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爱的孩子们,愿耶稣为我看守我的儿女们!
一如每年,我们在这个月的月中庆祝光荣十字圣架节,驱使我们充满了感恩之情去默想那神妙的事实: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1]
天主圣言降生成人,取了奴僕的形体,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2]为了救赎我们。也因此,我们举目仰望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那位,我们朝拜祂,祂扛下世界的罪,并赐给我们永恒的生命。而教会邀请我们骄傲地举起这光荣的十字架,好让世界可以看到那位被钉者为了人类、每个男女所展现至极限的爱。她邀请我们去感谢天主,因为来自那棵带来死亡的树,生命再现新生。[3]
自从吾主启发我们的父亲去更深入地了解我们被召唤将基督的十字架举扬在所有正当人类活动顶端之後,这庆节对於主业会内天主的孩子们,具有特殊的意义。圣保禄赠与厄弗所的基督徒一句座右铭:Instaurare Omnia in Christo: 贯注耶稣之神於万事万物,推崇基督之尊为宇宙中心。「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时,便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藉其降生成人,藉其在纳匝肋的劳工,藉其在犹太及加里肋亚地区的讲道和奇蹟,藉其死於十字架上,藉其复活,基督成为宇宙的中心,万物的首生者与上主。[4]所以我们能够合作於众灵魂的救赎,吾主也提供我们日常工作,藉由祂的恩宠,我们必须以人性的完美、服务的精神和正直的意向去工作,试著将它转化为祈祷。
所有天主赐予人类的恩宠源自於基督的牺牲。因此除非我们充满爱心,且有效地将自己与十字圣架结合,我们是无法拥有超性的生命,或分享耶稣救赎的使命。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将弥撒活得栩栩如生,因为在弥撒中,从圣事也是真实的角度来看,我们处在加尔瓦略的神圣牺牲中;也促使我们愉悦地接受在世旅程遭受的困难和磨难,更甚,自动自发地在每天的小事情上寻求刻苦和补赎。「拥有十字架是多麽喜悦啊!」教会的圣父如此宣称。「谁拥有十字架便是拥有宝藏」。[5]然而若混淆十字架为哀伤、听天由命,或忧鬱的观点,便犯了严重的错误,因为恰恰相反:十字架带给我们、引领我们趋向喜乐,也就是在基督内,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6]
自从天主进到圣施礼华的灵魂内以後,他就学到了许多与牺牲相关的事,天主从很早就为了要托付给他的任务 — 创立主业会而预备他。他总是满怀感激地接受各样的磨难和痛心的事件,纵使有时他并不能了解它们。受到圣神的驱使,他很快便能深入地察觉十字架是如何宣告,并且总会宣告,保證他使徒任务超然的成效。
这种抱超性态度来接受痛苦的壮举,正是最伟大的胜利凌驾一切可被征服的。耶稣藉其死於十架上,一举征服了死亡。天主从死亡中引出生命。天主子女的态度,并不是对可能发生的悲惨命运因循苟且,而是充满预嚐胜利滋味者的成就感。因基督凯旋之爱的名义,我们基督徒应当走向世界,通过我们的言行,播种和平与喜乐。我们应当战鬥,和平地战鬥,向一切邪恶,不义,罪恶开战。这样我们才能唤醒世人:人类遭遇的厄运,不是註定不变的。唯有天主的圣爱,天主藉耶稣圣心所显示的圣爱,才能为人类赢得光荣的精神凯旋。[7]
十字架愉悦的果实在9月15日痛苦圣母的礼仪纪念日可再次被发现。教会邀请我们去默想玛利亚,偕同她的圣子 - 为了爱被钉在圣木上,为了我们的罪而死的那位。在这时天主圣意已带她至哥耳哥达,而原因之一是让耶稣能将众人托付给祂母亲照顾:女人,看,你的儿子![8] 祂如此告诉她。而她,在哀痛欲绝中真实地接纳了我们,因为她也听见了吾主对若望说的话:看,你的母亲![9] 随著耶稣之死,我们新生於恩宠的生命,与天主合而为一、与圣母活跃合作的新生命。
许多圣人和神修作家都强调一个重要性,就是如果圣母在耶稣於白冷城诞生时,免去了分娩的肉体疼痛,在我们精神的诞生时,却并非如此。「玛利亚的普世母性,在迦纳婚宴和加尔瓦略的『女人』,令人忆及厄娃为『众生的母亲』(创3:20)。然而,後者促使罪恶进入这世界,而新厄娃玛利亚,在救赎的援救工程中携手合作。(…) 从此任务的观点来看」,若望保禄二世解释:「圣母被要求做出痛彻心扉的牺牲,接受她独子的死亡(…) 她『首肯』这项计画,因此是赞同基督的牺牲,她为承行天主的圣意而慷慨地接受。纵使如果在天主的计画中,玛利亚的母亲身份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扩及全人类,也仅有在加尔瓦略,藉著基督牺牲的效能,此普世性的幅度方才显露。」[10]
我的女儿和儿子们,我们为人灵的工作会结出丰盛的果实,如果我们彻底地与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结合,并且以安祥和喜悦的精神,紧紧依侍著痛苦圣母。救赎工程之胜利完成,恰恰是在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死於耻辱与光荣之时。这「对於犹太人是一块绊脚石,对於外邦人士荒诞愚妄」。但是,这就赎工程将按天主圣意继续进行,直到吾主的日子到来为止。同耶稣圣心心心相印而生活,就必认识:我们同祂一样,也是被派遣来「拯救所有罪人的」,就必清楚意识到:我们自己更日益需要信赖天主的仁慈。结果,我们便会培育一种强烈的渴望:同基督一起作祂的偕同赎世者,同祂一起拯救天下所有人灵,因为我们即是而且愿作基督其人,ipse Christus:「祂把自己交出来,作为众人的赎价」。[11]
