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的信(2010年9月)

從基架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流溢出所有天主施與人類的恩寵」,監督如此提醒我們。因此,我們必須「在我們心中和所作所為上合一我們自身於聖十字上。」

我至愛的孩子們,願耶穌為我看守我的兒女們!

一如每年,我們在這個月的月中慶祝光榮十字聖架節,驅使我們充滿了感恩之情去默想那神妙的事實: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1]

天主聖言降生成人,取了奴僕的形體,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2]為了救贖我們。也因此,我們舉目仰望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那位,我們朝拜祂,祂扛下世界的罪,並賜給我們永恆的生命。而教會邀請我們驕傲地舉起這光榮的十字架,好讓世界可以看到那位被釘者為了人類、每個男女所展現至極限的愛。她邀請我們去感謝天主,因為來自那棵帶來死亡的樹,生命再現新生。[3]

自從吾主啟發我們的父親去更深入地了解我們被召喚將基督的十字架舉揚在所有正當人類活動頂端之後,這慶節對於主業會內天主的孩子們,具有特殊的意義。聖保祿贈與厄弗所的基督徒一句座右銘:Instaurare Omnia in Christo: 貫注耶穌之神於萬事萬物,推崇基督之尊為宇宙中心。「當我從地上被舉起來時,便要吸引眾人來歸向我。」藉其降生成人,藉其在納匝肋的勞工,藉其在猶太及加里肋亞地區的講道和奇蹟,藉其死於十字架上,藉其復活,基督成為宇宙的中心,萬物的首生者與上主。[4]所以我們能夠合作於眾靈魂的救贖,吾主也提供我們日常工作,藉由祂的恩寵,我們必須以人性的完美、服務的精神和正直的意向去工作,試著將它轉化為祈禱。

所有天主賜予人類的恩寵源自於基督的犧牲。因此除非我們充滿愛心,且有效地將自己與十字聖架結合,我們是無法擁有超性的生命,或分享耶穌救贖的使命。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將彌撒活得栩栩如生,因為在彌撒中,從聖事也是真實的角度來看,我們處在加爾瓦略的神聖犧牲中;也促使我們愉悅地接受在世旅程遭受的困難和磨難,更甚,自動自發地在每天的小事情上尋求刻苦和補贖。「擁有十字架是多麼喜悅啊!」教會的聖父如此宣稱。「誰擁有十字架便是擁有寶藏」。[5]然而若混淆十字架為哀傷、聽天由命,或憂鬱的觀點,便犯了嚴重的錯誤,因為恰恰相反:十字架帶給我們、引領我們趨向喜樂,也就是在基督內,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6]

自從天主進到聖施禮華的靈魂內以後,他就學到了許多與犧牲相關的事,天主從很早就為了要托付給他的任務 — 創立主業會而預備他。他總是滿懷感激地接受各樣的磨難和痛心的事件,縱使有時他並不能了解它們。受到聖神的驅使,他很快便能深入地察覺十字架是如何宣告,並且總會宣告,保證他使徒任務超然的成效。

這種抱超性態度來接受痛苦的壯舉,正是最偉大的勝利凌駕一切可被征服的。耶穌藉其死於十架上,一舉征服了死亡。天主從死亡中引出生命。天主子女的態度,並不是對可能發生的悲慘命運因循苟且,而是充滿預嚐勝利滋味者的成就感。因基督凱旋之愛的名義,我們基督徒應當走向世界,通過我們的言行,播種和平與喜樂。我們應當戰鬥,和平地戰鬥,向一切邪惡,不義,罪惡開戰。這樣我們才能喚醒世人:人類遭遇的厄運,不是註定不變的。唯有天主的聖愛,天主藉耶穌聖心所顯示的聖愛,才能為人類贏得光榮的精神凱旋。[7]

