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圣地朝圣之旅 (2)

教宗结束七天艰辛行程,5月14日在纳匝肋城为40万信友举行弥撒后,15日在耶路撒冷圣墓朝圣,下午安返罗马。临别赠言:不要再流血,不要再交战,建立基於正义的和平

教宗本笃十六世七天圣地朝圣之旅于五月十五日下午两点三十分结束,搭乘以色列航空公司波音七七七专机返回罗马。临别时,教宗在特拉维夫国际机场向欢送他的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政教要人、以及各界代表留下离别赠言说:“不要再流血!不要再交战!不要再彼此冲突!不要再有恐怖暴力行爲!要打破暴力的恶性循环!但愿建立基於正义的持久和平,享有真正的修和与痊愈。”

教宗朝圣访问最后的两天,仍然有多项活动。

纳匝肋城5月14日

继十三日在白冷城的全天访问朝圣之后,十四日一早教宗又搭乘直升机,飞往耶路撒冷北方一百一十公里远的纳匝肋城,作一天的朝圣访问。

纳匝肋这个字希伯来语的意思是盛开的花,它像一个半圆形的露天剧场一样,向整个加利肋亚地区敞开著。从这座小城放眼,可以看到加利肋亚远近一波又一波的平缓山丘。纳匝肋是以色列国内最大的阿拉伯人城镇,也是加利肋亚地区最重要的行政中心。旧城区有四万居民,基督信徒和伊斯兰教徒都有。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建国后,犹太人开始在纳匝肋四周山丘上建筑住宅区,有三万人之多。

教宗在纳匝肋城为40万信友举行弥撒

教宗抵达纳匝肋第一项活动,是在名叫“陡峭山”自然形成的半圆形剧场为地方教友主持弥撒圣祭。祭坛非常宽敞,面向信众呈半圆形,信友的座位像阶梯一样逐渐升高。弥撒祈祷意向是家庭,因爲一年来圣地举行家庭年,教宗的来到正好为他们举行家庭年闭幕弥撒。这台弥撒以拉丁礼节举行,使用的语言包括拉丁语、希腊语、阿拉伯语和英语;参加弥撒的信友大约有40万人。

教宗在讲道中向当地教会各种礼节信友致意,他们的参与象徵著教会的普遍性。教宗也特别向在场的以色列总统佩雷斯表示谢意,感谢他在百忙中前来参礼。教宗指出圣地家庭年的结束意味著当地家庭开始展望未来,成爲社会未来希望的标记。

纳匝肋是圣家的所在地,教宗的讲道自然提到圣家,他指出家庭在社会中的意义和角色,也提到今天世界各地家庭的处境。他强调:“我们这个时代的男男女女多麽需要重新按照家庭的基本真理来生活,这个真理是社会的基础。而夫妻两人的生活见证为培养成熟的良知和缔造爱的文明是多麽重要”。

教宗又说:“在家庭里面,不论是最小的婴儿或最老的双亲,都应该因自己的身份、而不因他们的功能或其他目的而受到尊重。”教宗更指出:“家庭是建设一个有秩序、善於接纳人的社会的基石。在这方面国家扮演的角色在支持家庭肩负教育使命,在保护家庭体制和家庭天赋的权利,使家庭都能在有尊严的环境条件下生活和发展。”

弥撒结束时,教宗为纳匝肋国际家庭中心、若望保禄二世纪念公园、本笃十六世大学的基石举行祝福礼。

会晤当地各宗教领袖 十四日下午三点五十分,教宗在纳匝肋方济各会会院接见以色列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两人敍谈半小时。之后,教宗在当地圣母领报朝圣地圣堂会见加利肋亚地区各不同宗教的领导人士,向他们问候致意,并勉励各宗教信徒继续合作,消除紧张局势,促进和平与尊重人权。教宗指出:基督信徒与其他宗教固有的传统有相同的看法,他们相信和平乃是来自天主的恩典,但如果缺乏人的努力配合,和平仍然无法实现。

圣母领报圣殿朝圣

接见加利肋亚地区各宗教领导人士后,教宗便到圣母领报的地点和圣家的遗址朝圣,并在这座纪念圣母领报的朝圣地圣堂与这个地区的主教、神父、修会会士修女、教会组织成员举行晚祷。这才结束繁忙的一天,乘直升机返回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5月15日

