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按照天主的形象和肖像受造的,而我们都深深地渴望与我们的造物主结合。因此,我们都致力每天认识祂多一些。可是我们单靠理智是无法掌握祂那最隐密的奥秘的。因此,天主透过神圣启示、透过那些受到默启而落笔的圣经作者和先知们,特别是透过祂自己的圣子,向我们揭示了这些关于祂自己的、最深邃的真理。
当斐理伯宗徒请耶稣把圣父显示给他们时,耶稣的回答是立即的:「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若14:9)基督就是天父的完美形象。 那个以前在荆棘丛的火焰中显现给梅瑟的、无形无像的天主,现在有了人的脸孔和双手。祂还是一个婴孩时就在白冷显现给牧羊人(参阅路2:16-18),又在少年时显现给经师(参阅路2:41-50)。 祂的一生就是一个三位一体的天主居住在我们人间的形象。因此,我们认识天主的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阅读福音和默想福音。
圣施礼华说:「每当我在马槽旁讲道时,我总试着把主基督想像成一个婴孩,裹在襁褓里,躺在马槽的稻草堆上。纵然祂只是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婴孩,但是我却视祂为主人和师傅。因为我必须向祂学习,试着由想象中去了解祂的生活 ── 藉着阅读福音和默想新约中的情景 ── 去探讨祂生活在人世间的神圣意义。」[1] 当我们阅读福音时,就是圣神在对我们的灵魂说话。圣神透过日渐深入地向我们展示天主是谁,也向我们展示我们自己那最深邃的身份:透过把天主启示给我们,祂也给我们启示我们自己。
许多艺术家都有意无意地倾向在自己的作品中投射自己的一部分。同样,天主在受造物中也留下了一个属于祂自己的一部分的印记。「天主在圣经所记载的启示中彰显自己,同时也在普照的阳光中、和低垂的夜幕中彰显自己。」[2] 透过受造物,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天主;当我们默观一个大海、高山或日落的美景时,眼前那个令我们着迷的景像反映出天主的本性的不同方面。天主赋予了我们「能力,去通过识别隐藏在有形可见的世界中的一些无形不可见的事物的痕迹,来察觉到这些无形不可见的事物。信友们可以阅读大自然这本伟大的书和明白它的语言(参阅咏19:2-5)。」[3]
「整个物质宇宙述说天主的慈爱,和祂对人无穷无尽的爱情。自古至今,土壤、水、山巒等等,每件事物都是天主对人的怜爱。」[4] 圣方济各阿西西在一切存在的事物中都辨识到这种语言。这就是为什么他的心感到有必要为天主双手所赐予的一切而称谢祂:那照亮我们白天的太阳;那教晓我们美丽是什么的月亮星辰;那给我们的农作物带来雨水的风云。[5] 正如天主教教理所教导的:「各样受造物在它们的本性内,各以自己的方式反映出天主无限智慧和良善的一线光芒。」[6] 在达尼尔先知书里,当三青年被天主从道死亡中拯救出来时,他们呼吁所有受造物都来赞美祂:「太阳月亮,请赞美上主,歌颂称扬祂,直到永远!天上的星辰,请赞美上主,歌颂称扬祂,直到永远!」(达3:62-63)
「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称谢祢,因为祢将这些事瞒住了智慧和明达的人,而启示给小孩子。」(玛11:25)天主要向所有人启示祂自己,而简朴的心就是认识祂最好的方式。在旧约中,当撒慕尔先知为以色列寻找一个新君王时,被拣选的是达味,是兄弟中最小的一个,他的父亲甚至不以为他是一个有可能获选的人。当耶稣思虑谁人将会成为天主的新子民 ── 即教会 ── 的柱石时,祂拣选了那些不以智慧或学识而闻名的人:他们几乎全都是靠体力劳动而谋生的普通人。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倾向于这样想:天主之所以拣选我们,是因为我们的长处。然而除了圣经给我们显示出恰恰相反的事实之外,即是说天主正是拣选那些软弱的人,我们这个想法是危险的,因为当我们经历到自己的软弱时,这个想法就无法支撑我们了。因此,圣保禄邀请格林多的信友去思考自己的圣召的真正本质:「弟兄们!你们看看你们是怎样蒙召的:按肉眼来看,你们中有智慧的人并不多,有权势的人也不多,显贵的人也不多;天主偏召选了世上愚妄的,为羞辱那有智慧的;召选了世上懦弱的,为羞辱那坚强的。」(格前1:26-27)
耶稣并没有按照人的准则来召叫我们。祂看透人的外表。祂完全了解我们的缺点,祂只要求我们内心的简朴。「耶稣了解我们的软弱,祂愿意扶助我们向祂攀登。祂要我们努力不懈,日有所进。」[7] 童贞圣母玛利亚是因为她的简朴和行事审慎而获拣选为天主之母。我们可以请求她为我们获得一颗每天日有所进地更加像她一样的心。
[1]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14
[2]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2000年8月2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
[3]教宗本笃十六世,2013年2月6日公开接见时的讲话
[4]教宗方济各,《愿祢受赞颂》通谕,84
[5]参阅圣方济各亚西西,《造物赞》
[6]《天主教教理》,339
[7]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