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并不孤单、教会生气蓬勃』

教宗本笃十六世正式上任

“我们并不孤单、教会生气蓬勃”在这个充满希望的信念中,在35万信友的热情欢迎和无数人的祝贺下,教宗本笃十六世正式上任成为伯多禄的第264位继承人。昨天举行的就任大典庄严隆重,本笃十六世教宗在礼仪中接受了白羊毛披带和渔夫伯多禄戒指,正式担起领导、照顾天主羊群的重担。

在这篇大家期待的讲道中,教宗先回忆他所敬爱的前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而说,虽然在先教宗离开後我们有被遗弃的感觉,但“我们绝不孤单”。而先教宗也不是单独跨过进入生命的门槛,凡有信仰的人,无论生前死後,都不会孤单,因为有历代圣人,他信仰中的朋友们陪伴他。教宗转而说到他自己,他说:“现在,我这弱小的天主仆人必须承担起这个闻所未闻、超过所有人性能力的重担,我怎能承担?”而刚才颂念的诸圣祷文令教宗心感安慰,因为他更加确知他并不孤单,天主的圣人们要保护他、支持他、带领他。还有,“可爱的朋友们,你们的祈祷、你们的宽容、你们的爱、你们的信德、你们的希望,要陪伴我。”教宗补充说:“我们大家都是圣人团体的一员”他也强调:教会是活的,因为基督是活的,因为基督真正复活了。教会不仅是活的,而且是年轻的,它给世界带来前途。

教宗在讲道中也谈了他担任普世教会牧人的职务。他说:“我治理教会的真正计画,是不照我自己的意愿、不遵循我自己的想法,而要与整个教会一起聆听天主的旨意,由他来引导我,这样,便是由他自己在这个历史时刻来带领教会。”接着,教宗解释了作为伯多禄继承人和罗马主教领受白羊毛披带和渔夫伯多禄戒指的意义,就是要带领天主的羊群,寻回迷失的羊,将羊放在自己肩上。教宗说,今天的人类是迷失的羊,天主的圣子不能忍受人类迷失,他不肯将人类抛弃在如此悲惨的境况中,因而他舍弃了天上的荣耀,去寻找迷失的羊,也就是人类,并照顾人类,一直到他被钉在十字架上。教宗指出,基督的忧心,应该对牧人有所激励。他於是列出今日人类生活的许多不同沙漠,如贫穷、渴、被遗弃、孤独、爱被摧毁、不认识天主、失去对尊严的良知。此外,还有内在的沙漠。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上的资源无法再用来建立天主的乐园,让所有的人都能在其中生活,而只被强者利用来剥削和摧毁。

而教会的职责则是将人类带出沙漠,引导他们到生命之地,引导他们走向天主。至於牧人的特性,其中之一,是爱天主托付给他的人类,因为基督曾说: 养我的羊群。教宗请大家为他祈祷,使他对羊群的爱日益增加。

教宗在谈到渔夫伯多禄戒指的意义时指出,今天的教会和伯多禄的继承人,应该划到深海,为福音、为天主、为基督赢得人灵,使他们获得真的生命。

在这篇内容极为丰富、意义既深且广的精彩讲道中,其中有两个要点是他特别强调的,那就是关於他在弥撒大典中接受的作为教宗的两个标志,一个是羊毛肩带,另一个是权戒。现在我们把教宗对自己身上穿戴的这两个物件的意义的说明介绍给各位分享。

在分别阐述这两个物件之前,教宗先作个引言说:“亲爱的朋友,在这个时刻,我没有必要提出我的治理方案。我的任务的某些特徵我已在四月二十日星期叁的文告中表达出来了;将来还会有机会进一步说明。我治理教会的真正方案就是不奉行我的意愿,不随从我的思想理念,而是与整个教会一起聆听上主的话和意愿,让他来引导我,这样就是他在我们历史中的这个时刻在引导教会。与其说明治理方案,我倒愿意设法简单地解说一下礼仪上象徵肩负伯多禄职务的两个标志;再说,这两个标志也正反映出今天弥撒读经所表明的”。