五月十五日上午,教宗首先到耶路撒冷希腊东正教宗主教府拜会宗主教泰奥菲洛三世,并在这里的大会厅举行基督信徒大公合一会晤。耶路撒冷的希腊东正教辖管耶路撒冷和整个巴勒斯坦地区的希腊东正教徒,它在圣地拥有很多的圣地、教堂和隐修院,教友人数也最多,在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有四万人,在约旦有两万人。

圣墓圣殿

大公合一会晤后,教宗便前往相距两百公尺远的圣墓朝圣。圣墓相传是耶稣被钉十字架、死后埋葬、以及复活的地方,在新约圣经福音中被称爲“哥尔哥达”,也就是骷髅的意思。由於种种历史更迭和纷争,今天圣墓这个朝圣地由希腊东正教、亚美尼亚宗徒教会以及天主教分区管理。

基督信徒知道和平的名字是:耶稣基督

教宗在耶稣圣墓圣殿中说:“作爲基督信徒,我们知道,这个饱受冲突折磨的地方所渴望的和平有一个名字,就是:耶稣基督。他是我们的和平。”教宗告诉在场的人士,耶稣基督藉著十字架,使我们与天主重修旧好而成爲一个身体,不再有敌意。

教宗与陪伴他的人们列队进入这位于圣京耶路撒冷中心的历史悠久的圣殿,护送他的仪仗队大力踏出的脚步击在地板上发出响亮的声音。圣地的神长们和希腊东正教以及亚美尼亚教会的代表们在圣殿门口欢迎教宗。教宗脸上露出感动的神情,他在圣殿的前廊,在哥耳哥达山脚下,跪下亲吻了安放耶稣圣尸爲之抹油的石块,随后,他进入守护耶稣圣墓的小圣堂中,跪在石棺上,亲吻了盖石棺的石块,幷长时间跪著祈祷,默观基督复活的奥秘。

教宗在致辞时说:“基督在这里死而后复活,爲了永不再死。人类的历史也在这里有了最终的改变。罪恶与死亡的长期主宰被服从和生命的凯旋所摧毁;十字木架揭示了善与恶的真谛。”

接著,教宗发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讯息,他说:“愿希望不断地因天主的恩宠而在这些地方的每一个人心中升起!愿希望在你们心中植根,留在你们的家庭和社团内,幷啓发你们每一个人日益忠贞地爲和平君王做证。福音告诉我们,爲每一个男人和女人、爲整个人类大家庭、尤其爲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建立一个合乎正义、和平、昌盛、互相合作的未来是可能的。”

教宗结束讲话时,鼓励圣地的教会向在圣京生活的人做团结合一与和平的见证。接著,教宗前往哥耳哥达,在耶稣受苦受难的地方祈祷。

教宗圣地朝圣最后一项活动是拜访耶路撒冷亚美尼亚宗徒教会宗主教托尔科姆·马努基安和他的宗主教座堂,有数百位教友在场欢迎。

* * * * * * *

七天朝圣之旅,从登上约旦内波山开始,怀著三千两百五十年前梅瑟从那里眺望巴勒斯坦延绵的丘陵河谷的心情,冀望这是一块天主所赐的真正福地,是流奶流蜜的富饶之地。但天主的赏赐也需要人的善意回应,才能产生真实的效果。七天的朝圣巡礼,教宗每到一処所发表的讲话,都不离开劝诫战争冲突,激励宽容修和,不论向伊斯兰教徒或向基督信徒和犹太教徒,他的话是同样地语重心长和迫切。这三个宗教是所谓的世界三大一神教,而且都以耶路撒冷为他们最重要的圣地之一。

两千年前,以色列一位正义虔诚的人西默盎曾预言耶稣说,他的出现成了许多人的绊脚石。这许多人就是不接受、不相信他的人。猛回头看,两千年来中东圣地轮番不停的战事,几乎嵗无宁日,岂不应验了昔日耶稣悲耶路撒冷的话吗?今天,他在世的代表,伯多禄的继承人,又再次苦口婆心地规劝生活在圣地的各民族唾弃仇恨,放下武器,和睦共存,为共同崇敬的天主作证。

到此,教宗圣地七天的朝圣访问行程圆满结束,那里三个政治实体的领袖和人民、非天主教基督信仰教会团体和领袖、以及天主教不同礼节的教会团体和领导人全都会晤接见完毕。告别的时刻已经来临。前人播种,后人收获。教宗在圣地播下了非同寻常的和平种子,有待他人排除万难,细心栽培,勤劳耕耘,等待来日结出良好的果实。

* * * * * * *

更多资料,请浏览www.radiovaticana.org

梵蒂冈电台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