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的榜樣之四:厄里亞先知

這是一系列關於聖經中一些有堅強的信德,堪作我們榜樣的人物的文章中的第四篇。厄里亞給我們顯示出天主怎樣幫助那些向祂祈求的人,尤其是當他們遇上困難時。

(圖片: 一輛火馬車接厄里亞回歸天國 )

——使這人民知道祢是真天主吧
——收去我的性命罷!因為我並不如我的祖先好!


繼亞巴郎、梅瑟及達味之後,我們現在看看舊約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就是厄里亞先知。《天主教教理》稱他為「眾先知之父,是『追尋上主,和追求天主儀容之子息』的父親(詠 24:6)。」[1] 厄里亞和梅瑟一樣,與天主非常親密。我們可以從這位在聖經中時常被稱為「天主的人」[2] 的身上學到哪些關於信德生活的東西呢?在這篇文章,我們將看到厄里亞突顯了信德的各種要求之一:我們只應朝拜那獨一無二的天主。此外,厄里亞是一個「與我們是有同樣性情的人。」[3] 他一生的事蹟給我們顯示出天主怎樣幫助那些祈求祂的人,尤其是當他們遇上困難時。

使這人民知道祢是真天主吧

厄里亞是提市貝人。他於公元前八世紀住在以色列國。他的名字的意思是「我的天主是雅威」。這個名字總括了他的使命的核心,就是提醒人們只有一個真正的天主, 唯有祂應該受到崇拜。當阿哈布為王時,他在妻子依則貝耳的慫恿下,崇拜一個外邦人的神巴耳,同時又崇拜以色列的天主。因此厄里亞不得不作符合自己的使命的事。[4]「人們崇拜巴耳,這個令人安心的偶像,他們相信他會賜給他們雨水,因而擁有使田地肥沃,以及人類與動物得到生命的能力。儘管人們聲稱自己信仰那看不見而又奧秘的上主天主,但同時也要從一個明白易懂的、行為可預料的、和相信可以從他獲得豐收和繁盛的神明的身上找到安全。」[5]

在這種情況下,天主選擇了厄里亞先知代表祂向百姓講話。他向阿哈布宣佈,叛教的後果將是:「我指著我所服侍的永生上主、以色列的天主起誓:這幾年如果沒有我的命令,天決不降露或落雨!」[6]

過了許多時日,當旱災帶來的禍害變得嚴重時,[7] 天主再次派遣厄里亞去見國王阿哈布。厄里亞請阿哈布召集以色列全體子民和巴耳的先知們到加爾默耳山上。國王同意了。當民眾聚集後,厄里亞以蔑視的口氣喊叫說:「上主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了,巴耳的先知卻有四百五十人。請給我們牽兩隻公牛犢來;他們可任選一隻,剖分成塊,放在木柴上,不要點火;我也照樣預備另一隻,放在木柴上,也不點火。你們呼求你們神的名字,我也呼求上主的名字:那降火顯示應允的神,就是真神。」[8] 他這個提議是為了向在場每一個人顯示哪個才是真正的神,因為民眾所犯的罪不是完全遺忘了上主,而是把祂視為眾神中的一個。

巴耳的眾先知喊叫了幾個小時,但是一切都毫無動靜。然後,厄里亞開始祈禱。他的祈禱卻立即得到了回應:「於是上主的火降下,焚盡了全燔祭、柴木、石頭和塵土,也燒乾了溝中的水。全體人民見了,都俯伏在地說:『雅威是天主,雅威是天主!』」[9] 這個事件揭露出對雨神巴耳的崇拜原來是虛假的。除了以色列的天主外,人們也不再相信其他的神了。

在這場對壘中,厄里亞的行動完全是依靠著他的信德,完全地信靠著天主,確信自己正是任由這個比人類,甚至比自然界還要強大的天主的安排。他對巴耳的先知們向他們的神巴耳呼求的行為嗤之以鼻。這顯示出他堅信上主的作為將會是有利於他的:「你們再高聲喊叫,因為他是神,或者他正在沉思冥想,或者他暫時隱退,或者正在外旅行,或者他正在睡覺,必須把他叫醒。」[10]