教宗先阐述羊毛肩带的意义说:“第一个标志是用羊毛织成的、放在我肩膀上的肩带。这个罗马历任的主教从第四世纪就开始穿戴的极为古老的标志,可以被视为基督的轭的形象,它是这座城的主教、天主众仆人之仆肩负在自己肩上的。天主的轭就是我们所接受的天主的圣意。这个圣意不是压制我们、夺取我们自由的外在重担。认识天主所要的,认识哪条是生命的道路,这原是以色列的喜乐,原是以色列的巨大优惠。这也是我们的喜乐:天主的圣意不使我们异化,而在净化我们,即使净化有时也令人感到痛苦,但它却把我们引回自己。这样,我们 不但服侍天主,也为全世界和整个历史的得救而服务”。

教宗继续解释说:“其实,肩带象徵的意义更为具体:羔羊的毛意味着牧人扛在肩膀上,把它带到生命泉水边的迷失或生病软弱的羊。牧人在旷野寻找的那只迷失的羊的比喻,为教父们来说,乃是基督和教会奥迹的形象。我们整个人类乃是迷失在旷野,找不到路途的羊。天主之子无法忍受这个,他不能让人类遗弃在这样的可怜境遇中。於是他跃身而起,丢下天堂的光荣去找回那只羊,跟随它直到被钉死十字架上为止”。

教宗又说:“基督是善牧,他为羊群舍弃了生命。羊毛肩带首先就是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被基督扛在肩膀上,但同时也邀请我们彼此担当。这样,羊毛肩带就是牧人使命的象徵。…基督神圣的焦虑必须支配牧人的心,对他来说,无数迷失在旷野的人并不是无关紧要的事。而旷野也有多种样式,有贫困的旷野,有渴的旷野,有遭遗弃、孤独、失去爱的旷野,有看不见天主的旷野,有心灵空虚,不再有人性尊严和生活意识的旷野。世界上外在的旷野越来越多,因为内在的旷野变得如此辽阔。为此,地上的珍宝不再为建造人人都能生活其间的天主的花园服务,而是为剥削人和毁灭的权势做犬马。整个教会和它的每位牧人都必须效法基督,起步动身,把世人带出旷野,走向生命之地,走向天主之子的友谊,走向赐给我们圆满生命的天主”。

教宗继续解释羊毛肩带说:“羊还有另一种象徵,在古代东方的习俗中,君王常把自己比作他的人民的牧人。这是君王权力的形象,一种冷酷的形象,老百姓只是任凭君王宰割摆布的羔羊而已。至於众人类的牧人,永生的天主,他自己却成为羔羊,站在羔羊的一边,站在那些遭蹂躏被屠杀者的一边,正因为这样,他显示自己是真正的牧人。耶稣自己曾说:‘我是善牧,…我为羊舍掉我的性命’。所以,救赎人的不是权力,而是爱!这是天主的标记:他自己就是爱。多少次我们渴望天主巴不得显得更强大有力,狠狠的打击邪恶,摧毁邪恶,缔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各种讲求力量的思想意识都如此自许,都认为理应当摧毁那些足以反对人类进步和解放的事物。我们为天主的忍耐感到难受,其实我们都需要天主的耐心。自己成为羔羊的天主告诉我们,世界是被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所拯救,而不是被那钉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人所救赎。世界是被天主的忍耐所救赎,被人类的不忍耐所毁灭”。

