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受難日(三):深入體會基督的死亡的意義

節錄自載於《基督剛經過》書中,聖施禮華於1960年4月15日主受難日題為《基督的死亡是基督徒的生命》的講道

上面這段離題的話,它的唯一宗旨,是要強調一個中心真理,即請君牢記基督徒的生活,唯有在天主內方有意義。人生於世,不是僅僅為了建設一座地上樂園。我們生在世上,是為了更高超的目標,即進入同天主本身的共融。耶穌並未許給我們過一個逍遙安逸的生活,或塵世間的豐功偉業,祂所許給我們的,是在我們人生征途結束時,等候着我們的天主聖父的家宅。[1]

苦難節禮儀有一曲美妙的頌歌,忠誠的十字架(Crux fidelis)。它邀請我們歌頌慶祝我主光榮的鬥爭,十字架的勝利,基督光輝的凱旋。宇宙的救贖主犧牲了,凱旋了。萬物之主天主,並沒有用武力,或其門徒們現世的權力,卻唯獨以其無限聖愛的卓絕崇高,來顯示祂的臨在。

上主沒有摧毀人的自由。而賦予我們自由的,恰恰正是天主。因此,祂絕不強求我們服從。祂要我們從心靈深處,作出自己的決定。祂要基督徒度這樣的生活,儘管我們的軟弱、過失和失敗,同我們接觸的人,會從我們行為中,覺察到加爾瓦略山巔聖愛奇劇的迴響。我們所有的一切都來自天主。祂要我們成為調味的鹽,成為帶給世人福音的光,讓世人都知道天主是一位無限慈愛的父親。基督徒是世界之鹽,世界之光,並不是因為他征服凱旋,而是因為他為天主的聖愛作見證。他若不能調味,便不成其為鹽。他若看不到自己生活的目的,不能以言行為耶穌作見證,便不成其為光。

力求更好地體會基督死亡的意義,大有裨益。我們必須超越外在的表面形象和陳腔濫調,必需真真實實地設身處地於這幾天來所重溫的一幕幕情景中:耶穌的苦難,聖母的酸淚,門徒們的逃之夭夭,聖婦們的勇敢,若瑟與尼苛德摩敢於向比拉多索取我主遺體的膽量。

首先,讓我們靠近瀕臨死亡的耶穌,靠近祂的矗立於髑髏山巔的十字架側影。但我們必須滿腔摯誠,全神貫注地走近祂,這才是基督徒成熟的標誌。耶穌苦難中的天人血淚史,會刺穿我們的心靈,天主向我們所說的聖言,會揭露我們心底的隱秘,啟示祂對我們生活的期望。

多年前,我看到一幅繪畫,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圖上畫着基督的十字架,旁邊有三位天使:一位在哀傷欲絕地痛哭着,另一位手持長釘,似乎力圖使自己相信,竟然果真有其事;第三位則沉浸在祈禱中。這裡,我們有着一個人人可行的規劃:痛哭,堅信,祈禱。

面對十字架,我們應當為自己的罪過而痛心,為世人的罪過而疾首,正是因為我們所犯的罪惡,造成了耶穌的慘死。我們應當充滿信德,深入這超乎我們理解力的卓越真理,驚歎天主聖愛的偉大。我們應當祈禱,俾使基督的生活與死亡,能成為我們生活與自我獻身的典範與動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贏得征服者的稱號,因為復活的基督將在我們內征服,死亡將變成生命。

© Fundacion Studium


[1] 參閱若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