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題:創世

創世這端真理,其重要性在於它是天主的救恩計劃的基礎,而這救恩計劃是以基督為高峰的。聖經和信經,均以宣認對創世者的天主的信仰作為開端。

引言

創世這端真理,其重要性在於它是「天主一切救恩計劃的基礎 ……以基督為高峰的救恩計劃的開始」(《天主教教理簡編》,51)。聖經(創1:1)和信經,均以宣認對創世者的天主的信仰作為開端。

創世與我們信仰中的其他偉大奧跡(天主聖三丶基督降生)有所不同者是,它是「人類有關自己起源和終向這一個基本問題的第一個答覆。」(《天主教教理簡編》,51)人的反思也能證實,創世這個基本問題是由人所提出的,而創世就是對這個問題的部份答覆。雖然許多民族的宗教文化都有對於世界起源的記述(參閱《天主教教理》,285),但是只有猶太教和基督宗教的啟示真理,對於創世的 概念有獨特的掌握。

於是,創世是一個信仰的奧跡,但同時也是一個人憑著本有的理智而可窺見的真理。(參閱《天主教教理》,286)它處於信仰與理智之間,使它成為福傳的工作和(尤其是在我們這世代中)基督徒與他人交談的好起點 [1], 如同聖保祿宗徒在雅典的阿肋約帕哥所做的一樣(參閱宗17:16-34)。

「創世」是天主的創造性工程,其結果就是受造物。[2] 以下便是兩者的信理層面的解釋。

1. 天主創世的工程

1.1「創世是三位一體的天主共同所做的工作」(《天主教教理》,292)

根據啟示的信仰,天主創世的行為是源於祂的全能、全智和愛。通常,創世歸功於天主聖父,就如將救贖歸功於聖子,聖化歸功於聖神一樣(參閱《天主教教理簡編》,52)。同時,天主聖三的對外ad extra的工作(其中居首的便是創世),亦是三位一體的天主共同所做的工作。因而我們可以說,在創世的工程中,天主每一個位格均有獨特的角色,因為「天主每一位依照本身的特性而完成共同的工作。」(《天主教教理》,258)。這便是傳統一直以來,依天主各個 位格的主要屬性 (全能、全智、和愛),將創世工程分別 歸功於父、子及聖神。

在尼西亞信經中,我們宣認我們信「唯一的天主,全能的天主聖父,天地萬物的創造者」,「主,耶穌基督……萬物是因著祂而造成的」;「天主聖神,是主及賦予生命者」(DS 150)。因此,根據基督徒的信仰,創世不但是指天主聖父大能的、從無到有ex nihilo的創造,而且創世也是源於上智-天主的智慧-那使萬物因祂而造成的聖言Logos(若1:3)耶穌基督;創世亦是ex amore:出於愛的(《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19),是天主自身的自由與愛、由聖父聖子所共發的聖神所做的。換言之,天主聖三之間的永恆發出,就是天主創世工程的基礎 [3]

就如天主的一體與其三位之間沒有矛盾一樣,獨一無二的創世原則 ,與三位之中每一個位格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其中,亦同樣沒有矛盾。

「天地萬物的創造者」

「在起初天主創造了天地」(創 1:1)。聖經開首的這幾個字肯定了三件事:永恆常存的天主給了一切在祂以外存在的事物一個開端。唯獨祂是創世者(希伯來語 bara — 創造,常以天主為主事格)。凡存在的一切 (以『天地』來表達) 都屬於祂,祂給予它們存在。」(《天主教教理》,290)

嚴格而言,只有天主可以由無中(ex nihilo),而不是由先已存在的東西中進行創造 [4]。這樣的創造,必須有著只是天主才會有的偉大力量(參閱《天主教教理》,296-298)。所以,把創造的大能歸於天主父是恰當的,因為在天主聖三內(依據一個傳統的說法),天主父是fons et origo,根源與源頭:其他兩個位格都是源於天主父的。祂是一切的起始,然而祂自身卻是無起始的。

