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瑟的法律规定以色列的所有男人每年前往朝拜上主三次 ──在逾越节、五旬节和帐棚节。 这项规定不适用于妇女,也不适用于13岁以下的男孩,因为13岁以下的男孩不受法律的约束。 然而在虔诚的以色列人中,妇女经常也陪同丈夫前往耶路撒冷去朝拜天主,有时还会带同他们的孩子。
在主耶稣的时代,按照惯例,只有那些居住在一天路程以内的人才去做朝圣,而且只是在逾越节才做。 由于从纳匝肋到耶路撒冷需要几天的行程,所以严格来说,圣若瑟并不需要遵守这条戒律。 然而圣若瑟和圣母玛利亚「「每年逾越节往耶路撒冷去。」(路2:41)圣史路加并没有说耶稣有没有按虔诚的犹太人家庭经常做的,每年都跟随他们一起去。 圣史只在这次提到耶稣同去,也许是为了表述他将要记敍的这件事的时间框架,或者是因为耶稣现在已经踏入十三岁,可以被认为是必须遵守这条戒律了。 于是当祂「到了十二岁时,他们又照节日的惯例上去了。」(路2:42)
耶路撒冷到处都是朝圣者和商人。 车队来自最偏远的地区── 阿拉伯的沙漠、尼罗河沿岸的地方、叙利亚的山脉、希腊的犹太人城镇...... 到处一片混乱:驴子、骆驼、各种行李挤满了圣城的街道和近郊地区。 而信徒们则争相挤进圣殿,以献上他们的祭品和祈祷。
之后,在准备回家的熙来攘往中,男女有时会分开而行。 孩子则根据他们的年龄而可以加入两个群组中的任何一个。 行程计划是不固定的,除了起程的出发点和大概的时间之外。 因此,毫不出奇地,「过完了节日,他们回去的时候,孩童耶稣却留在耶路撒冷,祂的父母并未发觉。」(路2:43)
走了一天的路程之后,到了傍晚时分,返回加里肋亚的车队停下来过夜了。 这时,圣母玛利亚和圣若瑟才注意到耶稣并没有同行。 当他们意识到耶稣不在时,他们该是多么的担忧啊! 他们「就在亲戚和相识的人中寻找祂。」(路2:44)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也许就在那天晚上,他们匆匆忙忙地折返耶路撒冷去寻找祂。 他们回到之前吃逾越节羔羊的地方,沿途一直都询问朋友和相识的人。 可是一切都是徒劳的:没有人看见过耶稣。 我们可以想象圣母当时在想着什么:这就是西默盎所预言的:将会刺透自己的心灵的一把悲伤的利剑吗?
第二天同样地,在焦虑和忧伤中过去了。 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直到第三天,他们的搜寻工作使他们回到圣殿。 在那里,他们找到了耶稣,地方可能是与中庭相邻的几个房间中的一个,那些经师们经常教训人群的房间。 在节日期间,这种情况经常都会出现:老师从他的高椅子上(以便被人清楚地看见和听到),手里拿着一卷圣经,向坐在地板上的听众解释圣经中的一段话。 经师时不时会提出一个问题,他的一个较聪明的学生会试图回答他。 然而圣若瑟和圣母玛利亚却看见耶稣:「正坐在经师中,聆听他们,也询问他们。 凡听见祂的人,对祂的智慧和对答,都惊奇不止。」(路2:46-47)
圣母和圣若瑟也「一看见祂,便大为惊异。」(路2:48)可是他们的惊异不是因为祂的回答的明智之处,而是因为耶稣是第一次这样做。 祂是孩子中最服从父母的一个,却没有通知他们而留在耶路撒冷。 祂并没有迷路,而是故意地离开了他们。
「『孩子,为什么祢这样对待我们? 看,祢的父亲和我,一直痛苦的找祢。』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寻找我? 你们不知道我必须在我父亲那里吗?』但是,他们不明白祂对他们所说的话。」(路2:48-50)
虽然圣母玛利亚和圣若瑟不明白耶稣的回答,却以完全的谦卑和温顺的态度来尊重天主的计划。 这对所有基督徒来说是一个教训,即使我们有时无法明白天主上智的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