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的榜樣(八):瑪爾大與瑪利亞

瑪爾大和瑪利亞,還有她們的兄弟拉匝祿,使主耶穌在他們的家中感到受歡迎。

以行為來印證的信德
有欽崇行為的信德


福音給我們記述主耶穌遊走巴勒斯坦各處。在其中,有不少人與祂相遇。可悲的是,有些人認不出這位富同情心、有吸引力、超凡的人就是天主聖子。而其他人卻相信了祂,且歡迎了祂。他們當中包括那些在加里肋亞見過祂顯奇蹟的人[1],還有許多沒有在福音中留下名字的人。在那些向基督說「願意」的人中,我們找到十二宗徒、匝凱,還有那個百夫長。在這一系列的文章中過去的幾篇,我們默想了當中一些人留給我們的信德的榜樣。現在,我們看看瑪爾大和瑪利亞,她們有著得以款待主耶穌的奇妙福氣。

瑪爾大「把耶穌接到家中」[2],是出於對主信德的表達和成果。瑪爾大相信了耶穌。她不只給主打開了自己的家門,也打開了自己的心扉。正如祂向瑪爾大所做的,主耶穌也邀請每個世代的男女打開心扉讓祂進來。天父那永恆的聖言化身成人,降來與我們、祂的兄弟姊妹們見面,希望我們歡迎祂。我們只需做的,就是以信德來接待祂。正如天主教教理所教導的,信德就是我們對那位向人啟示自己,並把自己賞賜給人的天主的回應。[3] 信德意味著給基督敞開自己的門,歡迎祂到我們的家中,與祂同桌吃飯;信德意味著讓祂進入我們靈魂的最深之處。這就是瑪爾大、瑪利亞、和拉匝祿一家在伯達尼所做的。透過效法他們,我們也可以分享天主的親密。「信德使我們預嘗榮福直觀的喜悅和神光,那是我們在此世旅居的目標。那時我們將會『面對面地』看見天主,看見祂『實在怎樣』。所以,信德已經是永生的開始。」[4]

以行為來印證的信德

信德要人全然信賴天主,並在天主內捨棄自己,這是人成義的開端。信德也涉及要人接受一些當信的真理。同時,信德——如果它是真實的——是透過愛德行事來發揮功效的,[5] 是要藉由具體的愛德工作而顯示出來,因為與基督相遇「使生命有一個新的起點,因而有一個決定性的指引。」[6]「天主子在納匝肋的耶穌身上降生成人,我們對祂的信仰不會使我們脫離現實,反而使我們領會現實最深層的意義,並體會到天主是那麼愛這個世界,怎樣不離不棄地引領世界歸向祂。這樣,基督徒更投入、更熱切地在世界中生活。」[7] 瑪爾大歡迎了主耶穌,且為侍候祂而忙碌不已,藉此顯示她對主的信德和依賴之情。[8] 她不但相信耶穌,而且也讓祂進入自己的生命中,以行動來承認祂是主宰,又以具體的善行向這位來自天上的貴客表示尊敬。

瑪爾大的態度給我們顯示,我們對天主的回應不應只是理性或情感的事,也要以行為來表達。當一個人接受了那位把自己啓示給人的天主時,信德就會影響他生活和行動的各個方面。所以,出於愛心的善行為得救也是必需的。面對有些人可能會聲稱自己有信德卻沒有行為,聖雅各伯宗徒寫道:「把你沒有行為的信德指給我看,我便會藉我的行為,叫你看我的信德。」[9] 行為幫助增加人靈的成義。[10] 正如天主教教理所教導的:「誰不犯違反信德之罪,信德的恩寵就常存留在他內。但是『信德沒有行為也是死的』(雅 2:26):缺少了望德和愛德,信德並不使信者與基督完全結合,也不使他成為基督身體上生活的肢體。」[11]

由此,正如基督以行動展示了對祂的天父的愛,我們身為基督徒、天父的好子女,也必須以熱愛承行天主的聖意來印證我們的神聖父子關係是真實的,並致力使它成熟。只是口口聲聲說我們信仰天主,棄絕自我以成就主旨,是不足夠的,除非我們能夠以行動去證實它:為了愛天主而將工作做到盡善盡美,願意為祂而吃苦,透過具體的行動去表達對他人的愛和關懷,接受病苦和挫折。聖奧思定寫道:「你們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建基於信德,因為義人因信德而生活,而信德藉著以愛德行事來發揮功效。」[12] 當我們去到全能天主的台前交帳時,我們的善行,以望德並為了愛德而做的善工,會伴隨著我們。這正是聖施禮華所說「實用的信德」[13] 的意思,就是藉著愛德來發揮功效,並在天主子女的日常生活中體現出來的信德。

瑪爾大雖然起初抱怨妹妹看來靜坐不動,其實是一個相信耶穌的榜樣。聖施禮華鼓勵我們效法她對主的信賴。「大膽地告訴主你的憂慮,全心打開你的心靈,就算是瑣事也無妨。」[14] 為我們也一樣。我們相信和熱愛天主的真標記,就是我們愛德的行為:我們渴望以愛心去滿全一項具體的虔誠或敬禮的行為,我們對四周的人的愛德,我們工作時所付出的專注,我們為理解和幫助我們所認識的人而付出的努力,還有那數之不盡而充滿我們一整天的事務。這一切活動都應反映出我們的信德,因為它們都是為了愛天主和愛鄰人而開始和完成的。為了愛而做的具體行動,能確認我們的信德的真實性,因為它表示信德正在我們內以愛德行事來發揮功效。