基督宗教信仰認為,在一切實質存在的東西中,其最基本的區別就是天主與其受造物之間的區別。這一點在初期的幾百年、充斥著把物質和精神視為兩極的看法(唯物論、唯靈論、二元論或單元論)的時代中,是相當新鮮的。基督的宗教打破了這一系列的模 式。它尤其是肯定了物質的東西,如同精神的東西一樣,都是那位超脫萬物的天主所創造的。及後,聖多瑪斯發表了關於創世的形上學,描述天主為超越性存在(Ipsum Esse Subsistens)。天主是第一因,是絕對超越於世界的。同時,受造物由於參與到在祂內的美善,所以祂也在它們內,而且它們亦在祂內。祂是它們存在的根源。天主是superior summo meo,且同時是intimior intimo meo(比我的最高還更高,比自我的內在還更為內在)(聖奧斯定:《懺悔錄》3,6,11;參閱《天主教教理》,300)。

「萬物是因著祂而造成的」

舊約的智慧文獻把世界表達為天主上智的成果(參閱智9:9)。「世界是天主按照祂的智慧造成的,而非任何需要、盲目命運、或偶然的產物」(《天主教教理》,295),但是人的理性可以藉著分享天主的智慧而理解它的,雖然人要付出極大的努力,而且要在創世者天主及祂的化工前表現出謙遜和尊敬(參閱約42:3;參閱《天主教教理》,299)。在新約中,這一種理解達到了它的滿全。藉著認出耶穌基督,天主子就是Logos(中譯「聖言」,參閱若1:1及其後)它確認了天主的智慧是一個位格,就是那降生成人的聖言,且萬物是藉著祂而造成的(若1:3)。為了說明基督與受造物之間的這個關係,聖保祿指出:萬物是在祂之內、且因著祂、和為了祂而造成的(哥1:16-17)。

於是,宇宙的根源就是這個有創造力的理性(參閱《天主教教理》,284)。[5] 基督宗教從起初便對人的理性能認識事物有著無比信心,而且深信理性(科學的、哲學的理性等)沒可能得出相反信仰的結論,因為兩者都是同出一源。

倡議錯謬論調的人並不罕見,例如認為創世與進化論是誓不兩立的人。事實上,健全的認識論不僅能區分自然科學與信仰各自的領域,而且也看出在哲學內有著某種對事物協調的因素,因為科學有屬於它的科研 方法及目標,而這些方法及目標並不能涵蓋整個人類理性的範籌。再者,信仰所指向的世界,與科學所指向的世界實在是同一的世界,所以信仰需要以哲學的理論來表述其意義,藉此與人的理性對話。[6]

所以自然地,教會從一開始就應該尋求與理性對話。人的理性意識到它自己是受造的,因為它的存在不是自己賦與的,它亦不能完全地掌控自己的未來。人的理性對超越的事情,也就是說,對使自己存在的天主的理性是開放的。自相矛盾的是,一個自我封閉的、以為在自己之內就能夠找到問題的最終極的答案的理性,結果會流於虛無主義、非理性主義等,肯定自己存在的荒謬性,和看不到真實的事物的可知性。

「主及賦予生命者」

「我們相信世界是發自天主自由的意志,祂願使受造物分享祂的存在、祂的智慧和祂的慈善:『祢創造了萬物,萬物都是因了祢的旨意而存在、而造成的』(默 4 : 11)。……『上主對待萬有,溫和善良,對祂的受造物,仁愛慈祥』(詠154 : 9)。」(《天主教教理》,295)。因此,由於「萬物出自天主的美善,也分享這種美善 ——『天主看了認為好。......很好』(創 1 : 4、10、12、18、21、31) —— 因為天主願意把創世作為禮物送給人。」(《天主教教理》,299)

天主的美善和禮物能使我們於受造物內發現「於水面上運行」(創1:2)的天主聖神的行動,聖神是天主聖三內的禮物,存在於父子的愛中。教會宣認她對聖神的創世工程的信仰,祂是生命的賦予者,是萬善之源。[7]

基督宗教確信天主有創造與否的自由,這使我們能夠克服其他觀點的局限。這些觀點主張天主創世是必然的,最終流於宿命論或決定論。 無論 在天主的「內」或「外」,都沒有任何可以迫使祂去創世的東西。那麼,推動祂創世的是什麼呢?祂創造我們的目的是什麼呢?

