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主顯節後星期四

在聖誕節期間的這些日子裡,一些可以激發我們做祈禱的反思。

由聖神所引導
被派遣去宣講福音
對天主和鄰人的愛


由聖神所引導

這幾天,我們默觀主耶穌開始祂公開的職務。耶穌在戰勝了荒野中的誘惑後,便回到祂長大的地方。「耶穌因聖神的德能,回到加里肋亞。祂的名聲傳遍了臨近各地(路4:14)。」福音強調祂是由聖神所引導,因為護慰者聖神在我們的救贖和成聖的工作中擔當著不可取代的角色。這也是聖濟利祿在今天的時辰禮儀中教導我們的:「創造宇宙之主在一個超卓美麗的計劃中欽定了要使萬物在基督內更新。在祂那將人性重新恢復到其原始狀態的計劃中,祂應許了將聖神連同其他恩寵也傾注到人性上……因此,祂指定了一個聖神將要降臨在我們身上的時間:就是基督降生的時間。祂以下述的說話來做了這個應許:在那些日子,也就是救主臨在的日子,我要將我的神傾注在一切有血肉的人身上。」[1]

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聖經明確地說,耶穌在聖神的引領下進入了荒野(參閱路4:1),並且也「因聖神的德能,回到加里肋亞(路4:14)。」如果我們仿效祂,那麼我們就會越加察覺護慰者聖神在我們生活中的角色,我們對天主的忠誠也就越加自由。「門徒是一個讓自己受到聖神所引導的人,因此是一個植根於傳統但能夠擁抱新事物的人,一個自由的人。自由的。永遠不會受制於人可以各自持有不同意見的意識形態……他或她會留在主內,並且受到聖神的啟發。」[2]

被聖神所充滿,其果實就是一種深邃的自由,使我們能夠像耶穌一樣生活在這塊地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經歷「要把基督放在我們生活的核心。如要發現自由最深層的意義,我們必須默觀祂。我們很驚訝地看到一個天主的自由,祂出於純潔的愛,決定放下自己,取得像我們一樣的肉身。我們看到這種自由,在祂生命邁向十字架的犧牲中表露無遺……我們神聖的父子情義使我們的自由得靠天主賜予的一切力量擴展。我們不是要從天父那裡解放自己而變成自由的,而是接受自己是子女的現實。」[3]

被派遣去宣講福音

聖路加告訴我們,耶穌「在他們的會堂內施教(路4:15)。」主耶穌按照舊約所啟示了的去宣講祂的教導。同時,正如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所宣告了的那樣,祂是「全部啟示的中介及滿全」[4]。因此,祂的教導使那些聽祂的人充滿希望,而祂也「受到眾人的稱揚(路4:15)。」

在這種背景下,「祂來到了納匝肋,自己曾受教養的地方;按祂的習慣,就在安息日那天進了會堂,並站起來要誦讀(路4:16)。」耶穌藉此履行安息日的戒律,並準備按每週的禮儀去讀經,包括誦讀梅瑟五書或先知書中的一段,然後加以註釋。「有人把依撒意亞先知書遞給祂;祂遂展開書卷,找到了一處,上邊寫說:『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祂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路4:17-19)」

奧利振說:「祂打開書卷,找到有關祂自己的預言的章節並不是偶然的,因為這也是天主旨意的安排。」[5]耶穌開始祂公開講道的方式,就是使舊約所說明的、天父的聖意成為自己的,承擔起福傳和宣揚天國福音的使命。同樣,我們也想忠於天主在我們的祈禱中、在我們閱讀福音時,和在由早到晚不同的時刻給予我們的各種啟示。

對天主和鄰人的愛

「祂把書卷捲起來,交給侍役,就坐下了。會堂內眾人的眼睛都注視着祂。祂便開始對他們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眾人都稱讚祂,驚奇祂口中所說的動聽的話(路4:20-22)。」「耶穌本人就是救恩史裡面的『今天』,因為祂完成了救贖的工作……這段福音經文,『今天』也向我們提出一個挑戰。在我們這個百花綻放與分心不暇的時代,這段福音經文邀請我們反躬自問:我們是否能夠專心聆聽。在我們能夠談論天主、與天主交談之前,我們必須聆聽祂。」[6]

在與主耶穌對話時,我們想效法祂的榜樣,就是留心聖經所啟示了的聖言。例如,我們可以將注意力集中於今天彌撒禮儀中讀到的、若望宗徒的忠告:「我們應該愛,因為天主先愛了我們。假使有人說:我愛天主,但他卻惱恨自己的弟兄,便是撒謊的;因為那不愛自己所看見的弟兄的,就不能愛自己所看不見的天主。我們從祂蒙受了這命令:那愛天主的,也該愛自己的弟兄(若一4:19-21)。」

正如耶穌自己在最後晚餐中告訴我們的,我們對鄰人的愛需要以具體的方式表現出來。「彼此洗腳衍生出許多具體的動作,因為這裡所說的洗濯是出於愛情;而愛會讓人發現千百種服務和奉獻自己給所愛的人的方式。對於一個基督徒來說,彼此洗腳,毫無疑問是意味著彼此代禱、優雅而審慎地給人伸出援手、促進他人的工作、預見他們的需要、互相幫助改善行為、充滿愛心地糾正彼此、和彼此忍讓和互愛。」[7]我們請求聖母幫助我們接納天主的各種啟示,視它為來自那只渴求我們幸福的天父的呼聲;並為我們從天主那裡獲得去愛我們兄弟姐妹的恩寵,就像耶穌在聖神的感動下愛了我們一樣。

[1]亞歷山大的聖濟利祿,《論若望福音》,5,2

[2]教宗方濟各,2020年4月1日的講道

[3]范康仁蒙席,2018年1月9日的牧函,3-4

[4]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2

[5]奧利振,《聖路加福音講道集》,32,3

[6]教宗本篤十六世,2013年1月27日三鐘經前的講話

[7]蔡浩偉主教,Eucaristía y vida cristiana,Rialp,Madrid 2005,p.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