十字架愉悅的果實在9月15日痛苦聖母的禮儀紀念日可再次被發現。教會邀請我們去默想瑪利亞,偕同她的聖子 - 為了愛被釘在聖木上,為了我們的罪而死的那位。在這時天主聖意已帶她至哥耳哥達,而原因之一是讓耶穌能將眾人托付給祂母親照顧:女人,看,你的兒子![8] 祂如此告訴她。而她,在哀痛欲絕中真實地接納了我們,因為她也聽見了吾主對若望說的話:看,你的母親![9] 隨著耶穌之死,我們新生於恩寵的生命,與天主合而為一、與聖母活躍合作的新生命。

許多聖人和神修作家都強調一個重要性,就是如果聖母在耶穌於白冷城誕生時,免去了分娩的肉體疼痛,在我們精神的誕生時,卻並非如此。「瑪利亞的普世母性,在迦納婚宴和加爾瓦略的『女人』,令人憶及厄娃為『眾生的母親』(創3:20)。然而,後者促使罪惡進入這世界,而新厄娃瑪利亞,在救贖的援救工程中攜手合作。(…) 從此任務的觀點來看」,若望保祿二世解釋:「聖母被要求做出痛徹心扉的犧牲,接受她獨子的死亡(…) 她『首肯』這項計畫,因此是贊同基督的犧牲,她為承行天主的聖意而慷慨地接受。縱使如果在天主的計畫中,瑪利亞的母親身份從一開始就注定要擴及全人類,也僅有在加爾瓦略,藉著基督犧牲的效能,此普世性的幅度方才顯露。」[10]

我的女兒和兒子們,我們為人靈的工作會結出豐盛的果實,如果我們徹底地與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結合,並且以安祥和喜悅的精神,緊緊依侍著痛苦聖母。救贖工程之勝利完成,恰恰是在耶穌釘在十字架上死於恥辱與光榮之時。這「對於猶太人是一塊絆腳石,對於外邦人士荒誕愚妄」。但是,這就贖工程將按天主聖意繼續進行,直到吾主的日子到來為止。同耶穌聖心心心相印而生活,就必認識:我們同祂一樣,也是被派遣來「拯救所有罪人的」,就必清楚意識到:我們自己更日益需要信賴天主的仁慈。結果,我們便會培育一種強烈的渴望:同基督一起作祂的偕同贖世者,同祂一起拯救天下所有人靈,因為我們即是而且願作基督其人,ipse Christus:「祂把自己交出來,作為眾人的贖價」。[11]

這是耶穌的門徒從基督宗教的開始就追隨過的道路。仰賴十字架的力量,散播基督的訊息給他們遇到的人,而那些人通常是遠離天主的。藉著天主的恩寵和那些初期基督徒的堅持不懈,便為這異教世界帶來了令人驚歎的皈依。

9月21日那天我們紀念十二位宗徒之一的聖瑪竇,根據傳統,在他寫完瑪竇福音後於波斯殉道。他本身直接受益於救贖主對人靈的熱忱,當耶穌在他還是稅吏時 — 對於大多數猶太人而言,稅吏是公開的罪人,召叫他跟隨祂。本篤十六世說,根據這些參考資料,首先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耶穌不拒任何人於祂的友誼之外。確是如此,特別是當祂在瑪竇-肋未家中的餐桌旁,對於那些看見祂同一些聲譽不佳的人交往而表現震驚的人,祂作出重要的陳述:「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瑪2:17) 福音的好消息正是由此構成:給罪人提供天主的恩寵![12]

基督的表率將永遠是祂所有門徒使徒工作熱忱的激勵。我們也生活和工作在社會內,這社會不幸地 — 我並不是感傷戲劇化 — 許多人對天主一無所知。另一些人在這塵世旅程中彷彿不認識祂,背離祂的誡命和教導。我們必須去接觸這些所有的人,帶領他們接近吾主。我記得我們的創辦人是多麼喜出望外地接獲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的訓導,眼見它如何以更新的強度,關懷將真理帶給那些走在基督道路以外的人,因我常渴望所有的人都得救。[13]我們確實能夠說,在現今的情況下,那深得聖施禮華之心的ad fidem(使外教人皈依)使徒工作的範圍已格外地擴展開來。