1.2「世界的受造是為了天主的光榮」(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

天主創造萬物,「不是為增加自己的光榮,而是把這光榮顯示和通傳出來。」(聖文德,《In II Sent.》I,2,2,1)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1870年)教導說:「這唯一的真天主,以其慈善和全能,及其最自由的決定,在起初就從虛無 中創造了精神和有形的兩種受造物,這並非為增加自己的幸福或獲得甚麼美善,而是透過祂所賜予受造物的美善,來顯示自己的美善。」(DS 3002;參閱《天主教教理》,293)。

「天主的光榮在於使祂的慈善得以顯示和通傳,世界就是因此而受造。天主使我們『藉著耶穌基督獲得義子的名分,這是祂慈愛計劃的決定,為頌揚祂恩寵的光榮』(弗 1:5-6)。因為『天主的光榮就是活生生的人,而人的生命就是享見天主。』(聖依勒內‧里昂,《駁斥異論》4,20,7)」(《天主教教理》,294)

與矛盾原則的辯論法(如摩尼教的二元論與黑格爾一元論者的唯心論)不同的是,確信天主的光榮是祂創世的原因並不意味著否定人的價值,而是人得以實現自我的基本前提。基督徒樂觀的根源,在於對天主同時又對人的讚頌。「只有天主是偉大的,人才會是偉大的」[8]。基督徒的樂觀和理性肯定了善的絕對優先地位,但這並非無視惡在世界上及歷史上的存在。

1.3保護與庇佑。邪惡。

天主創世不僅局限在天地初開之時。「天主創造了萬物後,並沒有置之不顧。祂不但賜給它們存在,還時時刻刻地保存著它們,給予它們活動的能力,引導它們達到自己的終向。」(《天主教教理》,301)聖經將天主於歷史中的行動比作是創世的行動(參閱依 44:24; 45:8; 51:13)。智慧文獻進一步闡明了天主維持受造物的存在的行動。「若無祢的旨意,萬物何以持續?若無袮的命令,萬物何以保存?」(智11:25)。聖保祿宗徒進一步將這保護的行動歸於基督:「祂先於萬有,萬有都賴祂而得以存在。」(哥1:17)

基督宗教的天主,不是一個完成工作後便不再關注其作品的鐘表匠或工程師。這個鐘表匠及工程師的形象是自然神論者的觀點,他們認為天主一旦創世工作完成後便不再介入。因此他們歪曲了造物者的真正概念,因為他們將天主的創世與祂對世界的保護與管理徹底地分開。[9]

「保護」這個概念,在創世這個行動和天主的掌管世界兩者之間起著橋樑的作用。天主不但創造了世界和保存它繼續存在,而且也引導著受造物走向其終極目的(《天主教教理簡編》,55)。聖經向我們展示了天主在最微小的事中,也於世界和歷史的大事中的絕對主權,並不斷地見證祂如慈父般的關懷。(參閱《天主教教理》,303)在這樣的背景下,耶穌顯示了自己是道成人身的天主,是關心人精神及物質需要的善牧(若10:11、14-15;瑪14:13-14 等),同時祂也教導我們把自己交給祂照管(瑪6:31-33)。

若天主以善創造、維持、引導一切,那麼惡從何來?「對這個如此迫切又不可避免、如此痛心而又深奧的問題,任何倉卒的答案都是不足夠的。唯有整體地看基督徒信仰,才有這個問題的答案……。基督徒的訊息中,沒有一點不對惡的問 題部分地提出答案。」(《天主教教理》,309)

創世並不是於天地初開那一刻便完成了的。它是一個在旅途中的狀態(in statu viae),也就是說,天主將它導向一個尚未實現的終極目標。為了實現祂的計劃,天主讓人類分享祂的庇護世界的工作,而且縱使人犯了錯,祂也尊重他們的自由。(參閱《天主教教理》,302、307、311)。真正令人驚奇的是,「上主全能的天主能從惡中引出善來」(天主教教理》,312)。這是一個偉大且奧秘的真理,「在一切事上,上主的愛伴隨著那些愛祂的人。」(羅:8:28)[10]

罪過的出現,似乎顯示天主的全能與祂的美善之間在人類的歷史中的張力。答案(而答案本身就是奇妙的)是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十架揭示了天主做事的方式,因此也是人類智慧之源(sapientia crucis,十架的智慧)。

