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復活期第二週星期一

一些能豐富我們在復活期做祈禱的反思。

教會初期的基督徒的祈禱
我們透過聖洗聖事在基督內重生
聖洗聖事與在聖神內的生活


教會初期的基督徒的祈禱

在復活期,彌撒的讀經一繼續閱讀宗徒大事錄這本為我們敘述教會初期的步伐的書。這本書是了解教會初期的基督徒如何生活的最佳出處,也是聖施禮華為今天的基督徒找到啟發的地方。我們在這些初期的團體裡看到一個喜樂、萬分感恩和超性的熱誠的氣氛,激勵著他們與所有人分享自己的信仰。書中沒有試圖隱瞞他們在教會外、以至有時在教會內遇到的困難,但是無論前者或後者都只是輕描淡寫而已,因為這些困難在滿有恩寵的生命和聖神的德能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伯多祿和若望在被當權者拘捕並被關押一夜後獲釋回家。當許多人聽了兩位宗徒的說話並親眼見證一個奇蹟,開始相信耶穌後,就引起了軒然大波。當權者審問了伯多祿和若望,又軟硬兼施地嚴令他們不可再發言施教後,由於害怕群眾會做什麼,不得不讓伯多祿和若望獲釋,因為眾人都為了所發生的事而光榮天主(宗4:21)。當二宗徒回來時,那個初期的基督徒團體也許擔心迫在眉睫的迫害,決定一起用聖詠第二篇的一節祈禱。聖經告訴我們:「他們祈禱後,他們聚集的地方震動起來,眾人都充滿了聖神,大膽地宣講天主的真道(宗4:31)。」

在閱讀宗徒大事錄時,我們發現所有使徒工作的推動力就是祈禱。一個祈禱的人「實在會體驗到耶穌的臨在,並會被聖神感動。那些初期教會團體的成員都感覺到他們與耶穌相遇的故事並沒有在祂升天的那刻就完結了,而是在他們自己的生命中延續。在覆述主的言行,並藉由祈禱來與祂共融合一時,一切都又活化起來。祈禱給人注入光明和溫暖:聖神的恩賜給他們賦予了熱情。」[1]

我們透過聖洗聖事在基督內重生

今天彌撒的福音則邀請我們在時空中後退一步。我們讀到耶穌與尼苛德摩的對話。在對話中,我主邀請他「重生」。與那些領受了聖洗的恩寵並經驗過聖神的助佑的初期基督徒有所不同的是,尼苛德摩發覺很難理解耶穌的話。尼苛德摩是一位敬仰基督而又有影響力的猶太人。他認為任何一個能夠行這些奇蹟的人都必然是一個屬於天主的人。儘管他晚上去找耶穌,以免被人看見他與一個這樣富爭議性的師傅在一起,他還是恭敬而真誠地稱呼祂。耶穌的說話很快便將話題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我實實在在告訴你:人除非由水和聖神而生,不能進天主的國(若3:5)。」

像初期的基督徒一樣,我們也是新的男女,通過聖洗而重生——「由上而生」。正如聖施禮華所說:「在洗禮中,天主聖父已擁有了我們的生命,使我們加入基督的生命,和派遣聖神給我們。」[2] 這件聖事賦予我們成為天主的兒女的極大尊榮,並蒙召成聖,簡單來說就是「神聖父子關係的滿全」[3]。因此,聖德不僅僅是外在的行為。它不只是追求道德上的完美。相反,它意味著渴望把天主傾注了入我們內的恩寵生命能夠真正地成為我們整個存在的泉源——以一顆更像聖子的心,去更滿盈地分享聖子的情操。

隨著聖洗,一場奇妙的歷程開始了,一場愛的歷程,一個不僅是新的,而且是我主要在聖神的神奇氣息下不斷更新的生命。「藉著聖神,聖洗使我們浸沒在主的死亡和復活中,在聖洗池中淹沒那使我們與天主分離的罪惡所支配的『舊』人,讓我們在耶穌內重生成為一個新人。我肯定,相當確定,我們都記得自己的出生日期。但如果我們慶祝生日,為什麼不慶祝——或者至少記住——重生之日。它是另一個生日:我們重生的一日。」[4]

聖洗聖事與在聖神內的生活

「我們大多數人由父母處繼承了天主教的信仰,又因著天主的恩寵在嬰孩時受洗,由那時開始,超性的生命就在我們的靈魂內開始了。但我們必須終生不斷,每天都更新我們要愛主在萬有之上的決心。」[5] 聖施禮華在這裡強調我們基督徒聖召的一個基本特徵:隨時準備以更新了的信德去迎接天主的恩寵,以擴闊我們內心自由的溫順去跟從聖神的啟示。

我們源於聖洗的聖召給我們引入一種「活力」,讓我們在聖神的推動下生活。我們對天主忠信的特徵並不是惰性和單調,而是歷久常新的、源於自由與愛的回應。聖施禮華說:「人在自我奉獻、自我臣服那一刻,愛就被自由所更新,而這更新正意味永遠年輕、慷慨,可擁有更高的理想,而作出更大的犧牲。」[6] 教宗本篤十六世也強調:「聖洗的恩賜是何等偉大啊!假如我們能夠充分地顧及到這一點,我們的生命就會變成一個持續不斷的『感謝你』。對於基督徒父母來說,看到了一個新生命通過他們的愛情而誕生之後,又帶這個兒子或女兒來到洗禮池前,看到孩子在教會的胎中重生,獲得永恆的生命,是多麼的快樂啊!」[7]

雖然我們很多人都記不起像耶穌對尼苛德摩所說的,我們「重生」的那一天,但是我們總可以在假想和在祈禱時想起它。而我們可以感謝天主和那些天主利用了其信德去把我們融入基督生命裡的人。聖母瑪利亞的一生,從天使報喜那一刻的順從起——「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罷!」——直到她默默順從地侍立在十字架下,是我們的一個典範,表明她在任何情況下都信實地,以那不斷更新的、對天主恩寵的順服來回應她的聖召。

[1] 教宗方濟各,2020年11月25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

[2]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128

[3] 聖施禮華,1945年2月2日的書信,8

[4] 教宗方濟各,2018年4月11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

[5]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27

[6] 同上,31

[7] 教宗本篤十六世,2009年1月11日三鐘經前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