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德行上的個性

這一系列的新文章是有關如何塑造堅強的基督徒人格。「德行強化我們的個性,使其穩定祥和,讓我們超越自我。」

「正在耶穌出來行路時,跑來了一個人,跪在他面前,問他說:『善師,為承受永生,我該作什麼?』」[1] 作為我主的門徒,我們和宗徒一同見證了這一幕,也許會驚訝於祂的回答,耶穌對他說:「你為什麼稱我善?除了天主一個外,沒有誰是善的。」[2]耶穌沒有直接回答他。以柔和的神聖的教育方式,祂想導引那年輕人認識到自己所渴望的最深層意義:「耶穌向少年顯示他所提出來的問題,實在是個宗教問題,他所說的善,吸引人、約束人、以天主為根據、就是天主,唯有祂堪當被人『全心、全靈、全意』愛慕。」[3]

進入永生

我主馬上回到那個年輕人大膽的問題:「我必須做什麼?」祂答說:「如果你願意進入生命,就該遵守誡命。」[4] 福音把這個年輕人描繪成嚴守猶太法律的人,他可能會對這個答覆感到滿意。師傅指出他從小就遵守的誡命,堅定了他的信念。[5] 但是他想要這位用權威方式教導的新師傅講得更清楚。他正確地猜到基督可以為他打開做夢也想不到的視野。「什麼誡命?」[6] 他問道,耶穌提醒他與我們鄰人的責任:「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應孝敬父母;應愛你的近人,如愛你自己。」[7] 這些是屬於「第二塊石板」的誡命,「藉保護人的許多善而維護天主的肖像-人的善。」[8] 正如聖奧古思定所說,自由的開端,是沒有罪惡的自由。[9] 換句話說,這些是愛情路徑上的第一階段,但還不是一個成熟、充分發展的愛情。

我還缺少什麼?

那少年人知道這些事,並照著行。但他的心想要的還不止這些。他肯定還能做些什麼。耶穌「定睛看他,就喜愛他。」[10] 我主向他提出一個生命的挑戰:「你還缺少一樣:你去,變賣你所有的一切,施捨給窮人,你必有寶藏在天上,然後來,跟隨我!」[11]基督已經把這個人直截了當的放在他自己的良心、他的自由、他想變得更好的願望面前。我們不知道他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了師傅的要求,但從他自己的問題,「我還缺少什麼?」來看,他似乎在期待另外「可行的事」。他的心性是很好的,儘管他可能仍不明白有必要內化天主誡命的意義。

天主呼喚我們的生命問題,不單單只是做好事,而是「做個好人」的問題,做個有品德的人。正如聖施禮華所說,僅僅做個「還好的人」[12] 是不夠的;相反的,我們必須努力成為好人,與耶穌為我們打開的海闊天空契合一致:「善的只有一個。」[13]

成熟的基督徒意味著能掌控我們自己的生活,在天主面前「捫心自問」,我們還缺少什麼。我們被激勵著離開僅「遵行」律法的舒適地帶,發現跟隨耶穌才是真正重要的,儘管我們自己也有犯錯。之後,我們才讓祂的教導去改變我們的思考方式和感受。我們會體驗到自己從前是狹小的,萎縮的心,現在卻因天主所賜給我們的自由而擴大:「我必奔赴你誡命的路程,因為你舒展了我的心靈。」[14]

道德培育的挑戰

這位年輕人萬萬沒想到,「他所缺少的」正是把自己的生命置於天主的腳下,且為他人服務,從而丟棄他作為「完人」的安全感。他難過地走了,就像所有喜歡依照自己的方式行事的人一樣,不願讓天主來領導他、喚醒他。天主呼喚了我們與祂的自由同住:「基督解救了我們,是為使我們獲得自由。」hac libertate nos Christus liberavit. [15] 其實,在我們的心靈深處,若少於此,則無法得到滿足。

要成熟,意味著要學習依照崇高的理想生活。這不光是知道一套誡律,或是對我們行為的後果有更清晰的認知。決定做「好人」,或「聖人」,意思是自己要去認同基督,去發現祂賜予我們的生活方式的緣由。因此,要求我們理解道德規範的意義,這些道德規範教導我們應該渴求什麼,如何度一個真正充實的生活。這只有當我們用基督徒德行豐富我們的生存方式時,才有可能。

品格的支柱

道德知識不是一種抽象的論述,也非一種技巧。我們如要培育道德的良知,需要加強以德行為支柱的個性。德行強化我們的個性,使其穩定祥和,讓我們超越自我,超越自我中心,把注意力集中在天主和他人身上。具有美德的人是「泰然自若」的,在面對所有的事情時,都有正確的尺度、正直、沉著和均衡。相反的,那些缺乏美德的人會發現,自己很難承擔重大的計畫,也很難實現崇高的理想。他們永遠是即興發揮,忽進忽退,最後變得不可信靠,甚至對他們本身也是如此。

培養美德能擴展我們的自由。德行與適應環境,或打破常規並無關連。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一個單獨的行為不足以養成積極的行為,或使習慣根深蒂固,而形塑我們的存活方式,讓我們能輕易做好事。習慣是通過重複的行動養成的:我們藉著做好人變得善良。舉個例子,如果你下定決心,在預定的時間開始念書,你就會一次再一次地付諸行動,這樣,接下來的努力就會花較少的精力。但是我們需要努力的堅持,去培養這份念書的習慣,否則就功虧一簣了。

更新我們的精神

美德,無論是人性的還是超性的,都指引我們走向善,走向實現我們內心最深處的渴望。幫助我們達到真正的幸福,與天主合一。「永生就是:認識,唯一的真天主,和祢所派遣來的耶穌基督。」[16] 德行使我們更容易按照道德誡律行事,因而這些誡律不再被視為必要遵守的規則,而是通向基督徒完美的途徑,在以真福為標誌的生活中與基督認同。真福八端,基督的肖像,「是指生活中一些基本態度及心情,」[17] 引導我們進入永生。

