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的榜样之二:梅瑟的圣召及使命

这是一系列关于圣经中一些深信天主和祂的安排,堪作我们榜样的人物的文章中的第二篇。

—— 借着信德之光而生活

—— 召唤与以信德来回应它

—— 对天主的使命保持信德及忠实


我们刚阅读了亚巴郎的信德如何是服从和信赖天主的榜样,以致他理所当然地被称为「一切……相信的人的父亲。」[1] 现在,我们要看看发生在梅瑟身上的一些事件,好给我们一个机会去视信德为自我委身于天主。

的确,梅瑟终其一生的特点就是他以信德来响应天主的启示。因此,我们在致希伯来人书读到:「因着信德,他不害怕君王的愤怒,而离开了埃及,因为他好像看见了那看不见的一位,而坚定不移。因着信德,他举行了踰越节,行了洒血礼,免得那消灭首生者触犯以色列子民的首生者。因着信德,他们渡过了红海,如过旱地;埃及人一尝试,就被淹没了。」[2]

当天主来接近我们,邀请我们要有信德时,祂不只是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实的;祂把自己赐给我们。当我们接受信德这个恩物时,我们就开始走上奔向天主的旅程,并为了爱而完全委身于祂。「天主等候着你。因此,不论你身在何方,你必须承诺要愉快地、亲爱地、热切地效法祂,与祂结合,尽管你的际遇也许--甚至长久地--要你逆流而上。天主等候着你,需要你的忠信。」[3]

以信德来回应天主,会给我们的一生带来光明,赋予我们一种使命感。「基督徒的信仰与圣召,影向所及,遍及全部生命,而不只限于局部。我们与天主的关系,必然要求我们献出自我,完全彻底地献出自我。有信德的人,用这个崭新的观点看待人生的各个方面,我们的生命,乃是天主给我们的恩赐。」[4]因此,信德「成为了思想与行动的,改变整个人生的新标准。」[5] 人若有信德,就必须一生以实践使徒使命来委身于天主。

借着信德之光而生活

在梅瑟出生之前,法郎已经下令杀害所有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婴。「因着信德,梅瑟……被他的父母隐藏了三个月。」[6] 这句话暗示,他的父母凭信德意识到,天主的旨意不是要让孩子死去;他们的信德给了他们力量去违抗统治者的命令。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会决定一切。当他们以为自己已经放弃了他们的儿子时,天主的旨意不仅让他们看到孩子被一个埃及公主收养了,而且更使孩子的母亲能够继续喂养他及照顾他。[7]

梅瑟在法郎的宫殿里长大,并且学习了埃及人的一切知识。但是一件事发生了;它彻底地改变了他的生活。为了保卫一个以色列人,他杀了一个埃及人,因而成为一个逃犯。梅瑟选择了站在他的以色列同胞们的这一边。我们可以看出,他这个决定是基于对信德的信念,察觉到自己也是属于天主的选民。「因着信德,梅瑟长大以后,拒绝被称为法郎公主的儿子,他宁愿同天主的百姓一起受苦,也不愿有犯罪的暂时享受,因为他以默西亚的耻辱比埃及的宝藏更为宝贵,因为他所注目的是天主的赏报。」[8]

梅瑟透过信德之光意识到,接受以色列人所遭受的仇恨和蔑视,比接受埃及那导致精神上永劫不复的物质享受更有无限价值。「我要告诉你,人生在世的宝物是什么,好使你切勿轻视它们:饥渴、冷热、痛苦、耻辱、穷困、孤独、背叛、毁谤、牢狱……」[9]

梅瑟必须逃离埃及,以避免落入法郎的魔掌。于是他就来到了西奈半岛的米德杨。骤眼看来,他的善意和他对被囚在埃及的以色列人的关怀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好处。然而,人类并不是世界历史的唯一角色,甚至也不是主要角色。当梅瑟在他所到的新国家定居下来,理所当然地以为从此可以过正常的生活时,天主出现在他面前,并且向他启示在他出生时就已经预留给了他的使命。这个使命就成为了梅瑟的圣召,而且将要塑造他内心深处的自我。

