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復活週星期五

一些有助我們在復活節聖週五做祈禱的反思。

耶穌從岸上做一件使門徒們吃驚的事
若望和伯多祿認出已經復活了的主
我們所有人都受召去撒網捕魚


耶穌從岸上做一件使門徒們吃驚的事

耶穌在耶路撒冷顯現了幾次之後,門徒們就返回了他們的家鄉。在此之前,婦女們給他們帶來已經復活了的基督的信息:「你們去,報告我的兄弟,叫他們往加里肋亞去,他們要在那裡看見我(瑪28:10)。」他們聖召的旅程始於葛法翁,而我主想再次在那裡與他們見面。有一天,幾個門徒與伯多祿和若望一起去提庇黎雅湖捕魚。就像以往也發生過的一樣,他們在徒勞一夜之後,到黎明時決定帶著空空的漁網返回岸上。當他們靠岸,天快亮時,耶穌就站在沙灘上;門徒卻不知道那是耶穌(若21:1-13)。「然而,當一切似乎都已經結束時,耶穌再次來到祂的朋友們那裡,就像那次在前往厄瑪烏的路上一樣。這一次,祂在湖邊與他們見面,湖是一個令人勾起人生的考驗與磨難的地方;在一整夜的徒勞後,祂在黎明時與他們相遇。」[1]

這些沒有認出主的門徒聽到一個陌生人從岸上對他們說:「孩子們,你們有些魚吃嗎?(若21:5)」「多麼的人性化啊!」聖施禮華說:「天主向受造的我們要東西吃。天主需要我們。多麼美麗啊!天主的偉大真奇妙!天主需要我們!沒有人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我可以告訴你們,天主需要我們;祂需要你,也需要我。」[2] 那些因一夜徒勞無功以至筋疲力盡的漁夫們只好回答說:「沒有」。然後,耶穌用祂的全能張開他們睡意濃重的眼睛,引導他們的心進入更深邃的、與天主的神視更相近的視野,有著更超性的眼光。祂對他們說:「向船右邊撒網,就會捕到(若21:6)。」門徒們相信祂的話,但少不免有些疑慮,因為他們已經很疲累了,只想盡快上岸休息一下。不過,他們的謙卑令他們為耶穌的說話而敞開心扉,讓主的力量在他們的生命中發揮作用開路:這股超越了他們所有的期望和盤算的力量。

若望和伯多祿認出已經復活了的主

他們聽從這個陌生人的意見,向船右邊撒網,頓時覺得魚獲很重,以至因為魚太多,他們現在竟然不能拉上網來(若21:6)。在「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若望的心中,一個極大的希望開始浮現了。他這時可能還記得上次耶穌也是在一個疲憊不堪的捕魚夜之後揀選他的。他意識到是誰行了這個奇蹟,就告訴伯多祿說:「是主!(若21:7)」

若望向我們展示出該如何去愛。在髑髏地,他站在耶穌身旁,現在,他的心亦能夠認出站在岸上的主。「是愛使他能夠從遠處看到耶穌。若望潔淨的心,他的捨己,他一直過著的聖潔生活——連一刻也沒有猶豫過 ——並在年青時就把自己奉獻給天主,這一切使他立刻就認出了主。人對神聖的事物需要一種特別的敏感,需要一種淨化。當然,天主也曾對罪人說話,例如掃祿和巴郎。然而,上主天主通常要人有某種出於捨己和愛德的能力,才能夠識別這些特殊的徵兆。」[3]

西滿伯多祿一聽到若望的話,便立刻縱身跳入海中,要盡快去到耶穌那裡。聖施禮華告訴我們:「伯多祿象徵信德,他充滿勇氣,跳入海裡,如果我們有若望的愛德和伯多祿的信德,還有甚麼可以阻擋我們呢?」[4] 主既喜歡若望那敏銳的愛,讓他有敏銳的感知力,也喜歡伯多祿直率的信德,促使他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岸邊。就像祂需要那兩位宗徒一樣,主也需要我們來觸及所有人的心。祂需要我們每個各自不同的個性。儘管我們個人的缺失經常沉重地壓著我們,甚至讓我們覺得它們障礙了天主對我們的期望。但是我們人性的缺陷給上主提供了自由地和白白無償地行奇蹟的機會。祂神聖的溫柔接納我們,更新我們,並派遣我們去執行祂的使命。

我們所有人都受召去撒網捕魚

那天早上的漁獲豐富而精美。主吩咐他們拿一些剛剛捕獲的魚給祂,好為他們準備早餐。伯多祿回到船上,迅速地把整網魚拉上岸來,把一切都放在主的腳前。門徒們一條一條地仔細點算了他們的漁獲:共有一百五十三條大魚(若21:11)。上主的慷慨是無限的:就如他們在加納看到的,也在主增餅和增魚時看到的,今天又再一次看到了。祂的自我奉獻是無限的。正如聖保祿告訴羅馬的基督徒:「祂既然沒有憐惜自己的兒子,反而為我們眾人把祂交出了,豈不也把一切與祂一同賜給我們嗎?(羅8:32)」

「撒網……就會捕到」(若21:6)。基督需要的是那些準備好在夜幕低垂時就出海捕魚,準備好隨時順應祂的命令去撒網的「漁人的漁夫」;學會了信靠祂多於聽從自己疲倦的身體或經驗,確信自己是被基督差遣去為福音工作的漁夫。不過,即使主在期待著豐富的收獲,但成果只會在天主揀選的方式和時間出現。「在祂智慧的神妙計劃中,天主知道祂何時才會干預。因此,正如門徒們溫順地遵從了主的話便確保了漁網會得以盛滿一樣,在每個時代,包括我們自己的時代,聖神都能使教會在世上的使命獲得實效。」[5]

門徒們吃著耶穌在炭火上烤的餅和魚,卻不敢問祂:「祢是誰?」他們知道是主(若21:12)。在我們週遭的人被對天主深深的渴望所觸動,都在心中問:「祢,耶穌,祢是誰?是個好人?一位向人類傳授寶貴的人文主義課的老師?祢僅此而已,還是祢的而且確是永生天主的兒子?」[6] 在聖母瑪利亞,諸宗徒之后的幫助下,我們會常常去天主想要我們去的地方捕魚,為教會和所有人靈服務。

[1]教宗本篤十六世,2007年4月21日的講道

[2]聖施禮華,1958年6月25日默禱的筆記

[3]同上

[4]聖施禮華,《天主之友》,266

[5]教宗本篤十六世,2007年4月21日的講道

[6]教宗方濟各,2013年4月14日的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