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所鍾愛、召叫、和派遣的:使命感

「倘若我們讓自己由天主的大愛引導,倘若我們注意祂的感召,留心祂的輕聲指示,那麼使徒工作就會成為塑造成我們的身份的『一種生活方式』。」

一個在今天也是響噹噹的召喚
一個「至關重要的命令」
我們並非是做使徒工作,我們就是使徒!
憑著聖神的力量


宗徒大事錄第五章記述了一個其影響力歷久不衰的情節。宗徒們在被監禁後,一位天使奇蹟式地解救了他們。但是他們沒有逃避那些當權者,反而回到聖殿施教。他們再被拘捕和解送到司祭長前。司祭長們因為又見到他們而感到詫異,就遣責他們說:「我們曾嚴厲命令你們,不可用這名字施教。」宗徒們卻毫不畏縮地回答說:「聽天主的命應勝過聽人的命(宗5:28-29)。」

教會早期的基督徒秉承了這個深切的信念。宗徒大事錄記載了很多事例,而基督教會早期的歷史事蹟也不言而喻。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讀到同樣的、率直的說話:「我們不得不說我們所見所聞的事(宗4:19)。」早期的信友們都暢快地甘願冒受罰,甚至被殺害的危險。他們心內懷著一種連死亡也不能奪去的、也令他們禁不住要與他人分享的歡樂和豐盛的生命。對我們這些兩千年後才來到教會的人來說,一個急切的問題就是:這一切不只是屬於過去的嗎?還是我們也該同樣地生活呢?

一個在今天也是響噹噹的召喚

我們或許會以為我們與早期的基督徒有著很大的鴻溝,因為他們的聖德的深度是我們望塵莫及的。他們與基督—— 或最低限度是與十二宗徒其中的一個—— 的親密接觸令他們幾乎是完美的,讓他們充滿那無論任何人或事都不能撲滅的熱火。可是,只要我們打開福音看看,我們便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和我們一樣,宗徒們往往表現出他們是一群有弱點、有缺失的人。其一:他們沒有讀過書。耶穌與第一批的七十二個門徒一起只不過數星期,就派遣他們出去了(參閱路10:1-12)。然而教會早期的信友們都非常清楚的一件事就是:主耶穌為了他們中的每一個人而死亡和復活,恩賜給了他們聖神,又指望他們在世界各地廣傳祂的救恩。使徒工作不在乎培訓,也不在乎擁有過人的品質。使徒工作只不過是虛心接受基督的召喚,對祂的恩賜持開放的態度,以及以自己的生命去回應而已。或許這就是為甚麼教宗方濟各用聖保祿宗徒的一句說話來提醒我們:「上主已經揀選了我們每一個人,『為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瑕疵的(弗1:4)。』」[1]

教會在每一個時代都明察到自己接受了一個來自基督的召喚,以及一項隨之而來的職務;教會自己就是這個召喚和職務。「教會創立的目的便是為光榮天主父而傳播基督的神國,使人人分享救贖神恩,再通過人使普世導向基督。」[2]這不只是一個美麗的願景、一個發自人的作為。相反,教會「的使命不僅是將基督的訊息和祂的恩寵送給人,還要以福音精神去貫徹現世事物的秩序,使它完美。」[3]換句話說,教會——以及教會內的每一個信友——是基督的使命的延續;基督是天主派遣來到世上的,為了使天主對祂的受造物的大愛得以臨現於普世,並且得以成全。而這個大愛乃源於天主聖神。這個使命之能夠成事,全因吾主從前派遣了、如今又給我們派遣聖神。

因此,我們的生命也是對一個召喚的回應,以及一個在世界中央、為了世界而進行的職務。倘若我們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的神修生活和對使徒工作的看法便會有所不同。吾主從人群中揀選了我們,派遣了我們在俗世中與他人分享我們自己得到了的救贖。「『你們去宣揚福音……我同你們常在一起。』這是耶穌曾說過的,而祂也向你說了。」[4]祂對我、對每一個人說了這句話。在天主的臨在中,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思考以下這個事實:「我是一個基督徒,因為天主召叫了我和派遣了我……。」在天主聖神的鼓動下,我們會從心底裡以聖詠中的話來回應:「我的天主,承行祢的旨意為我所喜愛(詠40:8)。」

