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亚的一生(十九):圣母安眠与蒙召升天

八月十五日是圣母蒙召升天节日。 「玛利亚的一生」系列的这一章,解释圣母玛利亚灵魂和肉身被提升天的神学意义。

圣母玛利亚在尘世的生活的最后岁月 ── 从五旬节直到蒙召升天 ── 是默默无闻地度过的。 圣经对此只字未提,而教会传统也只有不清晰且不确定的响声。 圣母的日子可能是既恬静又忙碌的 ── 就像那不为人留意的水泉,使花园芳香扑鼻,又使果园结实绬绬。 教会的礼仪引用圣经中的章节,描述圣母是「一座关锁的花园,一个封锁的泉源」(歌4:12),「是涌出的水泉,从黎巴嫩流下的活水泉」(歌4:15)。 圣母就如耶稣在世时一样,无声无息地走过,默默地看顾着初期学步中的教会。

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肯定的,就是圣母玛利亚与圣若望一起生活,因为这个宗徒曾经受托要像儿子般照顾她。 而圣若望在圣神于五旬节降临后的几年居住在耶路撒冷,一直与圣伯多禄为伴。 约在公元五十年举行的耶路撒冷大公会议(参阅宗15:1-34)不久之前,保禄称呼这个耶稣所爱的门徒圣若望为教会的柱石(迦2:9)之一。 如果这时圣母玛利亚仍与他在一起,那么她应该是大约七十岁了:是圣经视为人类生命达到成熟和圆满的年龄(参阅咏90(89):10)。

然而圣母玛利亚的归宿是在天上的,那里有她的圣子耶稣等待着她。 为此,在我们无从稽考的某一天,耶稣召她上升天国以享受荣福。 当教宗庇护十二世在1950年宣告圣母蒙召升天为当信的道理时,他没有说明圣母究竟是死后立即复活和被提升天,还是没有经历死亡而直接被提升天。 今天,正如早期的教会一样,大多数神学家都认为圣母的确曾经死亡,但(和基督一样)不是因为任何罪过(因为她是无染原罪的! )而是为了更加完全地肖似耶稣。 由此,东方礼的各教会在公元第六世纪就开始庆祝圣母安眠的节日,试图表达出圣母的去世像安眠多于死亡。 正如一些圣人所说的,圣母是乘着天主的爱而离开尘世的。

教父和圣人们的著作,尤其是从公元第四和第五世纪开始出现的文献,根据可追溯至第二世纪的记述,传承了一些关于圣母安眠和蒙召升天的详情。 根据这些记述,当圣母快将离开此世时,所有宗徒(除了已经殉道的长雅各布布和正从印度赶回来的多默外),都聚集在耶路撒冷,陪伴着她走完人生的末刻。 然后,在一个宁静而晴朗的下午,宗徒们为圣母闭上眼睛,将她的遗体安放在一个墓穴中。 过了几天后,多默回来了,并且坚持要看看圣母的遗体。 这时,众宗徒就发现坟墓已空,还听到从天上有美妙的歌声传来。

这些记述可能含有零碎的事实真相,但肯定的是,童贞圣母玛利亚,因着全能天主所赏赐的一个特恩,没有经历腐朽:她被至圣圣三所光荣了的肉身,与她的灵魂结合; 她被提升天,在天上,在耶稣身边,分享祂的王权,获享永生的荣耀,为光荣天主,并在天主台前为我们转祷。 教宗庇护十二世将圣母蒙召升天这个真理定为当信的道理。

虽然圣经中对圣母蒙召升天只字未提,但默示录中有一节,让我们能瞥见圣母光荣的凯旋:「那时,天上出现了一个大异兆:有一个女人,身披太阳,脚踏月亮,头戴十二颗星的荣冠。」(默12:1)教会训导在这个片段中看到的,不只是描述教会的最后胜利,而且也是肯定圣母玛利亚(她是教会的预像和肖像)战胜了死亡。 彷佛这卷圣经的作者,这个一直照顾着圣母玛利亚直到她离世升天的宗徒,刻意留给我们一个对这个历史事实和富救恩意义的事件的、低调而慎重的证言,而它也是基督信友在圣神的默感下自初世纪以来就接受和敬奉的。

而我们也受到这个节日的守夜感恩祭的礼仪所启发,以这个咏赞向圣母欢呼:「玛利亚,我们赞美你,因为天主提拔了你,使你凌驾众天使之上,永远分享基督的光荣胜利。」

J.A. Loar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