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稱你們為朋友(二):照亮世界

耶穌在祂生命的盡頭賦予我們的「新命令」教導我們:真正的友誼也是真實的使徒工作。

我稱你們為朋友(二):照亮世界(收聽普通話錄音)

我稱你們為朋友(二):照亮世界(收聽廣東話錄音)



巨大的膨脹係數

因此,他們就可認出你們……

爬起來會更容易

為耶穌我的朋友


世界大河的源頭通常是位於高山的小泉。當小溪向下沖時,它會與其它支流和小溪滙合,直到變成一條流向大海的寬闊河流。

以類似的方式,自發的情感或共同的興趣可以成為產生新友誼的泉源。這種相互促進的關係被滙合的溪流所支持著:在一起度過的時光,彼此傾訴,相互指導,交談,歡笑……就像川流不息的河水使田野肥沃並創造美麗的池塘和湖泊一樣,友誼使生活變得美麗並使它充滿了光輝;它「擴大我們的喜樂,並在憂愁中帶來安慰」[1]。此外,在基督徒中,友誼因基督恩典的「活水」而變得豐裕(參若4:10)。這股力量為水流提供了新的動力;它將人性的情感轉化為愛德。然後,在這條通道的盡頭,這條河道流入了天主對我們的愛的浩瀚大海。

巨大的膨脹係數

在聖經的頭數頁中,在人類的創造過程中,我們讀到人類是按照天主的「肖像和模樣」形成的(參創1:26)。這種神聖的「模型」總是存在於人類的深處;如果我們淨化我們的視線,我們就能在每個男女中瞥見天主的各個方面。由於這種偉大的尊嚴,我們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每個人都值得我們的愛:我們在工作中,在學校中,在運動中或在街上步行時遇到的人……。但是我們真的能夠建立起友誼的人只有少數。我們意識到,在很多原因中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的時間有限;因此,實際上,我們不能有無限數量的朋友。但是,在天主的助祐下,我們的心永遠可以保持開放,向盡可能多的人提供友誼,「對眾人表示極其温和」(鐸3:2)。

「不排除任何人」和「懷抱寬大的心懷,意在向所有人敞開」[2] 的努力,無疑地會使我們受苦。例如,聖施禮華的母親看到兒子如何毫不吝嗇地向他周圍的人獻出自己時,就告誡他說:「你在生活中將遭受很多痛苦,因為你全心全意地去從事你所做的每件工作」[3]。在友誼中敞開我們的心是有代價的,但是我們都經歷過,這是通往幸福的確實之路。而且,我們可以在愛更多朋友的能力上不斷增長。隨著主業團人數的增加,聖施禮華的心起了這個關注:我是否能夠愛所有加入主業團的人,猶如我愛那些早期加入的成員呢?天主的恩寵解决了這個憂慮,因為他感到天主不斷地擴大他的心,以至他驚叫道:「人心與生俱來有極大的彈性。當它愛戀時,它的熱情達到高峯,能克服一切障礙」[4]

因此,他們就可認出你們……

《創世紀》揭示了天主對我們的愛,以祂的形象創造了我們。但是隨著祂聖子的降生成人,我們看到了這愛更動人的證據。耶穌的宗徒們在祂旁邊住了三年,在祂裡面找到了他們最好的朋友。他們稱祂為辣比,意思是「老師」,因為除了是祂的朋友之外,他們還意識到他們是祂的門徒。在受難之前,我們的主希望他們知道祂以比死亡更強的愛情愛了他們,「就愛他們到底」(若13:1)。祂的友誼徹底性的這個「秘密」是基督在「最後的晚餐」中向他們傾訴的細緻真理之一。在那裡,祂還表達了祂的願望,即通過頒布一條新命令,使所有基督徒在未來世紀中去延續這一真理:「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若13:34)。而耶穌堅持說:「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若13:35)。我的朋友會由於他們如何愛他人而被認出來。

在主業團的歷史中,有一件事與這一新命令是緊密相連的。在西班牙內戰結束時,聖施禮華返回馬德里,他直接去了費拉斯街(Ferraz Street)16號。在戰爭爆發前幾天,新的DYA學生宿舍就在那裏開業。現在,將近三年後,他發現炸彈和洗劫摧毀了一切。整座建築物變為了廢墟。在一遍覆蓋著灰塵的瓦礫中,他無意中發現了一塊放在圖書館牆上的一牌匾額。在羊皮紙上,包含了以拉丁文寫成的新命令的話:mandatum novum do vobis...(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聖施禮華把它放在那兒,以提醒大家他願意主業團中心應有的氣氛:「應當成為能讓許多人,找到了真誠的愛,和學習做真心好朋友的地方」[5]。隨著這破壞性戰爭的結束,以及幾乎需要從零再開始,重建的關鍵基礎之一就是基督愛的新命令。

爬起來會更容易

新法律的典範是耶穌的愛:「如同我愛了你們」(若13:34)。但是祂的愛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特點?正如祂本人所說,基督對祂的宗徒的愛,就像朋友之間的愛一樣。他們是這種愛的強烈見證和接受者。他們看到耶穌如何照顧與祂一起的人,祂怎樣分享他們的喜樂(參路10:21)和他們的痛苦(參若11:35)。祂總是有時間陪伴那些需要祂的人:那撒瑪黎雅婦人(參若4:6),那患血漏病的婦人(參谷5:32),甚至是懸在祂十字架傍的那個善盗。(參路23:43)。耶穌對他人特殊需要的關心表明了祂的温情:跟隨祂的人所需要的食物(參路9:13),以及他們的休息(參谷6:31)。正如教宗方濟各提醒我們,耶穌「與門徒有真的友誼,甚至在危急關頭依然保持信實」[6]