一個「至關重要的命令」

聖施禮華在五零年代遊走歐洲各國,探訪那些早期去了當地開展主業團的使徒活動的主業團信友們。「他給和他一起的人主講的下午默想往往以主耶穌對宗徒們說的下述話語為主題:『我揀選了你們,並派你們去結果實……ut eatis(若15:16)。』」[5]它好像是一闋歌詞中的重句,好使耶穌這句話能在他們的心內迴響著。他要他們牢牢掌握這個給他們的生命賦予了意義的真理,以及對其所引申的使命有著敏銳的感覺。「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並派你們去結果實,去結常存的果實(若15:16)。」

我們讀過,也聽過許多關於首批在主業團內跟隨主耶穌的人的故事:在Porta Coeli舉行的第一個學習圈,座落於馬德里Ferraz街的第一間學生宿舍,聖施禮華在西班牙內戰的幾年間保持活潑和深邃的家庭生活,在西班牙國內進行的初步發展,抵步羅馬,在世界各地迅速的發展等等。這些年輕—— 也有不那麼年輕 ——的人跟隨著聖施禮華,察覺到自己是在回應天主一個真確的召喚。他們藉著主業團遇上了耶穌,及發現了一個值得為了它而獻出自己一生的無價之寶:就是基督的大愛。他們的使命就是把這個大愛帶到世界各地,以基督這團愛火燃燒許多人的心。他們感到散播這團熱火的急切性,無須他人提醒他們。正如教宗方濟各所寫的:「善總要向外傳揚。尋求真理和善的真正體驗,會按其本質在我們心內滋長,任何人只要深深體會被釋放的經歷,對他人的需要都會更為敏銳。」[6]

他們中有些人是年輕熱誠的,其他的人或許是較為沉默寡言的。可是他們都確信,在這個年輕的神父和他的工作的背後,是天主的一個清晰可見的聖意。因此,他們都準備好對上主邀請他們放棄一切以跟隨祂說「願意」。他們經歷到聖施禮華常常給他們說的:「你要明白。我的孩子,你不只是一個和其他人聯合在一起去行善的人。那已經很不錯了,但仍是不夠。你是一個使徒,要實踐基督必須服從的命令。」[7]又由於他們全然自願地跟隨耶穌,所以對祂這個命令並不感到煩重。正如聖施禮華也說過的:「這個對於這件事工的天主性的超性信念,會令你們對主業團有著這麼深切的熱誠和愛情,以至你們會非常樂於為了完成它而犠牲自我。」[8]他們不需任何人解釋這些說話:他們自己就親身活出它。

我們並非是做使徒工作,我們就是使徒!

回味這些關於主業團首批成員的往事會令人感動。自從十二宗徒宣教至今已經有許多個世紀了。但是主業團創辦至今則不足一百年。教會自古至今的歷史給我們顯示出,吾主的召喚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在每個信友—— 包括我們 ——的心中迴響著。基督已經以祂的大愛奪得了我們(參閱斐3:12)。我們每一個人都受召去擁抱祂的大愛,讓祂轉化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生命越加以基督為中心,「我們聖召所賦予的使命感,將會隨著我們全然喜悅地自我奉獻而被強化」[9]就會越大。

像教會初期的基督徒一樣,主業團首批成員同樣也找到了基督,並且全心全意地擁抱祂的大愛和隨之而來的使命。他們也看到自己的生命如何奇妙地改變了。在他們身上,我們看見范康仁監督在獲選後不久就提醒我們的事情得到應驗:「我們是自由的,好能愛那召喚我們的天主,那身為愛的天主賜給我們能愛祂和愛人的那份愛。這份愛讓我們很清楚明白自己的使命,『那並非偶而去做的使徒工作,而是憑藉著聖召,慣常性地,將之視為我們一生的理想。』」[10]

