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的隐身之处

耶稣在圣事的静默中,等待着我们自由的向祂敞开心门。

—— 谨慎低调的作为和姿态

—— 当天主似乎太「脆弱」时

—— 善用和好圣事

—— 耶稣的弥撒就是我们的弥撒


一大清早,在橄榄山上祈祷了一整夜后,耶稣去了耶路撒冷的圣殿。群众赶忙聚集在祂周围,于是乎祂便开始教导他们。突然间传来一阵骚动。一位妇人被抓到和一个不是她丈夫的男人在一起,他们把她拖到耶稣面前。我们不难想象当祂目睹那个可怜女人的痛苦,和那些男人的盲目无知时,祂有多心痛。他们是多么不认识他们的天主父啊!其实这些人的真正目的,是要为耶稣设下陷阱。「现在,在法律上,梅瑟命令我们该用石头砸死这样的妇人;可是,你说什么呢?」(若8:5)

他们根本不在乎祂的答案。只是企图利用天主的律法,作为自己的工具,好去证明他们所裁定的判决是正确无误的。因此,他们无法理解吾主溢于言表的姿势:「耶稣却弯下身去,用指头在地上画字。」(若8:6)然后站起身来,「向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没有罪,先向她投石罢!』」(若8:7)然后祂再次弯下身去,开始在脚下的地上写字。

谨慎低调的作为和姿态

就如同在我们自身的生活中所发生的一样,天主子在这个场景中,以谨慎低调的姿态行事。祂在地上写了些什么,对我们来说是无从得知的。祂不想以他们质问祂的那种不容置疑的方式,去阐明梅瑟的律法。耶稣「没有透过强迫人或用大量的话语,而是透过祂自己生命的恩赐改变了历史。祂没有等到我们已经完美才爱我们,而是自由地将自己献给了我们。圣德莫非就是保存这份无偿的恩赐。」[1]

也许我们经常自问:为什么天主不让自己更加清晰地被认识,为什么祂不更大声的宣讲?我们可能甚至感受到想反抗祂这种举止的诱惑,并尝试「纠正」这种行为。本笃十六世曾告诫我们要抗拒这种诱惑:「当上主在山上将律法交给梅瑟时,在山下的百姓却在做违法的事。以色列人再也无法忍耐痴痴等候,也无法忍受他们中保的缺席,于是就转向亚郎。『百姓见梅瑟迟迟不下山,就聚集到亚郎跟前,对他说:「起来,给我们制造一尊神像,在我们前面引路,因为那领我们出埃及国的梅瑟,不知道遭遇了什么事。」』(出32:1)与这位隐而不见的天主共行的长途跋涉,令他们疲惫不堪。如今,他们的中保梅瑟也不见人影,于是人们大声疾呼要求一个有形象存在的天主,也因而他们在亚郎熔化了的金属而铸成的牛犊中,发现了一个可被人利用、操控、触手可及的神。这是信仰旅程中持续不断的诱惑:借着建构一个易被领悟渗透的『神』,符合自己的打算和计画,而去逃避神圣天主性的奥秘。」[2]

我们不想让自己成为这种诱惑的牺牲品。我们希望在每天遭遇的情况中、在周遭的人群里,在经常领受的圣事内-特别是和好圣事与圣体圣事,去崇拜、惊叹那隐藏的天主。我们希望在我们这个由耶稣亲手书写了满是情感和希望话语的世界中与祂相遇。因此,我们请求祂帮助我们能理解祂如此行事的原因,赐给我们智慧,去珍视祂极其尊重我们的自由的这个奥秘。

