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释义:我们的天父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的福音(丙年)及释义。

福音(路加11:1-13)

有一次,耶稣在一个地方祈祷;祈祷完了,他的一个门徒对他说:「主,请教给我们祈祷,如同若翰教给了他的门徒一样。」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祈祷时,要说:父啊!愿祢名被尊为圣!愿祢的国来临!我们的日用粮,求祢天天赐给我们!宽恕我们的罪过,因为我们自己,也宽恕所有亏负我们的人;不要让我们陷入诱惑。」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中,有人有一个朋友,半夜去他那里,给他说:朋友,借给我三个饼吧!因为我的朋友,行路到了我这里,我没有什么可以款待他。

「那人从里面回答说:不要烦扰我了!门已经关上,我的孩子同我一起在床上,我不能起来,拿给你。

「我告诉你们:这人即使不是为了朋友的原故,而起来拿给他,也要因他厚着脸皮,一直请求,而起来,把他所需要的一切,拿给他。

「所以,我告诉你们:你们求,必要给你们;你们找,必要找到;你们敲,必要给你们开门。因为凡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给他开门。

「你们中间那有做父亲的,当儿子求饼时,反而给他石头呢?或是求鱼,反而将蛇当鱼给他呢?或者求鸡蛋,反而将蝎子给他呢?你们纵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的东西,拿给你们的儿女,何况在天之父,岂不更会将圣神,赐与求祂的人吗?」


释义

圣施礼华被这篇福音中的情景深深打动:「耶稣与祂的门徒们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对他们有了了解;答复他们的问题,解决他们的疑难。他真不愧为辣彼,不愧为教会权威的师傅,不愧为天主派遣的救世主。但祂也是易于接近的;祂与门徒们是亲近的。一天耶稣出去祈祷,门徒们在祂近旁,或许睁大着眼睛看着祂,竭力想弄明白祂在祈祷些什么。耶稣回来后,他们中有一人说:『主,请教给我们祈祷,如同若翰教给了他的门徒一样。』」(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108)

耶稣很自然地回答,很单纯地教导他们要与祂的祈祷相结合:「你们祈祷时,要说:父啊!愿祢名被尊为圣!愿祢的国来临。」(第2节)。首先,他们应该称呼天主为「父」,因为我们是天主的子女。我们是天父子女这一意念,为我们的祈祷定下一个恰当的基调,就是一个儿子或女儿与体贴他们、热爱他们的父亲之间充满信任的对话。

与天父交谈的圣子耶稣,与门徒、与我们分享祂内心深处的情感;这种情感是祂、也是我们祈祷的主题。首先,「愿祢名被尊为圣」。天主不需要这样的赞誉,但是对我们而言,不断地唤起这赞誉是非常好的,以免让我们忘记,所有圣善皆出于天主。祂接着说:「愿祢的国来临」,藉此表达出天主作为人灵的主宰,以使人获得幸福与救赎的欲望。而且,乐见这境况成为现实的,首先就是天主,不过祂依靠我们的良好意愿,和利用实际方法来协助祂在人的心灵和在世上的统治变成现实。

接下来的三个祈求分别对应着现在、过去和未来。第一个祈求「我们的日用粮,求祢天天赐给我们。」(第3节)我们向天主祈求我们每日所需的滋养,那些切实必须的、既不让我们奢侈、或陷于贫乏的东西。(参阅箴30:8)教父们指出,我们祈求的食粮不仅指物质的食粮,而且还指圣体圣事。没有圣体圣事,我们的基督徒生活就会极度贫乏。教会在每天的弥撒圣祭中为我们提供这一食粮。让我们学会珍视它,并在它当中寻得我们整天的力量!

第二个祈求「宽恕我们的罪过,因为我们自己,也宽恕所有亏负我们的人」。我们恳求天主移除我们良心上的任何重负。我们的主知道我们是软弱的。因此,祂邀请我们单纯地承认我们的错误、局限和罪恶,并以极大的爱请求宽恕和做补赎。

最后,耶稣敦促我们祈求天主不要让我们陷入诱惑。(第4节)当我们这样祈求时,我们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呢?它像是一个儿子或女儿向父亲敞开心扉的呼喊。教宗本笃十六世说:「透过这句祷词,我们是向天主说:『我知道,我需要考验才能使自己的本质净化。如果祢要让我面对考验,如果祢 —— 就像在约伯身上 —— 给邪恶一点点自由发挥的空间,那么请不要忘了我有限的能力。不要让我承受太多。请不要让我被考验的极限放得太宽,如果我受不了时,请将祢护佑的圣手保持在我身旁 。』……我们以完全信靠的心念这句祷词时,是本着圣保禄给我们所说的话『天主是忠信的,祂决不许你们受那超过你们能力的试探;天主如加给人试探,也必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够承担。』(格前10:13)」(若瑟拉申格,教宗本笃十六世,《纳匝肋人耶稣 —— 约旦河受洗到显圣容》,闻道出版社,2008,155-1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