充滿我們生活的使徒使命並不是一件有人加諸我們身上的工作,也不是我們自己在各項日常職務中添加的一個差事。它是我們的聖召所給我們顯示的、我們的身分的一個正確的表達:「我們並非是『做使徒工作』,我們就是使徒!」[11]同時,藉由活出這個使命,我們身為使徒的身分就會得以強化。在這裡,我們常常可以從聖保祿宗徒一生的事蹟中吸取到感召。我們從閱讀他的傳教旅程的故事中驚異他往往怎樣徒勞無功而返。例如在他第一次旅程中,當他到了丕息狄雅的安提約基雅時,他被那裡的猶太人所反對,及後更被驅逐出城外。跟著,他也為了保命而逃離依科尼雍(參閱宗,13及14章)。

儘管如此,這位外邦人的宗徒卻從來沒有忘記耶穌在他前往大馬士革途中向他作的、後來他在這個城市內得到確認的召喚。所以,他永不言倦地重複說:「基督的愛催迫著我們(格後5:14)。」縱使在給那些他仍然未見過的人寫的信中,他也無畏無懼地自稱為「基督耶穌的僕人保祿,蒙召作宗徒,被選拔為傳天主的福音(羅1:1)」的人。他的身分就是一個「蒙召作宗徒」的,藉由主的聖召而成為一個宗徒的人。而且他也稱呼他這封書信的受眾為「蒙召屬於耶穌基督的人……一切住在羅馬,為天主所鍾愛,並蒙召為聖徒的人(羅1:6-7)。」聖保祿知道自己是蒙天主所召的,但同樣也深明所有信徒皆如此。[12]他的使命感使他活出超越現世的手足情誼。

同樣,對於「我是誰?」這個問題,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答說:「我是一個天主所鍾愛的、耶穌基督所救贖的、被選為一個使徒的、受召去把自己獲得了的愛分施給許許多多人的人。因此,使徒工作不是我的一件工作,它對我來說是必須的。」當我們確實找到基督時,我們察覺到自己是要成為鹽與光,因此必須在自己所到之處散發味道和亮光。這一個發現「顛覆」我們的神修生活,是無人可以代我找到的。

憑著聖神的力量

當我們在自己生命裡發現上主,當我們察覺到自己被愛,受召,獲選,而且決定跟隨祂時,「就好像一度新光在我們內點亮了;它是一個奧妙的推動力,驅使一個人去獻出自己最高尚的精力,以進行一項日久就會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活動。」[13]

使徒使命的意義,首先就是「一度新光在我們內點亮了」。黑暗和對生命的意義的不明朗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基督給我們作出的邀請使我們能夠明白我們的過去,亦給我們提供一條清晣的、走向將來的道路。耶穌自己在世上的生活也是這樣。雖然人們懇求祂逗留在某一處,但是祂知道祂必須繼續祂的旅程,「因為我被派遣,正是為了這事(路4:43)。」縱使在受難時,祂也保持安靜和自信,站在比拉多前宣認說:「我為此而生,我也為此而來到世界上,為給真理作證(若18:37)。」

以「使命感」來生活的意思就是每時每刻都明認上主派遣了我們去把祂的大愛帶給自己周圍的人。這正是我們受造的目標。意思就是每時每刻都按照這個使命感來決定該做什麼:這個給我們一生旅程帶來清晰的目標的使命感。困難、障礙、挫折或許會出現;黑暗的時刻也會;可是北斗天星會繼續在天上閃耀著。我的生命有一個意義;我有一道亮光指引著我。

這道使命的亮光同時也是一個驅策我們繼續前進的「推動力」。然而它並不是一股人性的力量。當然有時候,我們會感到很熱心,感到有一個熱願去把基督的愛火燃點我們周邊的人。但是任何一個跟隨了上主一段或長或短的時間的人都經歷過,人性的推動力是飄忽無常的。這就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聖人們都曾經有過的經歷。我們只須回味一下真福歐華路的一生就可以再想起這一點。我們知道當他加入主業團後不久,他就無奈地寫信給聖施禮華,告訴他自己的熱情已經消失了。[14]