这是耶稣的门徒从基督宗教的开始就追随过的道路。仰赖十字架的力量,散播基督的讯息给他们遇到的人,而那些人通常是远离天主的。藉著天主的恩宠和那些初期基督徒的坚持不懈,便为这异教世界带来了令人惊歎的皈依。
9月21日那天我们纪念十二位宗徒之一的圣玛窦,根据传统,在他写完玛窦福音後於波斯殉道。他本身直接受益於救赎主对人灵的热忱,当耶稣在他还是税吏时 — 对於大多数犹太人而言,税吏是公开的罪人,召叫他跟随祂。本笃十六世说,根据这些参考资料,首先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耶稣不拒任何人於祂的友谊之外。确是如此,特别是当祂在玛窦-肋未家中的餐桌旁,对於那些看见祂同一些声誉不佳的人交往而表现震惊的人,祂作出重要的陈述:「不是健康的人需要医生,而是有病的人;我不是来召义人,而是来召罪人」。(玛2:17) 福音的好消息正是由此构成:给罪人提供天主的恩宠![12]
基督的表率将永远是祂所有门徒使徒工作热忱的激励。我们也生活和工作在社会内,这社会不幸地 — 我并不是感伤戏剧化 — 许多人对天主一无所知。另一些人在这尘世旅程中彷彿不认识祂,背离祂的诫命和教导。我们必须去接触这些所有的人,带领他们接近吾主。我记得我们的创办人是多麽喜出望外地接获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的训导,眼见它如何以更新的强度,关怀将真理带给那些走在基督道路以外的人,因我常渴望所有的人都得救。[13]我们确实能够说,在现今的情况下,那深得圣施礼华之心的ad fidem(使外教人皈依)使徒工作的範围已格外地扩展开来。
在我们和同事们相处时,不要让自己在各式各样的人之中产生分别心。就如同圣施礼华孜孜不倦地重複,我们不排除任何灵魂在爱德之外。不仅如此:我们应该以极大的热情对待那些离天主最远的人。我们的父亲有一次说:基督的敌人因为祂和罪人作朋友而攻击祂。当然祂会这麽做!而你也应该!要不然,我们如何能去感化他们?我们如何能带他们到神圣的医生那儿?
我们自然会成为罪人的朋友!你能和那些人做使徒工作,只要你们的友谊不会危害你的内在生活:只要你有充分的灵修温度去提升其他人,而不致失去自己。
是的!与罪人作朋友,真正的朋友:以你的祈祷,加上以和蔼、诚挚,不自私自利的方法对待他们,但是要确保所有那些并不会危害到你自身的灵魂。[14]
对於每个无论基於什麽理由而遇到的人,我们必须在内心燃起使徒工作的真切饥渴,切望去帮助他们更接近耶稣基督。我们有责任去向所有人传递那燃烧我们的天主之爱的热火。也因此,无论何时当我们遇到某个人,我们必须马上问问自己:「我如何能够鼓励这个人更接近天主?我可以给他们什麽建议?我能够讲什麽话题帮助他们更加了解基督徒的教导?」
这是自然而然的言行之道。教宗本笃十六世解释任何发现基督的人必须带领其他人趋向祂。无比的喜悦不能私藏,必须传递下去。[15]这是世世代代吾主忠诚的追随者们的表现。圣额我略讲道:「当你发现让你受益的事时,试著带其他人去那。因此你应该希望其他人和你一起走在天主的道路上。如果要去广场,或是去澡堂,你遇到某个閒暇的人,定会邀请他和你一起去。将这个尘世的习俗应用在灵修的领域吧,当你去天主那时,不要独自一人」。[16]
我已经告诉你们,我如何再次经历我们的父亲在厄瓜多尔的那些日子,耗尽自己,当体力用完了时仍毫不抱怨;在祕鲁,他请求玛利亚和若瑟的助祐,更专注地在圣体内和耶稣对话;而在巴西,他惊豔於居住在那的各色人种,为天主,他们都是丰收的希望。
几天前,我受邀於波兰托伦的主教,参加了奉献教堂给圣施礼华的典礼,并在那教堂内供放了他的圣髑。眼见对我们创办人的敬礼散佈於世界各地、唤醒了无数人灵在日常生活中圣化自己的渴望,带给我极大的喜悦。请同我一起谢恩。
也要为你们Associate独身会员弟兄们祈祷,我将於9月5日在托勒斯特授予他们司铎职。继续每天的祈祷,紧密地与我的意向结合,为了教宗、主教和全世界的神父们。
我以深情祝福你们,
你们的父亲,
+ 浩伟
索林根,2010年9月1日
──
[1] 若3:16
[2] 参斐2:8
[3] 本笃十六世,讲道,2008年9月14日
[4] 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105
[5] 克里特圣安德勒,Sermon 10 on the Exaltation of the Holy Cross (PG 97, 1020)
[6] 参格前1:23
[7] 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168
[8] 若19:26
[9] 若19:27
[10]若望保禄二世,公开接见,1997年4月23日
[11]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121
[12]本笃十六世,公开接见,2006年8月30日
[13]圣施礼华《天主之友》226
[14]圣施礼华,默想笔记,1954年4月15日
[15]本笃十六世,讲道,2005年8月21日
[16]圣额我略,Homilies on the Gospels, 6, 6 (PL 76, 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