厄里亞堪稱為十誡中第一誡的先知。第一誡命令我們要信天主和崇拜祂,要愛祂在萬有之上,不可信靠別的神。[11] 厄里亞捍衛這條誡命的第一個意思:人只可敬拜上主天主。

就如同教宗本篤十六世所解說的:「只有這樣,天主的本體才可以被人承認:祂是『絕對』的和『超越』的;只有這樣,人才可以排除將祂視為眾神中之一,否認祂是絕對的,將祂與其他東西對比的可能性。這就是使以色列人成為天主子民的信德;這就是Shema Yisrael經書中眾所周知的章節所宣示的信德:『以色列!你要聽:上主我們的天主,是唯一的上主。你當全心、全靈、全力,愛上主你的天主。』(申 6:4-5)」[12]

這條誡命禁止我們把唯一的天主與其他的神等同看待。儘管幾千年已經過去了,現在的情況與古代以色列的情況也大不相同,但是人漠視天主的尊崇這個誘惑,都是一如以往地真實的。

當我們發覺有一些屬於其他類別的興趣或關切在我們的理智或心意中佔了第一位時,我們最好就是求天主重新點燃我們的信德,重新讓它真正地運作,好使任何東西--任何受造物、任何思念、任何以自我為中心的慾望--都不會減少我們對祂理應有的完全奉獻。

就如教宗方濟各提醒我們的:「我們所有人,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有意識地,也許有時是無意識地,對我們認為重要的事情,都會有非常明確的優次順序。敬拜天主意味著明認祂本來就應該有的尊位;敬拜天主意味著說明,和相信——不只單靠唇舌地——惟有祂才真正地指導著我們的生命;敬拜天主意味著我們在祂面前確信祂是唯一的天主,我們生命中的天主,我們的歷史的天主。」[13]

厄里亞的回應可以鼓勵我們當遇上——歷久常新,也不斷重現的——有人企圖把宗教貶格為只是一種屬於私人生活的事,而我們必須公開地見證我們的信德時得勇敢地面對它。這種企圖是要在社會生活中排除任何涉及天主的事物,好像談論天主會冒犯一些人似的。厄里亞並不滿足於自己對天主的忠誠。他在加爾默耳山上懇求天主使以色列全體民眾都能夠知道上主就是那個使人心皈依的真神天主。[14] 信德是不能被隱藏起來也的;它是:「由傾聽而誕生,並因宣認而得以加強。」[15] 信德「表示信仰包括公開地作見證和投身其中。一個基督信徒絕對不能以為信仰是私事。」[16]

收去我的性命罷!因為我並不如我的祖先好!

這個在加爾默耳山上舉行的全燔祭之後,百姓都承認天主才是真神。不久之後,國王目睹了厄里亞先知如何從天主那裡求得了旱災的結束。[17] 但在厄里亞獲得了這場最大勝利的那一刻,他的遭遇卻急轉直下。國王的妻子依則貝耳對他的作為表示憤慨,遂圖謀殺害他。厄里亞擔心自己性命不保,就逃進了,曠野。在那裡,他因旅途勞頓而疲憊不堪,又可能由於在面對依則貝耳的仇恨時被遺棄而感到憤恨,於是他祈求立即死去:「上主啊!現在已經夠了!收去我的性命罷!因為我並不如我的祖先好。」[18]

多年來,厄里亞一直是天主在以色列內絕無僅有的一個見證人。他剛才在所有人民面前,單獨一人抵抗了四百五十個巴耳的先知,又蔑視了國王的敵意。但是現在,當他面對依則貝耳的威脅時,他卻盡己所能遠走高飛。他的信心出了甚麼問題呢?他不再對那位一直以來陪伴著他,還行了這麼多奇蹟的天主懷有信心了嗎?

