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天主的工作和感受

天主初次的出現,提醒要跟從對社會有價值的發展方向。

建築文物保育

今天跟大家分享個人遇見天主的過程和感受。本人是一位建築攝影師,為不同的發展商及酒店集團拍攝宣傳廣告照片,內容都是一些商業味道很濃厚的作品,把物業包裝得美輪美奐。但在2003年之後,由於攝影器材普及化與電腦繪圖的興起,加上自己的拍攝技巧只能留在技術層次,因此生意變一落千丈。天主初次的出現,提醒要跟從對社會有價值的發展方向。接着本人便回歸學習,修讀建築文物保育的課程。當年文物保育並不是流行的課題。

拍攝戰爭遺跡保育紀錄片

到了2007年天星及皇后碼頭清拆的事件發生後,文物保育起了根本的變化,大家都尋找自身歷史文化的認同。 保存集體回憶成為了社會的重要任務。 由於參與不同文化保育項目認識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過程中看見天主的工程在新一代的青年人中開啟,本人也被安排在這工作中。2014年,因拍攝戰爭遺跡保育紀錄片認識了黎教授,他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學者,並有幸成為他的學生,把工作上的經驗作題材。及後,因他的介紹認識主業團,一條能從聖化自己平凡工作成聖的道路。 回想中學時期就讀天主教學校己對天主認識不少,但並沒有看見祂。 認識黎教授之前,我曾在尖沙咀製作一個文化旅遊項目,訪問了幾個尖沙咀的朋友,其中一位是德信小學的郭校長,並第一次到訪德信聖家小堂。皈依後到小堂望彌撒再碰見郭校長。天主又出現在我的面前。

聖化自己平凡的拍攝工作

於2016在參與拍攝「大館」的中環百人項目,訪問了不同的中環街坊,目的是宣傳鄰舍友誼的關係。藉着這次拍攝的經驗於2018年參與澳門「上葡京」宣傳片拍攝,從澳門歷史、宗教、文化及集團的發展為藍本。希望有助宣傳揚文化共融及帶出包容社會的信息。這是天主工程的一小部份,我願意聖化自己平凡的拍攝工作,使大家在不同的影像媒體上看見天主的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