1.4創世與救贖

創世「是天主與祂的子民訂立盟約的起步」(《天主教教理簡編》,51)。在聖經中,創世打開了天主在人類歷史中的救贖計劃的門,這個計劃在耶穌基督的逾越奧跡中得以實現,並且在時間的終結時達至圓滿。天主在創世時就把目標放在第七天,祂在當天休息了的安息日。在那天,第一個創造的程序完成了,也開啟了第八天的、更偉大的創造工程:就是在基督內的新創造,即是救贖的工程(參閱哥5:7;《天主教教理》,345-349)。

如此,我們便可以看出天主創世和救世兩個計劃的連續性和統一性。它們之間沒有間斷,反而是互相聯系,因為人的罪過沒有完全地破壞了天主的工程。創世與救世兩者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一方面,創世是救世的第一件事;而另一方面,救世象徵著新的創世。這種關係展示出基督信仰中的某些重點,如自然的終向是恩寵,和人類那唯一和超性的歸宿等。

2. 受造物

天主創世行為的成果就是整個受造界,即是「天地」(創1:1)。天主是「天地萬物的創造者,有形與無形,精神的與物質的都是祂所創造的,憑著祂的全能,祂於時間的起始便從虛無中創造了這一切,就是天使、有形的物質世界、然後是由靈魂和肉身組合成的人。」[11]

基督宗教克服了一元論(它認為物質和精神體是一體的,天主與世界實在是相同的)和二元論(它認為精神與物質是平等且對立的)。

創造的行為是屬於天主的永恆的,但是這個行為的成果卻是有時限的。啓示的真理指出,世界是在時間開始那一刻被造成的 [12],也就是說,世界與時間是一起受造的。這與天主意願在整個救贖史內啓示自己完全一致地吻合。

2.1精神體:天使

「沒有肉身的精神體受造物,聖經通常稱之為天使。他們的存在是信仰的真理。聖經的證據一如聖傳的一致性同樣地明確。」(《天主教教理》,328)。兩者都指出他們的雙重職責,就是讚頌天主,和作為祂救贖計劃的使者。新約說明了天使與基督的關係:天使是藉著基督,和為了基督而受造的(參閱哥1:16)。基督由誕生直至升天,眾天使都圍繞著祂的一生,且成為祂第二次光榮地來臨的傳報者。(參閱《天主教教理》,333)

同樣,教會從起初便在天使的臨在和幫助中受益。在教會的禮儀中,教會聯合眾天使一同讚美、欽崇天主。每個人一出生便有一位天使守護陪伴。他保護、帶領我們走向永生。(參閱《天主教教理》,334-336)

神學家們(尤其是「天使神學家」聖多瑪斯•阿奎納)和教會訓導當局都深入探究了這些具有理智和意志的純精神體的本質,並肯定其有著位格及不朽的生命,及有著超越一切有形可見的受造物的美善。(參閱《天主教教理》,330)

天使在受造時是在受考驗的狀態的。有些天使毫無反悔地背叛了天主。撒旦和其他魔鬼犯罪之後(他們受造時是好的,但卻因惡行而自招惡果),就誘惑了我們的原祖父母。(參閱《天主教教理》,391-395)

2.2有形的物質界

天主「創造了豐盈富庶、多采 多姿及秩序井然的有形世界。聖經象徵式地把造物主的工程,描述成連續六天的神聖『工作』,而在第七天的『休息』中完成。(創1:1-2、4)」(《天主教教理》,337)「天主願意把創世作為禮物送給人,作為一種保留和託付給人的產業。教會曾多次須為受造界的美善辯護,包括物質的世界在內。(參DS 286,455-463;800;1333;3002)」(《天主教教理》,299)

「根據創造的本質,物質的存在具有其自身的穩定性、真實性和卓絕性,具有其自身的秩序和規律」( 《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36,2)。萬物的真善美源於那三位一體的創造者天主。因此,受造界是三位一體的天主的行動的真實寫照 :「所有受造物都顯示著天主聖三的痕跡。」[13]

宇宙既然是天主的化工,就有著其美麗及尊嚴。眾受造物之間有著團結及等級的關係,這使我們應該對受造物以及自然律對它們的支配有反思的態度(參閱《天主教教理》,339、340、342、354)。宇宙是為人而造的,人從天主那裡領受了治理世界的命令(參閱創1:28)。此命令並非讓人可以對世界為所欲為,而是人與天主合作 : 通過工作,人要參與天主的創世工程,使世界達至完美。

