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0年以後 —「奶油悲劇」

威利·道爾神父是一位英勇的愛爾蘭耶穌會隨軍神父,一百年前在戰爭中犧牲生命。這篇文章是關於聖施禮華如何因閱讀道爾神父的傳記而了解他的生命,在《道路》中加入他克己的典範。

「我們,你和我都讀過那位屬於天主的人,平凡而英勇的生命。我們看到他經年累月地奮鬥不懈(他把特別省察的『帳目』,記得一清二楚!);在早餐時,今天他勝利了,第二天他又被擊敗了,他記下:『我沒有用奶油…我用了奶油!』希望我們:你和我也能生活在自己的『奶油悲劇』之中。」(《道路》205)

這位「天主的僕人」就是威利·道爾神父,一位英勇的愛爾蘭耶穌會隨軍神父,100年前的這個月,他在帕斯尚爾戰役中為營救兩名傷兵而陣亡。

威廉·道爾(William Doyle,大家都叫他威利)1873年3月3日出生於都柏林。他在七個孩子中排行最小,喜歡當時一般受歡迎的運動和遊戲。他年輕時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對他人很有愛心。據了解,他會一大早就起床去做些僕人份內的工作,並主動給當地窮人一些食物和金錢,並為他們提供其他善舉。在聖誕節期間向窮人施捨時,他和兄弟會清洗硬幣,讓它們看起來像新的一樣,這種微小而隱秘的服務大大的增加了禮物的尊嚴。

他於1891年加入耶穌會,並於1907年7月28日晉鐸,另一位在他旁邊一起晉鐸的,剛好是著名的愛爾蘭耶穌會士、真福約翰·沙利文(Blessed John Sullivan) 他是由外教皈依的,並於2017年5月被列為真福。在他晉鐸的早晨,從他的私人筆記中,可讓我們了解他的靈修深度:

「我親愛的耶穌,今天在我被升為神職人員的早上,為了感謝祢為我所做的一切,我希望把從今天開始邁向聖潔的決心放在祢的聖心中。我的殷切願望和堅定決心,就是要全力以赴,成為聖人。」

他在司鐸生涯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帶領避靜和傳教工作,並不斷被尋求為精神導師。他對一般工人有著特殊的感情。他渴望為勞工階層成立一所避靜的場所—當時在愛爾蘭,平信友尤其是工人,受邀參加避靜的想法是很新奇的。為考察歐洲工人的使徒工作,他四處遊走,並寫了一本關於愛爾蘭工人需要避靜的小冊子。他卻沒有活到看到自己的夢想實現。然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給了他一個大好機會接近了那些成為士兵的普通工人,正如他所寫的,這是「一個光榮天主的機會,讓我這衰老的身體為基督所愛的人承受一些重擔。」

道爾以上尉的軍階,作為隨軍神父。儘管他可以享受相對的舒適生活,但他總是和他的部下在一起,與他們一起受苦。正如有一位軍官指出的那樣:

「道爾神父從不休息。他日日夜夜都和我們在一起。他找到一個垂死或已死的人,做了該有的處理,微笑著回來,用樹枝做了一個小十字架與死者一塊埋葬。然後一切又重新開始。」

道爾神父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幾場重要戰役,包括索姆河戰役和梅西尼斯山脊戰役。1917年8月16日,帕斯尚代勒戰役期間,一群士兵在越過前線處遇到了麻煩,道爾神父跑去幫助他們。當道爾神父和士兵們正要躲避時,卻被德軍砲彈擊中身亡。他的屍體始終下落不明。

對道爾神父來說,除了他的對外活動和戰爭中的英勇之外,還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地方。他在都柏林的房間裡藏著幾箱信件和日記,並附有一張紙條,要求在他死後銷毀。然而,在研究這些內容後,他的上級將它們轉交給了他的朋友阿弗德·奧拉希利Alfred O’Rahilly教授,當時他正在撰寫道爾神父的傳記。奧拉希利寫的傳記於1920年出版,其中包含這些私人日記的大量摘錄,並成為暢銷書,被翻譯成歐洲所有主要語言。聖施禮華在1933年讀過西班牙文譯本。

這本書揭示了道爾神父過著持續不斷的克己生活,伴隨著熱切的祈禱,所有這些在他的私人日記中都有費心又詳細的描述。似乎正是這種祈禱和刻苦精神的結合激發了他的熱情和英勇行為。

道爾神父覺得他有特殊的使命要過艱苦的生活。他所實踐的犧牲刻苦讓人想起歷史上偉大聖人所採取的靈修,但他也試圖在小事上刻苦。讓聖施禮華著迷的小事之一就是道爾神父努力放棄在麵包上抹奶油。這對他來說絕非易事,有趣的是看到一個看似有能力完成大事的人,仍然在很小的事情上掙扎。他在1913年的日記中寫道:

「在彌撒和謝聖體之間,我面臨著強烈的誘惑,想要打破我的決心在早餐時放縱自己的食慾。一想到以後早餐是乾麵包和不加糖的茶,我就覺得難以忍受。耶穌敦促我祈求力量,儘管我幾乎無法下決心這麼做。但在食堂時誘惑消失了,勝利的喜悅充滿了我的心。我現在明白,只要祈求力量,我就永遠不會屈服。」

聖施禮華在1933年的日記中寫道:「我很快就讀完了道爾神父的生平。我對奶油的悲劇有多麼了解。」對聖施禮華來說,他個人的一場「奶油悲劇」就是他為規範自己閱讀報紙的時間而進行的奮鬥。1933年讀完這本書幾天後,他開始避靜,並記錄了他個人與看報紙的交戰:

「最後,不看報紙,對我來說是不小的刻苦。儘管如此,在天主的恩典下,我仍然忠於它,直到國家議會對所謂反宗教教派法的辯論時才結束。我的這些掙扎是多麼艱難啊!這種巨大的挑戰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理解。有時能克服;更多的時候,卻被征服了。」

我們看到像聖施禮華和道爾神父這樣有聖德的人,都在為看報紙和奶油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而掙扎,然而總能在奮鬥後重新開始,這確實令人感到安慰。

1938年,道爾神父再次出現在聖施禮華的筆記和講道大綱中,當時他向主業團成員推薦他們閱讀道爾神父的生平:

「實踐:小事的例子。英雄時刻:奶油悲劇(道爾)。」

「內在和外在的刻苦。英雄時刻:奶油悲劇。」

有趣的是,《道路》205點的早期翻譯版本中提到了「果醬」和「白糖」悲劇,因為譯者無法理解把放棄奶油作為一種克己的做法。然而對於愛爾蘭人來說,放棄奶油幾乎是強人所難,遠比放棄果醬或白糖等美食為更大的刻苦。

聖施禮華並不是僅有的一位對道爾神父的靈修敬佩的聖人,眾所周知,加爾各答的聖德肋撒也採納了一些他的靈修操練。

道爾神父去世後的14年內,據稱透過他的代禱,有超過了 6,000項恩惠的記錄,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經過了100年,在他為多人獻出生命之後,仍然被無數的人深深懷念。


派崔克肯尼博士與他的妻子和四個年幼的女兒住在都柏林。他經營一個關於威利·道爾神父的部落格(www.fatherdoyle.com),並剛剛出版了《復活陣亡者:耶穌會威利·道爾神父的戰事信件、祈禱和靈修著作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