当天主似乎太「脆弱」时

我们或许会发现自己对这种神圣天主性的行事之道不大满意。我们可能会认为,这种沉默让天主的「权利」轻易被践踏,实在是太冒险了,也显得祂太脆弱了。但是,在祂恩宠的助佑之下,天主确实赋予了我们所需的自由,去选择各自不同的道路。如果我们冒犯了天主,那不是因为祂太脆弱。相反的,在与我们建立的关系中,祂非常信任、极为自由。我们没能给予祂堪当的爱情、似乎是「易如反掌」之举,但事实上这是因为祂想「把祂自己的心放在地上」,好让我们踩踏时感到轻柔。我们对自己所造成的伤害,比我们冒犯吾主,更令祂伤神。耶稣告诉那些在祂去加尔瓦略山途中遇到的妇女说:「耶路撒冷女子!你们不要哭我,但应哭你们自己及你们的子女。.」(路23:28)

在福音犯奸淫时被捉住的妇人场景中,我们看到耶稣既不对犯罪的妇人,也不为那些对祂设下圈套的指控者们发怒。就算我们在心中,不留半点空间给祂,祂也不会离开我们、背弃我们。天主总是悄声地在我们身边,隐藏在圣事中,满怀希望我们能够尽快的让祂再次圆满地寓居在我们的灵魂中。

的确,由于耶稣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示爱,我们很可能经常令祂失望。祂甚至心甘情愿地承受我们在祂心中造成的巨大伤痕,只要是那伤口能成为让我们进入、安歇在祂圣爱中的门。耶稣向我们保证:「因为我的轭是柔和的,我的担子是轻松的。」(玛11:30)但是,我们仍可能无法欣赏如此无限的美善,甚至可能会不经意地以不信任的态度回应祂。圣施礼华说,人们经常「砸碎了柔和的轭,抛弃了负担;抛弃了圣德、正义、圣宠、仁爱、和平,琳琅满目的负担。他们憎恨仁爱;嘲笑天主的善良,善良到不愿召唤祂的天使大军来支援祂。」[3]

善用和好圣事

回到圣殿的场景,尽管我们看到这名妇女未能珍惜自己的尊严,她的指控人也无法认可她是天主的女儿。但是基督以另一种眼光望着她。耶稣的视野与我们的视野真是天壤之别!「祂今天对我、对你,对我们每个人说:『我爱你,而且我将永远爱你。你在我眼中是宝贵的。』」[4] 圣女大德兰吐露她的心声:「我的基督,我常常想着,祢的双眼是多么和悦、幸福地注视着那些爱祢的人,当祢,我的至善,愉悦地以爱凝视着他们时。我认为,即使只有一次这么温柔的眼神,投注在属于祢自己的灵魂上,那么为祢多年的服务就值得了。」[5] 基督的凝视不是肤浅的,而是充满希望、深邃、善解人心的神情。「在你内心有任何东西值得你爱上之前,听着你在不讨人喜欢的时候,怎样被爱;听着你在笨拙丑陋的时候,怎样被爱。你是先被爱的,为了让你值得被爱上。」[6]

在和好圣事中,我们意识到,对耶稣来说,悔改足以让祂相信我们爱祂。就伯多禄和我们而言,这已足够:「主啊!一切你都知道,你晓得我爱你。」(若21:17)当我们以圣事所赋予的有形言语和姿势接近告解亭时,我们便是在对耶稣说:「我再次冒犯了祢,因我再次寻求除祢之外的幸福;我拒绝了祢的爱。但是,主啊!祢晓得我爱祢。」然后,像那位妇人一般,我们听到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若8:11)我们充满了平静。

如果我们有时认为天主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来防止我们冒犯祂,我们应该要了解,是祂让我们更轻易的被祂宽恕。教会的一位教父把这些话放在耶稣的唇上:「这个十字架不是我的刺伤,而是死亡之刺。这些铁钉没有让我遭受痛苦,它们增加了我对你们的爱。这些伤口并没有致使我哭泣;相反的,它们让你们更深入我的心里。我被撕裂在十字架的肉身,以全然伸展的心拥抱你们所有人;然而我的苦难并没有增多。我淌尽的血对我来说也非损失,反而是为你们无价的付出。」[7]