有欽崇行為的信德

工作當然不應取代信德,否則我們會流於行動主義,工作只是為做而做,讓自己忘形於一連串如旋風一般的活動。主耶穌斥責瑪爾大,因為她忘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妳為了許多事操心忙碌,其實需要的惟有一件。」[15] 耶穌在警告我們提防過分集中於自身急切的物質需要的危險時,也重複這個教訓:「因為這一切都是世上外邦人所尋求的;至於你們,你們的父知道你們需要這些。你們只要尋求祂的國,這些自會加給你們。」[16] 為許多事而忙碌奔波,行動主義,是一個我們常常面對的危險。

所以,既然我們想自己進行的活動能充滿對天主的愛的行為,我們就需要以一個專注和默觀的心,去聆聽天主聖言。這正是瑪利亞所做的:「她坐在主的腳前聽祂講話。」[17] 當時的情景我們很容易想像得到:瑪利亞專心致志地凝視耶穌,細嚼著祂的話語。這就是為什麼教會的傳統從她身上看到一個默觀生活的影像。聖施禮華是個默觀者,他鼓勵我們如同瑪利亞一樣,在我們的祈禱中與耶穌交談,完全投入並「被耶穌的話深深吸引」[18]

沒有行為的信德是死的,而沒有祈禱和欽崇滋潤的信德則會枯萎。我們每天從早到晚,都充滿著形形色色的關注事項:需要專注和耗費精力的工作,照顧我們的家庭,關心我們的朋友。但我們要這一切活動都成為我們與主相遇的地方。所以,我們需要在每天找一些時間「坐」在天主的臨在中,在主耶穌前跪下和朝拜祂。在這段時間中,我們不想有任何事情分散我們的注意力,防礙我們專注於主耶穌和專心地聆聽祂。「在任何活動,在世界有任何變化之前,必須先有朝拜。只有朝拜才使我們得到真正的自由;只有朝拜才給我們行為的準則。正因為這個世界沒有指引準則,每個人我行我素的威脅又存在,所以,基本上必須做的就是要強調朝拜,」[19] 強調欽崇。

因此,信德會導致欽崇。信德引領我們去預期我們在天堂永遠與天主一起時的生活將會是怎樣的;它使我們想在今世做天使在天上做的事,藉此光榮天主。有欽崇行為的信德使我們在天主前俯伏朝拜,渴望與祂結合為一。

這就是為什麼信德,即是對天主的信賴和與祂親近,在朝拜聖體中達到頂峰。「當你每天早上領聖體時,上主,我們的天主,需要你說:『主啊!我相信這是祢。我相信祢真的隱藏在至聖聖體內!我欽崇祢,我愛祢!』而當你到小堂拜訪聖體時,要再告訴祂:『主啊,我相信祢真的臨在!我欽崇祢!我愛祢!』這是向主耶穌表達愛意,及每天增長對祂的愛情的方式。然後,你要在整天裡繼續愛祂,要告訴自己:我會盡力使工作做得盡善盡美,以表示我愛那位從聖體龕內看顧著我的主耶穌。」[20] 由此,我們可以明白為什麼聖施禮華稱聖體龕為伯達尼,並鼓勵我們「走進」每一個聖體龕內[21]。透過我們對主耶穌在聖體聖事中臨在的信德,我們能走進聖體龕內,預嚐對天主的直觀。而我們欽崇的精神會引導我們透過在所有活動中所顯示的合一的愛,整天與祂親近。

有一次,有人告訴耶穌,祂的母親和兄弟想與祂相會,祂回答說:「聽了天主的話而實行的,才是我的母親和我的兄弟。」[22] 在伯達尼發生的這一幕也強調這個教導。如同瑪利亞一樣細心聆聽主,也如同瑪爾大一樣將主的話付諸實行,兩者總結了天主大家庭的成員的信德。透過聆聽聖言,以及努力將它實踐出來,我們會成為教會中有生命的成員,而且依靠天主的聖寵,我們會達到這個目標。「為能在信德中生活、成長及恆心到底,我們必須用天主聖言滋養它;並祈求天主增強它;它該『以愛德行事』(迦 5:6) ,以望德作支持及在教會的信德中植根。」[23]

如果在任何時候,這樣做看似困難,或者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做,我們可以從我們的母親瑪利亞身上找到一個榜樣和助佑。她正是最專注地聆聽天主聖言的那一位,而且藉著對天主的聖意說「願意」(fiat),她也是最忠信地將祂的話付諸實行的那一位。在聖母一生中的每一個時刻,信德都是以愛德行事來發揮功效。

[1] 參閱路8:40

[2] 路10:38

[3] 參閱《天主教教理》,26

[4] 《天主教教理》,163

[5] 參閱迦5:6

[6] 教宗本篤十六世,2005年12月25日《天主是愛》通諭,1

[7] 教宗方濟各,2013年6月29日《信德之光》通諭,18

[8] 參閱路10:40

[9] 雅2:17-18

[10] 脫利騰大公會議,《論及成義的法令》,10

[11] 《天主教教理》,1815

[12] 聖奧思定,Enarrationes in Psalmos,32,2,9

[13] 參閱聖施禮華,《道路》317、《犁痕》111、《鍊爐》155、《天主之友》198等章節

[14]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222

[15] 路10:41-42

[16] 路12:30-31

[17] 路10:39

[18]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222

[19] 教宗本篤十六世,2005年12月22日向羅馬教廷講話

[20] 聖施禮華,1970年4月4日的一次聚會中的筆記,載於蔡浩偉主教2004年10月6日的牧函

[21] 參閱聖施禮華,《道路》269和322

[22] 路8:21

[23] 《天主教教理》,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