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將臨期12月24日

12月24日的反思默想。建議的主題是:感謝耶穌的來臨;天主的恩寵已經顯現;等待已經結束。

—— 感謝耶穌的來臨
—— 天主的恩寵已經顯現
—— 等待已經結束


感謝耶穌的來臨

「上主,以色列的天主應受讚美,因他眷顧救贖了自己的民族。」(路1:68)以上是匝加利亞在不能講話九個月之後,開口時所說的。他的讚頌可以概括為:天主是多麼的美好!教會希望藉著這段福音,結束我們等待的時期。這位聖人並沒有把那幾個月視為一種懲罰。相反的,他感激上主賜給他的一切,感激他有機會為兒子若翰在未來要宣講的事做充分地準備。天主再度給我們這個類似於將臨期的時間。我們或許已利用了將臨期這些日子做準備,也許準備得好、或許不好。無論如何,去感謝天主,對我們總是有益處的,因為祂已經在我們的靈魂上工作,即使在我們看來,我們的靈魂只不過是一個卑微的馬廄。天主為祂的愛子已經在我們的「馬槽」預備了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

就像在聖誕夜裡發生在牧羊人身上的事,可能也會發生在我們身上:「有個美麗的傳聞講述說:耶穌誕生時,牧羊人攜帶各種禮物湧向聖誕岩洞。人人帶著各自擁有的物品,有的人帶了勞動成果,有的人帶上珍寶。但是,正當眾人慷慨奉獻的時候,卻有一個牧羊人一無所有。他貧困至極,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在人人競相獻禮時,那個牧羊人獨自站在一旁,羞愧不已。到了某一刻,大聖若瑟和聖母瑪利亞覺得他們難以收下所有禮物,尤其是聖母,她得一直抱著聖嬰。那時,聖母看見那個牧羊人兩手空空,便請他過來,把耶穌放在他手上。那個牧羊人接下耶穌,意識到他領受了自己當不起的禮物,手中竟抱著歷史上最偉大的禮物。他凝視著自己的手,那雙彷彿總是空蕩蕩的手──成了天主的搖籃。他感到被愛,並且克服了羞愧感,開始向他人展示耶穌,因為他不能獨占這份禮物中的禮物。」[1]


天主的恩寵已經顯現

「如果你們的雙手似乎空無一物,如果你們的心靈缺乏愛,那麼今晚就是為你而來。天主的恩寵已經出現,好能在你的生命裡閃閃發光。請領受天主的恩寵,它將在你內閃耀耶穌聖誕的光芒。」[2] 除了認知我們個人的奮鬥和使徒的果實之外,我們其實也知道,我們的雙手並不是空空的。聖施禮華建議我們在白冷懷著無比珍貴的東西來顯示自己:「在那寒冷、孤單與祂的母親和聖若瑟同在的地方,耶穌想要的,能帶給祂溫暖的,正是我們的心。」[3]

此刻,如果我們手裡捧著滿滿的善行、聖德和對周圍人的愛來到這裡,也許我們會感到較自在一些。但現實往往與我們的願望不相符;也許,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答應別人的事情,和尚未解決的問題,令我們沒有注意到時間實在過得太快了。沒有關係,我們今天可以用同樣的方式接近馬槽,一定會很受歡迎的。我們會發現他們正在等著我們,在歷史上的這一刻,聖母和聖若瑟因著我們出現在那裡而興高采烈。

救贖已經來到。雖然我們離它仍有數小時的時間,但喜悅卻快要淹沒我們了。聖伯爾納德確認了我們雄心萬丈的願望:「因此,現在,我們的平安不是許諾的,而是贈送的;不是推延的,而是賜予的;不是先知的預言,乃是實現:天父好似把滿滿一個麻袋的慈悲送到地上。我膽敢說,那個麻袋,在(耶穌)受難中被刺破,以致裝滿的贖價傾囊而出;那個麻袋,雖然不大,卻是全然裝滿的。的確,一個嬰孩誕生在我們中間,但在這個嬰孩身上寓居著全然的天主性。」[4]


等待已經結束

匝加利亞的話是成就我們救贖之前最後的預言。天主因我們生活在黑暗中而受感動,來拯救我們,而非要判斷我們是否堪當接待祂。我們要從這位公正、虔誠的以色列人手中,達到最深的神聖親密度:「這是出於我們天主的慈懷,使旭日由高天向我們照耀。」(路1:78)沒有比這更熾烈的方式說話了。

我們很容易在這最後的時刻,由於心不在焉而錯過這份特權:「我們生活在哲學、生意和職場中,讓自己完全給填滿了,從那裡到馬槽的路途會很遙遠。天主必得以各種方式不斷地催促我們、幫助我們,叫我們能脫離自己的胡思亂想和承諾的糾纏,而能找到通往祂的道路。」[5] 讓我們緊抓著聖母瑪利亞的手,走過這最後的一程,也許還能和她一塊兒騎在驢子上往白冷去。

在這個夜晚 —— 借用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話 —— 天主「進入了歷史。祂順服於人類洪流的法律。祂封閉了過去:祂終結了期待的時間,也就是舊盟約。祂開啟了未來:恩寵以及與天主和解的新盟約。是新時代的新『開始』。」[6] 我們陪伴著聖母準備馬廄:稻草、馬槽、尿布……,她把她的愛全心全意地都放在那裡,確保孩子不會缺少任何東西。我們樂於提供這些服務,從某種意義上看來,母子雙方都需要用到我們。

[1]教宗方濟各,2019年12月24日講道

[2]同上

[3]聖施禮華《與主共語》永不停歇的祈禱,2

[4]聖伯爾納德,主顯節第一講道,1-2

[5]本篤十六世,2008年12月24日講道

[6]聖若望保祿二世,1979年1月1日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