基督徒贊同生態學在過去幾十年中所提出的正確要求,但是不會流於世界模糊地被神化,並肯定人比所有其他的受造物優越,因為「人是創造工程的巔峰。」(《天主教教理》,343)

2.3人類

人於天主的創世工程中享有獨特地位,因為我們同時具有物質及精神的實體。經上說:只有人是天主以自己的「肖像和模樣」造了的。(創1:26)人類被置於有形可見的受造物之首位。我們分享了獨有的尊嚴,因為「在一切有形的受造物中,唯獨人『能認識及愛慕自己的造物主』;人是『世上唯一的受造物,是天主為了人本身所要的』;只有人奉召在知識和愛情上,分享天主的生命。人就是為這目的而受造,而且也是人有其尊嚴的基本理由。」(《天主教教理》,356;參閱1701-1703)。

男性與女性之間有著天主所意願的差異與互補,但是也擁有同等的尊嚴和人格。(參閱《天主教教理》,357、369、372)不論男女,身體與靈魂都有實質的合一,後者實在是身體的形態。人的靈魂由於是屬靈的,所以它是天主直接所造的(不是父母所生,也不是預先存在),且是不朽的 (參閱《天主教教理》,366)。這兩點(靈性和不朽性)可以在哲學上加以論證。因此,還原論者認為,人類完全出於生物進化論(絕對進化論)。事實就是,這裡有著一些無法用進化論來闡明的本體論的空白。舉例來說,人類的道德意識和自由,就表現出人在物質世界中的優越性,同時也是人特殊尊嚴的標記。

創世這一個真理,幫助我們克服對自由的否定(決定論)和與其相反的,即是對自由的過度推崇的極端主張。人的自由是被創造的,而不是絕對的,它的存在是依賴真理和美善。把自由夢想為大能和隨心所慾,是出於不但對人,也是對天主的形像的扭曲。

人通過行動和工作去參與天主的創世。[14] 而且,人的理智和意志是天主的愛和智慧的參與和一點火花。人是天主聖三真正的肖像(imago Trinitas),而其餘的有形可見世界只是天主聖三肖像的痕跡。

3. 有關創世這真理的一些實質後果

天主創世及救世的極端性,要求人也作出同樣具有全面性的回應:「你要全心,全意,全力愛上主你的天主。」(申6:5;瑪22:37;谷12:30;路10:27)我們只有在對天主的回應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只有這才能使我們的自由得以完全地實現。

天主創造及救贖整個的人和所有的人。我們回應祂的召叫,全心全力地愛祂,和將祂的愛帶到整個世界是緊密分不開的。[15]

我們對天主的大能、智慧、和愛的認識及驚奇,使我們懷著尊敬、欽崇和謙遜的態度,並且在天主的臨在中生活,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是天主的子女。同時,對天主的信心會引領基督徒在任何情況下,對天主有著父子般的信賴:感謝天主所賜予我們的恩惠,以及在一些看似惡劣的情況中純真地依靠天主,因為天主能從惡中引出更大的善來。

基督徒意識到一切皆是為了天主的光榮而受造的,會努力在自己的生活中尋求真正的目標,也就是永遠的幸福:即是天主的光榮,而不是我們自己的虛榮。我們努力糾正我們各種行動的意向,好使我們生活的目的就是:Deo omnis gloria,一切光榮都歸於天主。[16]

天主意願把人放置於祂的受造物的最前端,賦予他管理世界的權利,好使我們可以用我們的工作去使它完善。因此,人的行動可以被視為是天主的創世工程的參與。

受造物的偉大和美麗激發我們的驚奇,喚醒人對世界和人類起源及命運的思考,幫助我們瞥見造物主的真實。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的對話可以引出這樣的問題,這能幫助他人向造物主敞開他們的思想和心靈。此外,在和信仰其他宗教的人交談中,一個卓越的起點就是創世這一個真理,因為它是一個他們可以部分地分享的真理,也是一個關於人性尊嚴的基本道德價值觀的基礎。

Santiago Sanz

基本參考文獻:

