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9月8日,聖母誕辰(慶日)

一些有助於我們在聖母誕辰慶日做祈禱的反思。

為聖母瑪利亞的誕生而喜樂
天主的傑作
天主總是信守祂的諾言


為聖母瑪利亞的誕生而喜樂

「讓我們以愉快的心情,慶祝童貞聖母瑪利亞的誕辰,因為正義的太陽、我們的主基督由她而出生。」[1] 這段經文拉開了今天的慶日感恩祭的序幕。正如黎明宣告新一天的到來一樣,天主之母的誕生也是「得救的曙光和希望」。[2] 虔誠的以色列人一代傳一代地期待著默西亞之母的𦲷臨。正如米該亞先知所預言的,他們期待著「孕婦生產之時。(米5:2)」

「如果我們思考一下一個被監禁者的困境,也許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聖母的誕生對人類意味著什麼。這個囚犯的日子是漫長而無休無止的……在監獄的最後一夜,他數著每一分鐘。然後大門終於打開了:期待已久的自由時刻到來了!那些沒完沒了的,逐一被數算的每一分鐘,就讓我們想起福音記載有關耶穌的族譜。一連串的名字,節奏單調。直到天主所預定的時刻終於到來:這正是時期已滿,光明的開始,救贖的曙光:『雅各伯生若瑟,瑪利亞的丈夫,瑪利亞生耶穌,祂稱為基督。(瑪1:16)』」[3]

聖母瑪利亞的這個紀念日是一個喜樂的邀請。正如聖詠作者所寫的:「我心歡愉祢的救援。(詠13:6)」教會的一個教父在紀念聖母瑪利亞的誕辰時感嘆道:「願所有受造物都洋溢著歡騰,願世界上和在世界上蒼的一切都歡樂地慶祝。今天,萬有造物主的聖所已經建成了,受造界以一種嶄新的、更有尊嚴的方式,準備好接待至高無上的造物主作為它的客人。」[4]

天主的傑作

聖母瑪利亞的誕生,是為了好使她能透過慷慨的「爾旨承行」的回應而成為救主的母親。聖母在天主救贖人類的計劃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從一個世紀到下一個,祂精心地準備了那些構成她族系的男女。從聖母瑪利亞受孕的那一刻起,祂就以一個奇妙的方式來使她成聖,使她「充滿恩寵。(路1:28)」透過一個來自天主的特恩,又為了使她能成為天主聖子的母親,聖母在誕生時就是完美無玷的。儘管她周圍的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個還是年幼和脆弱的孩子,正是在起初時就宣布了的、未來的救贖的『女人』,她被天主安排來抵抗誘惑人類的蛇。(參閱創3:15)」[5]

因此,正如歷代聖人所強調的,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個少女是天主創世工程的傑作,是所有受造物中最美麗的。聖若望達瑪森說:「今天,在地上,曾經將穹蒼與水分開並將其提升到高處的那位,用塵世的質料創造了一個天,這個天比第一個天更加神聖輝煌。」[6]

聖母是天主最鍾愛的受造物,是天主進入這個世界的大門。儘管三位一體的天主預定了瑪利亞要執行一項崇高的使命,天主仍想等待她自由自主地回應。聖施禮華邀請我們:「試想,天使加俾額爾向聖母傳述至高者計劃的一剎那,聖母提了一個問題,為使自己更明白主要她做什麼,然後說: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Fiat!這就是自由最佳的果實:運用自由,作支持天主的決定。」[7]

天主總是信守祂的諾言

今天的彌撒聖祭禮儀與聖母瑪利亞誕辰所帶來的喜悅,兩者都強調了天主在我們的個人生活中,也在我們作為天主子民的一部分中,眷顧著我們。「這個節日提醒我們,天主信守祂的諾言,並且透過至聖瑪利亞,祂願意居住在我們中間。」[8] 我們在福音裡讀到的耶穌基督的族譜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從亞巴郎直到耶穌的名字的清單。相反,它蘊含著一個更深層的意義。在這份名單中,傑出的人物脫穎而出,尤其是那些忠於天主的說話的聖祖們。然而我們在這些名字中也找到一些令人不安的故事,一些行為舉止卑劣的人。

因此,這段經文再次清楚地表明聖施禮華告訴過我們的:「正如人用一枝筆寫字一樣,天主用一根桌腿寫字,以便人可以看出寫字的是祂:這就是那令人難以置信的,奇妙的事情。」[9] 教宗本篤十六世說:我們的「成功和失敗,顯示出天主能夠在我們歷史上迂迴曲折的路程中挺直地寫字。天主容許我們有自由,可是在我們的失敗中,祂總能為祂的愛找到新的道路。天主是不會失敗的。因此,這個族譜是天主的信實的一個保證;是天主不會讓我們跌倒的保證,並且是我們重新引導自己的生活走向祂,重新走向基督的一個邀請。[10]

當我們默觀聖母瑪利亞時,我們看見天主親自賜給了我們的一個模範。在玫瑰經的聖母德敘禱文中,我們以「大忠者貞女」和「吾樂之緣」的稱號來呼求她。我們可以在聖母瑪利亞誕辰日請求她幫助我們每天忠於天主那不斷更新的計劃,從而永遠保持喜樂。

[1] 彌撒聖祭進堂詠

[2] 彌撒聖祭領聖體後經

[3] 若瑟拉申格,Seeking God’s Face: Meditations for the Church Year

[4] 克里特的聖安德助,Sermon 1,PG. 97,nos. 806-810

[5]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1980年9月8日的講道

[6] 聖若望達瑪森,Homily on the Nativity of Mary,PG 96,661

[7]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25

[8] 教宗方濟各,2021年9月8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

[9] 聖施禮華,1962年10月2日的默想

[10] 教宗本篤十六世,2007年9月8日的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