友誼既是我們生命的慰藉,也是天主賜予我們的禮物。這不僅僅是短暫的情感,而是「穩固,堅定和忠誠的關係,並隨著時間逐漸發展成熟」[7] 的真愛。有些人甚至將其視為愛的最高表達,因為它使我們能夠為了一個人的緣故而珍惜那一個人。友誼的意思是「不要把別人看作為要利用的人,而要看作為要服務的人」[8]。這是它奇妙的自由。那麼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沒有私益是友誼的內在原因,因為愛人的目的不是為自己謀取利益,也不是尋求「回飛棒」效應。

在最真實的深度中發現這一現實總是令人驚訝,因為它似乎與當今相當普遍的競爭生活觀相衝突。因此,友誼常被視為是一份無功受祿的禮物;與朋友一起,生活的問題似乎更容易承受。正如真福歐華路非常喜歡的一句kikuyu諺語所說「當一個朋友在山頂上等侯我們時,爬起來會更容易」[9]

為幸福生活,朋友是絕對必要的。當然,沒有已婚的愛也可以實現充實的生活(例如,有神恩去過獨身生活的人會經歷這種情況)。但是,如果不經歷友誼的熱愛,就無法得到幸福。良好的友誼給我們帶來多少安慰和喜悅呢!我們的悲傷又減輕了多少呢!

為耶穌我的朋友

通過了解耶穌的生活並與耶穌親密成長,我們可以了解完美友誼的特徵。我們在上面看到基督徒的友誼是特殊的,因為它從神性的洪流─天主的恩寵─中汲取了養份,從而獲得了一份新的「基督觀的重要性」。這個新的焦點促使我們看到並愛護所有男女,特別是最親近我們的人,「藉著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內」,正如司鐸在彌撒中舉起耶穌聖體時所說的那樣。我們學會了「以基督的眼光去看待他人,重新發現他們的價值」[10]。聖施禮華力勸我們成為我們身邊的人正在路過的基督,為了給他人與基督一樣的友愛。因此,我們希望在祈禱中滋養這種人性和超性的渴望去經常尋求新朋友,因為「天主經常利用真正的友誼去執行祂的救贖的工作」[11]

耶穌與伯多祿,若望和祂的所有門徒之間的友誼體現在祂對他們可能生活在天父旁邊的強烈渴望。祂的友誼與祂渴望他們發現自己被召喚的使命緊密相連。同樣,在我們的主交託給我們每個人的任務中,「這問題非是為做使徒工作而交朋友,我們要確保天主的愛充滿我們的友誼中間」[12]。聖施禮華說:在我們的靈修生活中,應該會達到一個時段,我們是無法區分祈禱和工作的,因為我們經常地生活在天主的臨在中。友誼也會發生類似的事情,因為在渴望我們朋友的幸福時,我們希望那個人盡可能地接近天主,祂是快樂的根源。因此,「沒有任何時刻,不是在做使徒工作:事事皆是友誼,事事也皆是使徒工作,兩者是無法區分的」[13]

聖人的心總是有新朋友的餘地。在關於他們生活的書本中,我們看到他們對他人的問題,他人的悲傷和快樂的真誠興趣。真福歐華路直到他人生的最後階段都試圖去培養這種態度;他想將基督的友誼帶給他周圍的每個人。在他去世後的第一天,即他最後一次在世上旅程之後,「他們在他的床頭櫃上找到了將他從聖地帶回羅馬的飛機上一名機師的名片。在特拉維夫機場等候時,他曾與他交談並詢問過他的家人。這段關係很短暫,但很牢固。一經知道他的死訊後,他就去到歐華路主教的遺體前祈禱」[14]。 那個短暫的會面導致天堂與地上之間一個持續的友誼。

基督徒有一份偉大的愛 ─ 一份禮物 ─,可以與他人分享。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使基督有機會向新朋友表達祂的友誼。 「照亮世界的道路」[15] 意味著在全世界傳播友誼之愛的寶貴現實。如果我們只是關注自己的利益,如果我們太急忙並且對與他人的膚淺關係感到滿意,那麼我們就可能危及天主希望我們與所有人分享的這份禮物。我們傳福音的使命很大部分是恢復友誼的真正價值,它與天主的關係,渴望改善……最後,獲得幸福。

José Manuel Antuña(若瑟曼努埃爾安圖尼亞)


[1] 范康仁,《牧函》,2019年11月1日,第23 點。

[2] 同上,第7 點。

[3] Andres Vazquez de Prada,The Founder of Opus Dei(主業團創辦人),第一册,Scepter 1997,第120頁。

[4] 聖施禮華,《十字苦路》,第八處,默想:第5點。

[5] 范康仁,《牧函》,2019年11月1日,第6 點。

[6] 方濟各,《生活的基督》,第31 點。

[7] 同上,第 152 點。

[8] 聖若望保祿二世,三鐘經,1994年2月13日。

[9] Salvador Bernal,Alvaro del Portillo, Bishop Prelate of Opus Dei(歐華路,主業團主教監督),Scepter 出版社1999。

[10] 范康仁,《牧函》,2019年11月1日,第16 點。

[11] 同上,第5 點。

[12] 同上,第19 點。

[13] 同上。

[14] Salvador Bernal,Alvaro del Portillo, Bishop Prelate of Opus Dei(歐華路,主業團主教監督),Scepter 出版社1999。

[15] 從聖施禮華祈禱卡的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