因此,当我们看到天主是多么悉心周到,怀着何等的爱情对待我们时,我们希望以同样的方式回应祂。只要想到自己有滥用这份信任的可能,就使我们感到痛苦不堪。我们不想让这份神圣「贬值」,成为不过是在某时刻实践的惯例而已。耶稣以祂的宝血赢取了和好圣事,我们也要借着我们的行动表达感恩之情。我们希望始终专注于天主的宽恕,藉以移除任何的障碍,阻止我们意识到天主慈爱的注视,及祂对我们未来所怀抱的希望。

耶稣的弥撒就是我们的弥撒

圣多玛斯阿奎那以此方式表达基督在哥耳哥达所赢回的赎价:「基督藉基于爱和听命的受苦受难所呈献于天主的,大于为补偿全人类的侵犯或得罪所需要的。第一,基于祂受苦受难所本的伟大的爱。第二,基于祂为补赎所牺牲的尊贵生命,因为这生命是天主的和人的生命。第三,基于祂所受苦难的普遍和所受痛苦的剧大。」[8] 我们之所以能奉献如同是我们自己一样的救赎祭献,是因为基督每天在弥撒圣祭中,都再次成为我们的祭献。圣施礼华喜欢说:这是「我们的弥撒」,我们每个人和耶稣的弥撒。[9] 如果我们愿意的话,是多么容易成为共同救赎者!与祂一起,改变历史的途径是多么轻而易举!

圣奥思定在评论我们前述的福音场景时,说道:「独自剩下他们两人:可怜的女人和慈悲救主本身……当其他人都走开后,留下那个女人独自一人时,祂抬起头来注视着那个女人。我们听到了正义之声,也让我们听听仁慈之音。」[10] 那个女人在她的挣扎奋斗中,不再孤独。她将永远感受到耶稣伴随着她的目光。

当我们感受到耶稣慈悲和爱的目光时,我们永远不愿再让自己与祂分离:「我已尝到祢的滋味,我渴望死于饥渴。」[11] 于是,当祂亲临于圣体圣事中时,我们愿以悉心、尊敬的态度款待祂,是多么的自然!这不仅仅是举止得宜或礼貌上的问题,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真正的情感,透过我们如何在圣体圣事中领受祂、我们在圣体柜前的静默、和在我们行跪半膝礼的虔敬中展现出来。这些都是回应我主倾注给我们每个人如此丰厚的大爱的良机。也是我们经常在诵念神领圣体时,向圣母祈求的内在纯洁的标记。

在弥撒圣祭中,我们特别深刻的体验到:「当祂彷佛在向我们要求些什么时,其实上是祂在赐予我们恩惠。不是我们在帮忙祂,反倒是天主照亮了我们的生活、使它充满意义。」[12] 我们要多么感谢天主,如此明确地将圣德注入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很容易认清自己,就像那位妇人一样,耶稣以崭新的希望派遣我们:「去罢!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若8:11)这是那位妇女所能获得的最大喜讯。耶稣告诉她,罪恶不是不可避免的;这并非是她的命运,也并非下了定论。现在没有人判她的罪,为什么她要判自己的罪呢?如今她恍然大悟,在耶稣的鼓励支持下,她能返家,让她的丈夫和自己都幸福快乐。

迪戈扎比迪亚(Diego Zalbidea)


[1]方济各,圣诞夜弥撒讲道,2019年12月24日

[2]本笃十六世,接见,2011年6月1日

[3]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185

[4]方济各,圣诞夜弥撒讲道,2019年12月24日

[5]圣女大德兰《依依吾主前》14

[6]圣奥思定,讲道142

[7]圣伯多禄金言,讲道108

[8]圣多玛斯阿奎那《神学大全》III,q. 48,a. 2

[9]圣施礼华《道路》533

[10]圣奥思定《论圣若望福音》33,5-6

[11]圣奥思定《忏悔录》第十章,38节

[12]范康仁蒙席,Light To See,Strength To Want to,published in Aleteia,2018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