在「喜乐与痛苦的矛盾交织中」[9] 就像十字架上的耶稣一样。他们深深感受到自己所接受的远比他们所付出的要来得多;他们的灵魂「感到自己整天在天主大爱的注视之下。」[10] 就像圣母蒙召选时一样,他们知道天主在他们身上行了大事(参路1:49);那个总是先爱的,爱的源泉,就在他们心中流淌着。

因此,归根结柢,圣德就是进入并停留在「天主圣三对人的爱」[11] 之中,这爱源自天父,并透过耶稣传达给我们,耶稣是被爱的,是首位被爱的:「正如父爱了我,同样我也爱了你们;你们应存在我的爱内。」(若15:9)我们愿意住在圣父和耶稣的爱中,这爱就是圣神:为此,我们称祂为圣化者[12] 和生命的赐予者[13]。「天主的圣人?其实,每位圣人都是圣神恩宠的杰作!」[14]

战斗、亲近、使命

这几个名词勾勒出本系列的重点。每一篇都会提供不同的观点,让我们了解天主召唤我们走的圣德之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走在右边、左边、之字形、步行、骑马......」[15] 本系列采用这三个字:战斗、亲近、使命,可谓概括呼应了我们父亲的主要教导。这三个主题从头到尾都贯穿整个系列,因为它们总是在通往天主的道路上出现,但我们不妨停一停,思考一下排序的原因。在这条道路上,最根本的莫过于天主对我们的爱。

我们不必天真地坚信我们可以摆脱天主而活,而不会遭遇任何内在和外在的阻力。它可能不是圣德之路的隐藏引擎,甚至不是它的起点,但挣扎很快就会出现:「我儿,你前去服事上主时,应固守正义与敬畏,并应预备你的心承受试探。在灾难中,不要慌张。」(德2:1-2)试探、诱惑、和挣扎在这个被罪恶中伤的世界中是不可避免的。「天国是以猛力夺取的,以猛力夺取的人,就攫取了它。」(玛11:12)从这里开始反思,可以根除我们通往天国之路过于天真和理想化的看法。但是,如果认为圣德主要在于奋斗,那么也同样是天真而肤浅的。圣德取决于依赖天主而活,并让祂生活在我内(参迦2:20)。

「必须深信天主总在我们近旁。祂是一位慈爱的父亲。祂爱我们每一个人,比世界上任何爱她们的子女的母亲更爱我们。祂帮助我们,启发我们,祝福我们,也宽恕我们。」[16] 天主的亲近使我们确信祂在祈祷和任何时候都能听见我们。祂也通过我们信仰中的弟兄姊妹、友谊、灵性陪伴和圣事向我们显示祂的亲近......基督徒时时刻刻知道自己与天主和弟兄姊妹紧密相伴;我们总是像在家里一样。反过来,这也让我们更接近他人,得以分享我们所领受的家的温暖。真福瓜达露佩与许多人一样,都有同样的经验:「她深信天主的亲近和对她的爱,使她充满了纯朴与宁静,也使她不惧怕自己的错误与缺失,因此她能不断进步,寻求在凡事中爱天主与他人。」[17]

因此,圣德之路决不是一条孤独的道路,也不是标榜自我救赎的个人主义项目。基督徒生活中的一切都离不开彼此的关系与家庭。上主、弟兄姊妹、儿女、父母、朋友、同事......是我们努力和胜利的原因。如果没有他们,也许我们会停止奋斗、会放弃,但是我们知道,就像我们可以依靠他们的支持一样,他们也依靠我们,需要我们:「我是为了这使命而在这世界上。我们应视自己被打上印章、甚至是加上标签,毕竟这使命带来光明、祝福、活力、提升、治愈和释放。」[18] 圣人们就是这样生活的:为了天主,也依从天主;为了他人,也依从他人。

* * *

当圣施礼华想到人生旅程终点的那一刻,他说:「天主的一切伟大、天主的一切智慧、天主的一切美善、一切振动、一切色彩、一切和谐都将倾注到我们个人那小小的陶土器皿里。」[19] 他退到一旁,想像他的孩子们比自己升得更高:「我有一个弱点,就是我非常爱你们。我想我的天堂就是悄悄地穿过一扇小门,躲在一个角落,注视并热爱至圣圣三。从那隐藏的角落,我会看到我的儿女们在很高的地方,非常接近天主。」[20]

[1]阿尔比诺·卢恰尼A. Luciani(真福若望保禄一世)《In occasione del restauro dell'organo della chiesa di Canale d'Agordo》,in Opera Omnia,Vol. 9,EMP,Padua 1989,pg. 457

[2]圣施礼华,1975年6月7日家庭聚会笔记。摘自S. Bernal, Monseñor Josemaría Escrivá de Balaguer,《Apuntes sobre la vida del Fundador del Opus Dei》; Rialp,Madrid 1980, 6th ed.,pg. 174。参阅《道路》218、255、399、737;《犁痕》817;《炼炉》777、818

[3]这是贯穿圣若望福音的主线之一。例如与撒玛黎雅妇人(若4:10-14)和玛尔大(若 11:25-27)的对话;另参若5:39-40;7:37-39;10:10

[4]同上,301

[5]本笃十六世,2006年2月15日接见

[6]参阅路10:22;若5:26;17:24;咏2:7

[7]《天主之友》310

[8]同上,111

[9]圣若望保禄二世《新千年的开始》2001年1月6日,27

[10]《天主之友》307

[11]《基督刚经过》85

[12]参阅《天主教教理》739

[13]参阅《罗马弥撒祭典》,尼西尼-君士坦丁堡信经;《天主教教理》202

[14]圣若望二十三世,1960年6月5日演讲

[15]圣施礼华,摘自A. Sastre,《Tiempo de caminar》,Rialp,Madrid 1989,pg. 252

[16]《道路》267

[17]范康仁《Guadalupe: un camino al cielo en la vida cotidiana》,ABC,13-V-2019

[18]方济各《福音的喜乐》273

[19]圣施礼华,1968年10月20日家庭聚会笔记,摘自A. Sastre,《Tiempo de caminar》,pg. 625

[20]圣施礼华,1970年4月5日家庭聚会笔记,摘自A. Sastre,《Tiempo de caminar》, pg. 625

Carlos Ayxel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