在我們和同事們相處時,不要讓自己在各式各樣的人之中產生分別心。就如同聖施禮華孜孜不倦地重複,我們不排除任何靈魂在愛德之外。不僅如此:我們應該以極大的熱情對待那些離天主最遠的人。我們的父親有一次說:基督的敵人因為祂和罪人作朋友而攻擊祂。當然祂會這麼做!而你也應該!要不然,我們如何能去感化他們?我們如何能帶他們到神聖的醫生那兒?

我們自然會成為罪人的朋友!你能和那些人做使徒工作,只要你們的友誼不會危害你的內在生活:只要你有充分的靈修溫度去提升其他人,而不致失去自己。

是的!與罪人作朋友,真正的朋友:以你的祈禱,加上以和藹、誠摯,不自私自利的方法對待他們,但是要確保所有那些並不會危害到你自身的靈魂。[14]

對於每個無論基於什麼理由而遇到的人,我們必須在內心燃起使徒工作的真切飢渴,切望去幫助他們更接近耶穌基督。我們有責任去向所有人傳遞那燃燒我們的天主之愛的熱火。也因此,無論何時當我們遇到某個人,我們必須馬上問問自己:「我如何能夠鼓勵這個人更接近天主?我可以給他們什麼建議?我能夠講什麼話題幫助他們更加了解基督徒的教導?」

這是自然而然的言行之道。教宗本篤十六世解釋任何發現基督的人必須帶領其他人趨向祂。無比的喜悅不能私藏,必須傳遞下去。[15]這是世世代代吾主忠誠的追隨者們的表現。聖額我略講道:「當你發現讓你受益的事時,試著帶其他人去那。因此你應該希望其他人和你一起走在天主的道路上。如果要去廣場,或是去澡堂,你遇到某個閒暇的人,定會邀請他和你一起去。將這個塵世的習俗應用在靈修的領域吧,當你去天主那時,不要獨自一人」。[16]

我已經告訴你們,我如何再次經歷我們的父親在厄瓜多爾的那些日子,耗盡自己,當體力用完了時仍毫不抱怨;在祕魯,他請求瑪利亞和若瑟的助祐,更專注地在聖體內和耶穌對話;而在巴西,他驚豔於居住在那的各色人種,為天主,他們都是豐收的希望。

幾天前,我受邀於波蘭托倫的主教,參加了奉獻教堂給聖施禮華的典禮,並在那教堂內供放了他的聖髑。眼見對我們創辦人的敬禮散佈於世界各地、喚醒了無數人靈在日常生活中聖化自己的渴望,帶給我極大的喜悅。請同我一起謝恩。

也要為你們Associate獨身會員弟兄們祈禱,我將於9月5日在托勒斯特授予他們司鐸職。繼續每天的祈禱,緊密地與我的意向結合,為了教宗、主教和全世界的神父們。

我以深情祝福你們,

你們的父親, + 浩偉 索林根,2010年9月1日

──

[1] 若3:16

[2] 參斐2:8

[3] 本篤十六世,講道,2008年9月14日

[4]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105

[5] 克里特聖安德勒,Sermon 10 on the Exaltation of the Holy Cross (PG 97, 1020)

[6] 參格前1:23

[7]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168

[8] 若19:26

[9] 若19:27

[10]若望保祿二世,公開接見,1997年4月23日

[11]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121

[12]本篤十六世,公開接見,2006年8月30日

[13]聖施禮華《天主之友》226

[14]聖施禮華,默想筆記,1954年4月15日

[15]本篤十六世,講道,2005年8月21日

[16]聖額我略,Homilies on the Gospels, 6, 6 (PL 76, 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