召唤与以信德来回应它

梅瑟的使命立足于历代圣祖的历史背景中。天主听到在埃及被压迫的以色列子民的哀号,「就记起了祂与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布伯所立的盟约。」[10] 祂拣选了梅瑟来解救祂的子民,使他们摆脱奴役。天主忠信于祂对亚巴郎的承诺,再一次介入了人类的历史。「那时梅瑟为他的岳父,米德杨的司祭耶特洛放羊;一次他赶羊往旷野里去,到了天主的山曷勒布。上主的使者从荆棘丛的火焰中显现给他;他远远看见那荆棘为火焚烧,而荆棘却没有烧毁。梅瑟心里说:『我要到那边看看这个奇异的现象,为什么荆棘烧不毁?』上主见他走来观看,天主便由荆棘丛中叫他」[11] 这个关于梅瑟受召的故事给我们显示出每一个召唤都含有的基本要素:天主主动地把祂自己启示给一个人;祂把一个任务委托给他,并承诺会眷顾他,使他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天主以惊人的方式开辟了一条道路,并使自己适应那位正在聆听祂说话的人。祂用燃烧不灭的荆棘丛吸引了梅瑟的注意,然后叫他的名字:「梅瑟!梅瑟!」[12]天主叫他的名字两次,是为了强调正在发生的事情的重要性,并对这项召唤赋予确实性。每个召叫都包含着这种它来自天主的意识,让那个受召的人感到自己正是在天主的手中,使他感到平安。这是依撒意亚在他的赞美诗中所表达的:「你不要害怕!因为我救赎了你,我以你的名字召叫了你,你是我的。」[13] 圣施礼华喜欢细味这句话,并且把它同撒慕尔的回应并合起来:「Ecce ego quia vocasti me!『我在这里,因为你叫了我!』」[14]

天主的召唤带给人一个信念:这个召唤不是一个幻想,一个虚像。梅瑟的受召强调后者,因为天主用以下的说话显示了自己:「我是你父亲的天主,亚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雅各布伯的天主。」[15] ── 祂就是他的祖先们所相信的唯一天主:「我是自有者。」[16] 每一个圣召都包含天主这种亲密的主动,天主让人在其中认识祂。

我们可能会觉得梅瑟的反应令人惊讶。虽然他看到了那燃烧不灭的荆棘丛的奇迹,并且确认正在发生的事情是真的,但是他竟开始找借口:「我是谁,竟敢去见法郎?」[17]他试图摆脱天主委托给他的任务,天主对他的要求,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这个任务的难度。他的信德仍然薄弱,但他的恐惧并没有导致他转身逃离天主的临在。梅瑟简单地向天主说话,提出了自己的异议,然后让天主展示祂的神力,以补救他的弱点。

在这个过程中,梅瑟亲自体验到天主的力量。天主开始藉由他来行一些奇迹,又让他之后也在法郎面前也这样做。[18] 就是这样,梅瑟意识到他自己的有限能力不是怎么一回事,因为上主不会离弃他;他察觉到,将要从埃及解放以色列人的是天主自己。他必须做的只是作为一件良好的工具而已。在任何叫人渡真正的基督徒生活的召唤中,天主都会向那个受召的人保证自己对他的青睐,并且表明祂会与他亲近:「看我与你同在。」[19] 对所有为了造福人类而接受了一个艰难使命的人,天主都会说同样的话。

对天主的使命保持信德及忠实

梅瑟意识到自己的使命,由始至终都让自己对天主的承诺引导着自己。他确信是天主要把选民带去应许之福地,确信与天主同在,他就能克服所有困难。「因着信德,他举行了踰越节,行了洒血礼,免得那消灭首生者触犯以色列子民的首生者。因着信德,他们渡过了红海,如过旱地;埃及人一尝试,就被淹没了。」[20] 但是,他这种信德并非只是建基于他以前某一天接受了的召唤,而是借着单纯地、谦逊地与天主对话而得以延续的。天主是看不见的,但是信德在某种方式上,使祂能够被人看见,因为信德是一种对未见之事的确证方式。[21] 对天主的信頼会使一个人活出个人的召唤,并甘愿承担其一切后果。