教宗又说:“基督给伯多禄说:‘你牧放我的羊群’,他这个时刻也对我如此说。牧放意味着爱,爱意味着随时准备受苦。爱意味着带给羊群真正的益处,意味着用天主的真理和天主的圣言滋养羊群,用天主临在滋养他们,他在至圣圣体圣事中把自己赐给了我们。亲爱的朋友,在这个时刻,我只能够说:请你们为我祈祷,叫我学习越来越热爱上主。请你们为我祈祷,好叫我学习越来越爱上主的羊群,也就是你们、圣教会、你们个人和全体。请你们为我祈祷,使我不致於因为遇到豺狼,害怕而逃脱。我们也彼此代祷,好使上主忍受我们,而我们也学习彼此担当忍受”。

正在行就职大典的新教宗本笃十六世接着讲到他当时接受的第二件标志,伯多禄渔夫的权戒。他说:“第二个在礼仪中象徵就任伯多禄职位的标志是接受渔夫的权戒。我们在福音中听到有关伯多禄被召叫当牧人的这段记载,是跟着另一段捕鱼丰收的记载而来的。经过一整夜撒网但捕不到一条鱼之後,门徒们看到复活的上主在岸边。上主叫他们在回到湖中捕鱼,结果渔网满得拉不上来,总共有一百五十叁条大鱼。鱼虽然那麽多,网却没有破。耶稣在世与他的门徒们生活到结束之际的这段记载,符合早先的另一个记载。那时门徒们也整夜没有捕到半条鱼。耶稣於是叫当时尚未被称为‘伯多禄’的西满把船再次筏到深处。西满令人惊讶地回答说: ‘老师,我就按照你的话撒网!’。就着样,耶稣交给西满一个使命:‘不要害怕!从今以後,你要成为渔人的渔夫’。今天,上主也告诉教会和宗徒的继承人把船筏向历史汪洋中的深处,并下网,为福音、为天主、为基督、为真正的生命赢得众人”。

教宗继续解释说:“教父们对这项特殊的任务也作了很特别的注释。他们这麽说:被创造在水中生活的鱼,如果离开水,非死不可。鱼被捕上岸来,脱离生活的基本要素,为的是要滋养人。然而,渔夫的使命正好相反。我们人被投在痛苦和死亡的咸水中生活,在没有光线的大海中生活,那是违反人的本性。福音的网把我们拉出死亡的水,并把我们带到天主真光的美丽中,带到真正的生命。跟随基督的渔人的渔夫的使命正是如此,他必须把人从使人异化的咸水的大海中带到有生命的地上来,带到天主的光明中。我们的存在正是如此,就是要把天主指示给人。只有看得见天主的地方,那才开始有生命。只有当我们在基督内与永生的天主相会,我们才认识什麽是生命。我们不是进化中偶然毫无意义的产物。我们每个人都是天主特定思想中的成果。我们每个人都是受到愿意、被爱、而且需要的。再没有比被福音和基督所爱更美好的事。再没有比认识基督并把与他的友谊通传给他人更美好的事。牧人和渔人的渔夫的任务看来可能经常是艰辛的,却是美丽和伟大的,因为毕竟是在为喜乐、为愿意进入世界的天主的喜乐服务”。

讲解了羊毛肩带和伯多禄渔夫的戒指的意义之後,教宗本笃十六世回忆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说:“此时此刻,我回想到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二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此圣伯多禄广场就职那一天。当时他所说的话至今仍然在我耳边缭绕。他说:‘你们不要害怕,向基督打开、甚至完全敞开大门!’。当时教宗向全世界强有力的人说话,那些人担心如果让基督进入,并准许宗教信仰自由,会夺去他们的部分权力。的确,基督会带走他们的某些东西,那就是腐败的统治,权利和专横的混乱。但决不会带走任何属於人的自由、人性尊严、以及正义的社会的事物”。

教宗最後激励青年说:“可爱的青年们,今天我愿意以个人长久的生活经验告诉你们:不要害怕基督!他不带走任何东西,他赐给一切。谁奉献自己给他,必接受百倍的回报。是的,你们向基督打开,甚至敞开大门,这样你们就会找到真正的生命。阿们!”。

梵蒂冈电台讯,2005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