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題:天主的本性和行動

我們以信德和理性所認識的天主,是「神體、超越、全能、永恆、具有位格和完美無缺。祂是真理和愛。」

縱觀人類歷史,任何一種文化都給神一個重要的位置。的確,文明的首個標記,通常是在它宗教層面中發現的。每個文化背後的生命力和創造力,都由靈性的力量所推動。

文化之間的分別,取決於其所信仰之神的本性。在某些異教信仰中,人崇拜大自然的力量,他們視之為神聖力量的具體表達,從而引起了眾多分等級的神(多神論)。這些神並不超越這個世界。例如在古希臘,宙斯作為萬神殿中最神聖者,仍被認為是受制於一個同樣絕對的必要性(命運),這必要性掌管整個世界,包括那些較低級的神。[1] 有趣的是,好幾位宗教史學者都認為,很多「多神論」的文化都源自某種一神的「原始啟示」,只是演進過程中有所遺失而已。但即使在那些最墮落的古宗教中,我們仍可找到真正宗教敬禮的一些標記,即是:朝拜、犧牲、司祭職、奉獻、祈禱、感恩等。

尤其在希臘,理性一直嘗試淨化宗教,為證明最高的神聖必須等同於善、美,及存有本身。因此,神應是一切善、一切美,和一切存在的源頭。但此論證帶來另一些困難。按此思路,如此完美的神,最終必與凡人的生命毫無關連。這個最高的神聖成了一個完美的獨立體,與其它事物隔絕,甚至如祂與人類建立關係的話,都是一種有弱點的記號,因為這就意味著祂作為神也有所欠缺。同時,除了提及出於某種原因,邪惡會藉一連串受造物的介入,而必須源自神聖的東西外,似乎沒有解釋邪惡怎樣存在。

可是,在猶太基督信仰的啟示下,這種思想徹底地改變。神在聖經中,顯示自己是一切存在物及大自然所有力量的創造者。神的存在絕對地先於世界的存在,世界的存在也是完全地依賴祂。因此神是完全的超越。神與世界的距離是無限的。神藉自己而存在,也沒有必要創造甚麼。相反地,受造世界之所以存在,全是源自神的一個自由行動,所有受造物並沒有存在的必要。可是,從受造物的角度而言,他們的存有和存在,必然地依靠神。正因為神沒有需要創造,世界也不是必然地由祂流出來的,所以一切存在之物都是由神所願意,並源自祂意志的自由決擇。一切受造的都是好的,同時也是天主愛的果實。(參創1)

天主的能力是無限,亦只無限的能力才能創造,即從虛無中帶來存有物。天主的能力如此偉大,致使祂願意與受造物維持關係,甚至在他們出於自由而遠離祂這個造物主時,拯救他們。因此,在基督信仰的啟示中,我們能看到邪惡並非來自物質(如某些古代哲學家或宗教所宣稱),而是因天使和人類錯誤地使用自由時而產生的,原祖父母墮落一事,可在創世紀中找到(第三章)。

天主是一個有位格的存有者,以自由和愛行事,祂向梅瑟啟示自己為「我是自有者」(出3:14),並以此為祂忠於盟約的證據,及祂會在曠野中陪伴祂子民的記號,這曠野是生命中那些誘惑的標記。這個令我們感到奧妙的名字,[2] 啟示著一些關於祂的事。「天主啟示祂的名字時,讓我們認識蘊藏在祂內那不可言喻的奧秘的豐富內涵:祂是唯一絕對的存有,從永遠直到永遠,超越世界和歷史。祂創造了天地。祂是信實的天主,時常在祂的子民身旁拯救他們。祂是至聖的,『富於慈悲』(弗2:4),樂於寬恕。祂是唯一、神體、超越、全能、永恆、具有位格、完美無缺。祂是真理和愛。」(《天主教教理簡編》,40)

由此看來,啟示是一個絕對的創新,一份我們接受自至高者的禮物,我們應以感恩和宗教敬禮來接受。面對來自啟示的天主的話,只有欽崇和感恩才能相稱。人在天主的奧秘前理當俯伏,因這位完全超越的天主,成了interior intimo meo(「祢比我最深的存有更內在於我」[3]),更在一切情況下尋找我:「天地的創造者,唯一的天主,祂是一切存有物的根源,唯一創造之聖言。這個創造的理性親自愛人,或更好說,熱情地愛人,並渴望被愛。這個創造的理性,同時在愛,因此在愛的歷史中賜予生命……這愛富於永不涸竭的忠信及慈愛。這是一個無限量地寬恕的愛。」[4]

所有受造的存有物均反映天主無限完美的某些方面。天主自己是存有的圓滿,沒有任何限制:無限的真、善和美。祂是真理,即一切真實事物的準則和源頭。(參《簡編》,14)祂是無限的生命和愛,所有受造物的生命和愛的泉源。

由於所有受造物都參與了天主無限的完美,並在某方面反映出來(尤其是按祂肖像所造的人),他們的真、善、美均指向祂,並向我們訴說有關祂的事。但沒有一個有限的智慧能完全擁有無限的那位。因此我們從受造物中,所獲得對天主的認知,常是類比的。我們確可指出天主是善,天主是美―—一種從受造物中反映出來的善和美。但天主的善並非受造物的那種善:祂是善的圓滿,沒有限量。這是人的有限理性永不能完全理解的。因此,基督信仰傳統強調,當嘗試以受造物中所獲得的知識,來談及天主時,必須保持深深的謙遜。

Giulio Maspero

基本參考文獻:

  • 《天主教教理》199-231;268-274
  • 《天主教教理簡編》36-43;50
  •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有關「謙遜」的講道,104-109

建議閲讀文獻:

注腳


[1] 事實上,這命運常是「盲目」的,且似乎缺乏理性的意義,只能悲觀地看待存在,就如在眾多希臘的思想及文學中所看到的。

[2]「天主將自己啟示給梅瑟由如生活的天主:是亞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雅各伯的天主』(出3:6)。天主又向梅瑟啟示自己奧秘的名字:『我是自有者(雅威)』。天主這個不可言喻的名字,早在舊約時代已被『上主』一名所取代。在新約中,耶穌被稱為『主』,以示他是真天主。」(《簡編》,38)

天主在此處啟示的名字,有三個可能的解釋:一,天主啟示祂自己是超越一切人類的知識,保護我們有這個誘惑去誤用與祂的友誼,,正如藉施行法術而與異教神明溝通一般;二,按希伯來語的表達,表示天主會常與梅瑟同在,因祂是忠信的,常伴隨那些忠於祂的人;三,在聖經的希臘翻譯本中,這名字被視為天主啟示自己為圓滿的存有和美善(參《簡編》,39),正如哲學所能洞悉的。

[3] 聖奧斯定,《懺悔錄》,3:6,11

[4] 本篤十六世,向第四屆意大利全國教會大會講話,意大利維羅納,二零零六年十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