所以我們永遠不應忘記,我們真正的力量,那促使我們走出自我去服務他人的衝勁「並不是個策略,那是聖神真實的力量,非受造的愛德。」[15]的確,「鼓勵話語總是說不夠的,除非聖神的火在我們心中燃燒。」因此,「為了維持傳教的熱忱,我們需要堅定地信賴聖神,因為是祂『在我們的軟弱中扶持我們。』(羅8:26)但這種慷慨的信賴必須受到滋養,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呼求聖神。」[16]主業團的信友們每天都在彌撒聖祭中,以及在例如玫瑰經和主業團經文裡呼求聖神。

有時候,我們或許會感到有助的,是使用一些特定的禱文,諸如聖神降臨節彌撒聖祭中的繼抒詠,伏求聖神降臨歌,或歷代教會作曲作詞人所流傳下來的各篇聖神禱文之一。在所有這些禱文中,我們懇求聖神來臨,以轉化我們,把主耶穌的行動中充滿著的大愛和力量傾注於我們。我們懇求祂:「慈愛的聖神,人靈的創造者和聖化者,祢在我們內所行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轉化我們,好使我們肖似耶穌。大愛之神啊,求祢幫助我們按著耶穌的模樣改造自己,在思想、言語上、在受苦難時、在行為上肖似耶穌。」[17]

所以,聖神那轉化人靈的推動力會給我們一顆燃燒著的心,好像耶穌的心一樣,而使徒使命就是我們的心所輸送出的血液。漸漸地,它會在我們內成形,成為「一項日久就會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活動。」[18]倘若我們讓自己由天主的大愛引導,倘若我們注意祂的感召,留心祂的輕聲指示,那麼使徒工作就會成為塑造成我們的身分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們再不需要「定志去做它」,也不需要身在某特定的地方或環境中才能做宗徒的事工。正如一個醫生,無論在何時何地(在公車上、在假日、在週末等等時候遇上一個病人),不只是在行醫時,都是一個醫生一樣。我們在任何地方、任何情景中都是一個宗徒。歸根結底,我們簡單地就是:「凡受天主聖神引導的,都是天主的子女(羅8:14)。」重要的是要對師保聖神的行動保持開放,留心「怎樣才能更妥善地完成天主藉聖洗託付給我們的使命」[19],這個讓我們的一生得到成全的使命。

[1] 教宗方濟各,2018年3月19日《你們要歡喜踴躍》宗座勸諭,2

[2] 梵二教會傳教工作法令,1965年12月7日,2

[3] 同上,5

[4] 聖施禮華,《道路》,904

[5] Andres Vazquez de Prada,The Founder of Opus Dei,Vol. 3,236

[6] 教宗方濟各,2013年11月24日《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9

[7] 聖施禮華,1934年3月19日的指示,27。節錄自Historical-Critical Edition of The Way, commentary on point 942

[8] 聖施禮華,1934年3月19日的指示,49。節錄自Vazquez de Prada,The Founder of Opus Dei,Vol. 1,444

[9] 范康仁蒙席,2017年2月14日的牧函,8

[10] 同上,9

[11] 同上

[12] 這正是希臘文ekklesia(拉丁文是ecclesia),意思就是「教會」,文字上的意思是「受到召集的人們」,就是說:「是天主從世界各地召集和聚合的子民,以組成藉信德和聖洗成了天主子女、基督肢體和聖神宮殿的會眾。」(《天主教教理簡編》,147)有關英文「Church」一字的出處,參閱《天主教教理》,751

[13] 聖施禮華,1932年1月9日的書信,9

[14] Historical-Critical Edition of The Way, commentary on no. 994

[15] 范康仁蒙席,2017年2月14日的牧函,9

[16] 教宗方濟各,2013年11月24日《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261及280。教宗也在勸諭裡說:「讓我們以祈禱為堅穩的根基,今天就呼求祂,因為沒有祈禱,我們的一切作為就會徒勞無功,我們的信息就變得空洞無物。」(259)

[17] Alexis Riaud,The Holy Spirit Acting in Our Souls,Sinag-Tala,Manila,1992,34

[18] 聖施禮華,1937年1月9日的書信

[19] 教宗方濟各,2018年3月19日《你們要歡喜踴躍》宗座勸諭,174

Lucas B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