  • 《天主教教理》,279-374。
  • 《天主教教理簡編》,51-72。
  • 鄧辛格(施安堂譯),《主教教會訓導文獻選集》, 第36版(Herder 1976),DS 125、150、800、806、1333、3000-3007、3021-3026、4319、4336、4341。
  •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10-18、19-21、36-39。
  •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God, Father and Creator. Catechism on the Creed (vol. 1) 》,Pauline Books and Media,Boston,1996,181-218。

建議閲讀文獻:

  • 聖奧斯定,《懺悔錄》,XII。
  • 聖多瑪斯•亞奎納,《神學大全》,1,qq. 44-46。
  • 聖施禮華,《與施禮華蒙席會談》,《熱愛世界》,113-123。
  • 若瑟拉辛格,《 In the Beginning: a Catholic Understanding of the Story of Creation and the Fall 》,OSV 1990。
  •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記憶與身份》 (Memory and Identity),Weindenfeld & Nicholson,London,2005。

注腳:


[1] 參閱如:教宗本篤十六世,2005年12月22日對教廷成員的說話;2006年11月12日於 Regensburg的演講《Faith, Reason and University》;2007年1月28日唸三鐘經時的說話。

[2] 參閱聖多瑪斯•亞奎納,《De potentia》,q. 3,a. 3,co.:天主教教理也用同一的分類。

[3] 參閱聖多瑪斯•亞奎納,《Super Sent.》,lib 1,d. 14,q. 1,a. 1,co.:「(天主聖三之間的永恆發出)是受造物的發出的成因和原因」。

[4]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天主不需要工具來創造世界,因為沒有任何工具具有創世所需要的無限力量。因此,譬如當我們說人有創造力,甚至能夠分享天主的創造力,形容詞「創造力」不是類似的,而是隱喻的。

[5] 這一點屢次出現於教宗本篤十六世的教導中,譬如2006年11月12日於Regensburg的演講;2006年10月19日於維羅納發表的演講;2007年2月22日與羅馬教區神職人員會面等。

[6] 科學理性主義和反科學主義都需要哲學的糾正。同時也有必要避免那些強求協議者的虛假教導。後者視科學所證明的事實為對信仰的驗證和證明。而正如我們所言的,兩者屬不同的方式和學科。

[7] 參閱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主及賦予生命之神》通諭,10。

[8] 教宗本篤十六世,2005年8月15日的講道。

[9] 自然神主義 隱含著對創造在形上學的認知的一個錯謬。創造既為提供存在,它意味著受造物的依賴性,而這種依賴性和它的繼續存在是不可分割的。雖然我們可以在慨念上把受造和繼續存在兩項分開來看,但是兩者實在是單一的事件。「天主不是以一種新的行動保存萬物,而是用祂給予在之行動的延續,這種行動沒有動態和時間性。」(聖多瑪斯•亞奎納,《神學大全》,I,q. 104,a. 1,ad 4)。

[10] 聖施禮華延續在教會歷史中許多聖人聖女的經歷,口中經常唸著聖保祿的這句說話。他活出並鼓勵他人也在生活中喜樂地接受天主的旨意(參閱聖施禮華,《犁痕》,127;《十字苦路》,IX,4;《天主之友》,119)。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在最後的一本書 Memory and Identity《記憶與身份》中,對天主在人類歷史中的行動有很深的反省,正如聖保祿所言:「不要為惡所勝,反而要以善勝惡」(羅12:21)。

[11] 拉特朗第四屆大公會議(1215年),DS 800。

[12] 此為拉特朗第四屆大公會議所教導的,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也提到了它(參閱DS 800與3002)。它是一個啟示的真理,人是不能以理性的方式證明它的,正如聖多瑪斯•亞奎納在中世紀著名的有關世界永恆爭論中(參閱《反異教大全》,lib. 2,31-38),以及他的哲學著作《De aeternitate mundi》所教導的一樣。

[13] 聖多瑪斯•亞奎納,《神學大全》,1,q. 45,a. 7,co.;參閱《天主教教理》,237。

[14] 參閱聖施禮華,《天主之友》,57。

[15] 使徒工作是一個人內在生命的外溢(參閱聖施禮華,《道路》,961)。它配合著存於天主聖三之內的無盡的愛和智慧,以至這個愛與智慧外溢於祂所造的萬物之中。

[16] 參閱聖施禮華,《道路》,780;《犁痕》,647;《鍊爐》,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