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釋義:天主的羔羊

常年期第二主日福音(甲年)和對福音的釋義。

福音(若1:29-34)

那時候,若翰見耶穌向他走來,便說:「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這位就是我論及他,曾說過:有一個人在我以後來,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原先我而有。連我也不曾認識他,但為使他顯示於以色列,為此,我來以水施洗。」

若翰又作證說:「我看見聖神,彷彿鴿子,從天降下,停在他身上。我也不曾認識他,但那派遣我來以水施洗的,給我說:你看見聖神降下,停在誰身上,誰就是那要以聖神施洗的人。

「我看見了,我便作證:他就是天主子。」

釋義

在約旦河岸,洗者若翰向各種身份的人宣講懺悔的洗禮,為默西亞的到來做準備。根據聖若望福音記載,當洗者最後看到耶穌來到他面前接受洗禮時,他大聲宣佈,給了他一個神秘而隆重的稱呼,今天的羅馬禮儀在彌撒中,領聖體之前繼續宣告:「請看,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

與耶穌同時代的任何以色列人都非常熟悉羔羊的形象,其外表溫良,身上披著白羊毛。他們還會記得先知依撒依亞的一段話,他將上主的僕人描述為一隻羔羊,他讓自己被犧牲而不抱怨,以使我們擺脫一切邪惡(參閱依53:7)。

每年,虔誠的以色列人都會為了逾越節到耶路撒冷朝聖,前往聖殿,並為每個家庭選擇至少一隻羔羊,為在傍晚吃的逾越節晚餐將其祭獻。羔羊必須是一歲的公羊,沒有缺陷,或折斷的骨頭;就如梅瑟法律所規定的一樣(參閱出12:1ff)。它也必須在中午時分祭獻;然後必須站著,束著腰,腳上穿著鞋,配上無酵餅吃。門框塗上羔羊的血,以紀念主當時走遍埃及,在最後一場瘟疫擊殺了所有沒有被宰殺的羔羊的血所保護的長子。

通過宣佈默西亞為天主的羔羊,洗者揭示了他救贖使命的本質方面。本篤十六世解釋說,「『天主的羔羊』這一表述解釋了耶穌受洗,以及他下降死亡深處的十字架神學特徵—— 如果我們可以這麼說的話」[1]。紀念猶太人從埃及解救出來的逾越節羔羊在約旦開始啟示,預示著真正的羔羊,無辜而溫順,將在中午為全人類在十字架上獻祭,流血犧牲,為將他們從罪惡中解救出來。耶穌在約旦河受洗時承擔了這項使命。

關於洗者在提到耶穌時的表達,「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教宗方濟各在誦讀《三鐘經》時曾說過,「翻譯為『除免』的動詞字面意思是『提升』,『親身承擔』。耶穌帶著一個明確的使命來到這個世界:把它從罪惡的奴役中解放出來,親身承擔人類的罪惡。以什麼方式?以愛。如果沒有愛,就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克服邪惡和罪過,因為愛促使把自己的生命化為他人的禮物」[2]

教宗方濟各繼續說:「但是對於今天的教會和我們來說,成為天主的羔羊耶穌的門徒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用純真代替惡意,用愛代替力量,用謙卑代替驕傲,用服務代替聲望」[3]

[1]參閱本篤十六世,《納匝肋人耶穌》。從約旦河受洗到顯聖容,Doubleday,2007年,第20-21頁。

[2]教宗方濟各,《三鐘經》,2014 年 1 月 19 日。

[3] 同上。

Pablo E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