因为信德是一个活生生而且真确的事实,又需要成长,所以与天主对话是永远不能结束的。祈祷会点燃人的信德,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圣召所带来的存有意义。信德的生活遂开始发展,把祈祷与日常事物联成一气,并敦促我们舍己为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展现自己的圣召的丰饶。因此,学习如何祈祷和教导他人祈祷是很重要的。就如圣施礼华所教导我们的:「许多事物,无论是在物质,技术,经济,社会,政治或文化等任何方面,若是任其自然发展,或让它落到无信德光照者的掌握中,便会变成超性生活的障碍。它们便会形成一种敌视教会,拒绝向教会开门的店铺。你,身为教友,或许,也身为研究工作者,工人,作家,科学家,政治家或劳动者……,你有责任去圣化这些事物。请牢记,正如保禄宗徒所说:整个宇宙在呻吟,犹如临产的阵痛,期待着天主儿女来予以解放。」[22]

简言之,梅瑟是信德、忠诚和实效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个特别好的例子。梅瑟是忠诚和有实效的,因为天主与他很亲近。天主很亲近他,因为他不会试图逃避天主的目光,反而会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疑虑、恐惧、和软弱。即使当一切似乎是失败,即使当刚刚得到解放的人民却去铸造和崇拜一只金牛时,梅瑟对天主的信赖使他能够为人民转求。这样,他们的罪过就被转变成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让天主的怜悯更加清楚地显示出来。[23]因为天主「永不厌倦宽恕我们!反而是我们厌倦了请求宽恕。」[24]

致希伯来人书突显了梅瑟的信德在某些特殊时刻闪耀出来。但是我们可以详阅他一生的经历而找到更多这种时刻。例如当他上西乃山去拿取十诫约版时,以及当他与人民订立和正式公布天主与他们之间的盟约时,他都服从了天主。最简洁、最准确的赞美就是在申命记末段所叙述的:「以后在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一位像梅瑟一样的先知,与上主面对面地来往。」[25]

梅瑟一生的标记就是那个不可分离地与他的使命合而为一的召唤:天主召叫梅瑟去解救祂的人民,并带领他们,「领他们离开那地方,到一个美丽宽阔的地方,流奶流蜜的地方。」[26]以色列因着天主托付梅瑟的使命而获得的解放,预像了基督徒的得救:一个真正的解放。基督就是通过祂的死亡和复活而为我们罪恶的彻底奴役做了赎价的那一位,从此打开了通往真正的「应许之福地」── 天堂 ── 的途径。历史中的出谷记,无以上之地得到满全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心,就是我们对恩典的回应。「旧人」已经被换上了「新人」;旧的生活已被拼弃,而现在我们要在新的生活里行走。[27] 这种个人灵修的出谷就是一个彻底的解放,使人能够更新个人和社会两层面。

如果我们实践自己的圣召,且帮助朋友们也实践他们的圣召,我们将会把基督的解放带给所有男女。正如教宗所说的,我们必须「学会冲出自我,去寻找他人,走向有人生存的最边远之处。」[28]Ignem veni mittere in terram, 我来是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么切望它已经燃烧起来!」[29] 以上是吾主所说的话,祂指的是祂对人类的爱火。圣施礼华想到整个世界,感到被驱使回复说:「Ecce ego,我在这里!」

S. Ausín – J. Yaniz


[1] 罗4:11

[2] 希11:27-29

[3] 圣施礼华,《炼炉》,51

[4] 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46

[5] 教宗本笃十六世,2011年10月11日《钦定「信德年」开幕》自动谕,6

[6] 希11:23

[7] 参阅出2:1-10

[8] 希11:24-26

[9] 圣施礼华,《道路》,194

[10] 出2:24

[11] 出3:1-4

[12] 出3: 4

[13] 依43:1

[14] 圣施礼华,《道路》,984。另参阅由P. Rodriguez编辑的《道路》的详注-历史版中关于这一点的评论。

[15] 出3: 6

[16] 出3:14

[17] 出3:11

[18] 参阅出4:1-9

[19] 参阅创28:15,苏1:5等

[20] 希11: 28-29

[21] 参阅希11:1

[22] 圣施礼华,《犁痕》,311

[23] 参阅出33:1-17

[24] 教宗方济各,2013年3月17日《三钟经》的谈话

[25] 申34:10

[26] 出3:8

[27] 参阅罗6:4

[28] 教宗方济各,2013年3月27日与公众的会面

[29] 路 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