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釋義:稅吏和法利賽人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的福音(丙年)及釋義。

福音(路加18:9-14)

那時候,耶穌向幾個自充為義人,而輕視其他人的人,設了這個比喻:「有兩個人上聖殿去祈禱:一個是法利塞人,另一個是稅吏。

「那個法利塞人站著,心裡這樣祈禱:天主,我感謝你,因為我不像其他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每周兩次禁食,凡我所得的,都捐獻十分之一。

「那個稅吏卻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都不敢,只是捶著自己的胸膛說: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吧!

「我告訴你們:這稅吏回到他家裡,成了正義的人,而那法利塞人卻不然。因為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


釋義

通過這個關於法利塞人和稅吏上聖殿祈禱的比喻,耶穌再次向我們展示了謙卑這個若要親近天主則不可或缺的美德的重要性。「謙虛是祈禱的基礎。『我們不知道該怎樣祈禱才好』。祈禱是我們無功而得的恩惠。謙虛才是接受此恩惠的最佳心態。人在天主面前是個乞丐。」(天主教教理,2559)。

這兩個人之間的對比是令人驚嘆的,首先是因為當時在人們眼中,法利塞人是美德和智慧的典範,而稅吏則與罪人同等(參閱路5:30),因為他們為外邦人工作,被視為是可恥的。

耶穌把這個法利塞人描繪成一個充滿傲氣和近乎滑稽的人。他站在稅吏前,趾高氣揚地禱告。他一一臚列出自己所有的功勞,包括每週超出規定地禁食兩次。他經常將自己與他認為不如他的人比較。這個法利塞人以為自己正在禱告,其實他只是在進行一串內心的獨白,去尋求自我的滿足,使自己與天主的作為隔絕。

相比之下,這個稅吏站在遠處,眼睛望著地,認為自己愧對他的主說話。他又搥著胸膛,彷彿是在敲開自己那顆鐵石的心,好讓天主的寬恕入內。正如聖奧思定所說的:「雖然他在良心上覺得自己與天主之間有著一段距離,但是他的虔敬之情卻使他接近天主。」(聖奧思定,De verb. Dom. Serm. 36)

耶穌對這個法利塞人的傲慢刻意的描述,使得他毫無吸引力,以至沒有人會願意像他一樣。可是,傲慢可以用一種更加微妙的方式來滲透入我們的行為,甚至我們的祈禱中。

聖若望金口就這段福音評說:「若要了解摒棄自視偉大的假想是如何美好,你可以想像兩輛馬車。一輛由正義和傲慢所牽引,另一輛則由罪過和謙卑所牽引。你會看到,罪過有份牽引的那輛馬車會跑勝正義有份牽引的那輛。罪過不是因為自己的力量而贏得這場比賽,而是因為它的隊友謙卑的力量。失敗的那輛馬車不是由於正義的軟弱而失敗,而是由於傲慢的沉重和巨大。因此,謙卑以其超脫一切的崇高來克服罪過的沉重,成為首先上升到天主面前的。同樣,由於它的沉重和巨大,驕傲可以超越正義的輕盈,輕易地將其拖垮落地上。」(聖若望金口,Serm. De fariseo et De publicano)

耶穌說,這個稅吏「回到他家裡,成了正義的人」。真正的虔敬所結出的果子就是「正義」。在這個比喻中,正義可以被翻譯為「取悅天主的藝術」。我們不應自以為守好各條規矩就感到比他人更加安穩和更加好,反而應該認識到自己在天主面前只是一個卑微的受造物,極需要祂的憐憫,並受召去愛別人,猶如天主愛他們一樣。

我們可以從這個比喻中得出一個可靠的方法去補救那隱藏在自己的虔敬生活中的傲慢。如果我們的虔誠會使我們經常懺悔自己的罪過,愛自己的同儕,它就會是謙卑和鍾悅天主的。相反,如果我們的虔誠使我們因為守好了各樣定志而得到虛假的安全感,又經常批判他人,它則會是傲慢和徒勞無功的。正如教宗方濟各所說的:「因此,只問自己做了多少祈禱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問自己,我們如何祈禱,或者更好的是,我們的心處於什麼狀態:重要的是要查考它,以評估我們的思想、感受,並根除傲慢和虛偽。」(教宗方濟各,2016年6月1日公開接見眾人的講話)

為了避免靈魂患上這種病弱,在我們努力提升和爭取真正的自我認識的同時,聖施禮華的這句話可以幫助到我們:「知道自己靈魂的進步,並不是缺乏謙遜。這樣你可以為此而感謝天主。可是,不要忘記你是個可憐的乞丐,穿著一件體面的衣服,是借來的。」(聖施禮華,道路,608)

Pablo M. E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