在基督徒生命中的成長之路就在我們面前展開,如同聖保祿勸勉我們的:「你們應以更新的心思變化自己,為使你們能辨別什麼是天主的旨意,什麼是善事,什麼是悅樂天主的事,什麼是成全的事。」[18] 聖寵改變了我們判斷事件的方式,提供了我們行為的新標準。我們逐漸學會調整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使之符合天主的旨意,因而也體現在道德律法中。然後我們開始熱愛道德的善,一種神聖的生活,品味「什麼是善事,什麼是悅樂天主的事,什麼是成全的事。」[19] 在道德和情感生活中,我們成為成熟的基督徒,這幫助我們全然欣賞真正高貴、真實、公正和美麗的事物,並拒絕冒犯天主兒女尊嚴的罪惡。

正如聖施禮華所說,這條路通向鍛造一個「有健全判斷力的人。」 [20] 但是這種健全判斷力的特徵是什麼呢?他在其他地方提及「需要成熟、堅定的信念、足夠的教義知識、優雅的精神和受過訓練的意志。」[21] 這是一種多麼完美的基督徒個性啊!我們需要成熟度方能做出具有內心自由的決定,並對其負責。以同樣堅定和確切的「信念」,基於對基督宗教教理的深刻瞭解,通過培育課程或談話、閱讀好書、反思,特別是通過他人的好榜樣而獲得,因為「我們生命中真正的星星,是那些善度一生的人。」[22],與此同時,「優雅的精神」,表現在對人的和善,和「受過訓練的意志」,導致德性的生活。所以,一個「有健全判斷力的人」,在每種情況中一定會問:「天主要求我甚麽?」他或她會向聖神祈求光照,求助於自己已吸收的原則,向那些能提供協助的人尋求建議,並採取相應的行動。

愛的果實

因此,道德行為,具體地說,就是在出於愛德的推動下,依誡律生活,愛激勵我們去尋求和培養道德的善。這種愛不僅僅是本質波動起伏和稍縱即逝的感覺,不取決於我們的情緒,也不取決於我們在特定情況下喜歡什麼,或寧願做什麼。更確切地說,愛和被愛意味著付出自己,以一種自我奉獻為基礎,建立在我們被天主所愛的意識之上,值得把自身的自由押注於其上的崇高理想:「人在自我奉獻、自我臣服的那一刻,愛就被自由所更新,而這更新正意味永遠年輕、慷慨,可擁有更高的理想,而作出更大的犧牲。」[23]

因此,基督徒的完美不限於去完成一套規則,也不限於追求孤立的目標,如自我控制或效率。而是把我們的自由拱手呈獻給我主,以祂的恩寵回應祂的邀請:「然後來,跟隨我!」[24] 按照聖神的引導生活,[25] 在愛德的推動下,懷著服務他人的願望。然後我們逐漸明白,天主的律法才是將這種自由選擇的愛付諸實踐特有的途徑。這並非是個守規則與否的問題,關鍵在於緊隨耶穌,分享祂的生命和命運,因愛而順服祂天父的旨意。

避免「完美主義」

加強德性而使成熟增長的決心,與自戀狂追求的完美相去甚遠。我們為愛我們的天父而奮戰,是凝視著祂,而非自己。因此,萬一我們錯誤地將內心的掙扎集中在講求效率或結果,那麼,我們必須拒絕任何可能出現的「完美主義」傾向。儘管這種心態在某些職場中很常見,但它破壞了基督徒的道德生活。聖德首先在於愛天主。

我們從自己和他人身上體驗到,成熟使得對正直行為的渴望,和實在的局限性成為相互融洽協調的。我們有時可能想把聖保祿的話變成自己的:「我不明白我作的是什麼:我所願意的,我偏不作;我所憎恨的,我反而去作。我這個人真不幸呀!誰能救我脫離這該死的肉身呢?」[26] 然而,我們並不會失去平安,因為天主告訴我們,就像祂告訴保祿宗徒一樣:「有我的恩寵為你夠了。」[27] 我們的感激和希望變得更強,因為天主考慮到我們的局限,只要局限能激勵我們改變自己的生活,向祂求助。

在這點上,基督徒在耶穌對那個年輕人的第一個回答中,也可找到堅定的參考點:「善的只有一個。」[28] 天主子女的生命是根植在祂的良善上。祂賜給我們力量,引導我們一生走向真正有價值的事物,去理解什麼是好的,並熱愛它,讓自己堪當得起祂所交託給我們的使命。

J.M. Barrio ‒ R. Valdés


[1] 10:17

[2] 谷 10:18

[3]聖若望保祿二世,通諭《真理的光輝》1993年8月6日,9. 參谷22:37

[4] 瑪19:17

[5] 參谷10:20

[6] 瑪19:18

[7] 瑪19:18-19

[8] 《真理的光輝》13

[9] 參 Ioannis Evangelium Tractatus, 41,9 -10 (引用於《真理的光輝》13)

[10] 谷10:21

[11] 同上

[12] 參《道路》337

[13] 瑪19:17

[14] 詠118(119):32

[15] 迦5:1

[16] 若17:3

[17] 《真理的光輝》16

[18] 羅12:2

[19] 同上

[20] 《道路》33

[21] 《與施禮華蒙席會談》93

[22] 本篤十六世《在希望中得救》2007年11月30日,49

[23] 《天主之友》31

[24] 谷10:21

[25] 參迦5:16

[26] 羅7:15-24

[27] 格後12:9

[28]瑪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