在聖施禮華的一生中,有時也像厄里亞一樣親身經歷到恐懼:例如在西班牙內戰開始後剛幾個月的1936年10月2日的前夕。當時聖施禮華和其他幾個人在馬德里躲藏起來。他們接到警告,說房子即將被人搜查,如果他們被發現,有可能會被槍殺。他遂體會到兩種感覺:「快要永永遠遠地與天主聖三共融合一的莫大喜悅,以及天主清楚地讓我看到自己的一文不值和束手待斃;所以我滿懷真實的恐懼而渾身顫抖著。」[19]

我們可能從來沒有經歷過如此特殊的情況。然而,我們卻經歷過沮喪:也許是在收到一個壞消息時,或是在面對使徒工作的一個表面上的失敗,或是一件證明自己的悲賤的事情時。就如同聖施禮華所說的:「你告訴我:神父,我犯了許多錯,我做錯了許多事。我回答:我知道。但是,我主、天主,知道那一切,並予以考慮。祂只要求你謙遜,承認自己的過錯,並要求你努力糾正,好能每天更加以內修生活,以不斷的祈禱和虔敬去事奉祂,也利用適當的方法去聖化自己的工作。」[20]

就像厄里亞一樣,不利的境況應該引導我們滿懷信心地和真誠地呼求天主。這些境況正是實踐信德及望德的大好時機。特別是在我們孤獨無助和遭遇表面上的失敗時,甚至比在獲得勝利和廣受好評時,我們更加需要這兩種德行。厄里亞在感到絕望時所做的祈禱非常中悅於天主,因為它來自一個真誠和謙卑的心,滿懷意慾達成天主聖意的熱忱,並準備接受任何天主將要賜給他的一切。他謙恭的祈禱很快就得到了答覆。上主兩次派遣一個天使來叫醒他,並著他吃喝。「他就起來,吃了喝了,賴那食物的力量,走了四十天四十夜,一直到了天主的山曷勒布。」[21]

上主從來不會拋棄那些為祂做事的人。厄里亞,一個天主的人,一直以來都是為了天主而生活。天主在逆境中支撐著他,庇佑他堅持不懈,並賜給他完成使命所需的憑藉。儘管他困難重重,命途反覆,但是他的生命是成果豐碩和幸福快樂的。然而接受朝廷餵養的巴耳的先知們,也許認為藉由奉承國王的妻子和向巴耳跪拜,就可以保證自己能夠過著平靜的生活。而結果就恰巧相反。坐在天主的筵席上,要比坐在各種偶像的筵席上更好;做為天主的僕人,總比成為罪惡的奴隸要好。[22]

再沒有比知道自己是受造物,和崇拜造物主天主,能使我們獲得更大的自由了。這就是抗拒偶像崇拜最有效的良方。「那些在耶穌跟前俯首的人,不能、也不應在任何塵世的權威前拜伏,無論它是多麼強大。我們基督徒只在天主的面前跪下。」[23]


[1] 《天主教教理》,2582

[2] 參閱列上17:18, 24及列下1:9-13

[3] 雅5:17

[4] 參閱列上16:31

[5] 教宗本篤十六世,2011年6月15日與公眾的會面

[6] 列上17:1

[7] 參閱列上18:5

[8] 列上18:22-24

[9] 列上18:38-39

[10] 列上18:27

[11] 參閱申6:14

[12] 教宗本篤十六世,2011年6月15日與公眾的會面

[13] 教宗方濟各,2013年4月14日的講道

[14] 參閱列上18:37

[15] 教宗方濟各,2013年4月14日的講道

[16] 教宗本篤十六世,《信德之門》自動諭,10

[17] 參閱列上18:41-46

[18] 列上19:4

[19] 蔡浩偉主教在《懷念真福施禮華》中的引述

[20] 聖施禮華,《煉爐》,379

[21] 列上19:8

[22] 參閱聖施禮華,《天主之友》,34-35

[23] 教宗本篤十六世,2008年5月22日基督聖體聖血節的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