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九周星期三

一些可以帮助我们在常年期第九周做祈祷的反思。

真心寻求天主的真理
渴望永恒
全心与全意


真心寻求天主的真理

与他人相遇是塑造我们的生命的最大的力量之一。 有时候,它是事先计划好的,有时候,它是意外出现的; 两者都能建立起改变我们生命的友谊。 福音讲述了耶稣与祂当代的人的一些相遇。 有些是平凡的人,例如那个撒玛黎雅妇人,她在一次看似偶然的相遇中被彻底地改变了。 也有些是重要人物,诸如尼苛德摩,他们寻求与耶稣交谈,以期加深自己对天主的认识。 还有一些人接近耶稣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质疑祂和寻找在祂的教道中有没有与圣经存在矛盾的地方。

撒杜塞人便是这样。 他们不相信复活,于是向耶稣提出了一个考验。 他们向耶稣提出的问题看起来让人匪夷所思,至少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是如此:如果一个女人有几个丈夫,而他们全都死去了,那么在死者复活之后,她将是哪一个的妻子呢? (参阅谷12:19-23)这些撒杜塞人并不是真正地在寻求真理; 他们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为了要学习或要改变。 他们没有意识到「天主总是比我们想像的更伟大。 与我们的计算相比,祂的作为令人惊讶称奇; 祂的行动与众不同,总是超越我们的需求和期望; 因此,我们必须永不止歇地寻求祂,转向祂的圣容。」[1]

当我们看到撒杜塞人的态度,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我们自己是否诚心寻求天主的真理呢? 我们是否充心愿意去改变自己的信念,放弃自己的偏见呢? 我们是否将目光从自己所走的、经常是曲曲折折的小径上仰望上天,以默观天主的伟大呢?

渴望永恒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岂不是因为没有明了经书,也没有明了天主的能力,而错误了吗? 因为人从死者中复活后,也不娶,也不嫁,就像天上的天使一样。」 (谷12:24-25)为了清楚说明复活是天主的计划的一个基本部分,以及肉身和灵魂在人死后都会重获生命,祂使他们确信,他们祖先的天主,不是死人的,而是活人的天主。 (谷12:27)

古往今来,人类常常想知道自己死后会怎样。 福音是天主永恒的话语,它回答了这个问题。 耶稣告诉我们,当我们结束尘世的旅程时,生命并没有完结。 我们蒙召要「永远地肖似天主。」 [2] 我们受造,不是为了要接受死亡,而是为了获得天国的永恒生命,天国并不是在我们头顶上的某处地方,而是一个新的维度,在那里,我们最深切的渴望将会得到实现。 「天主了解并热爱我们当下活着的『整个人』。 因此,在我们的生命中正在成长和发展的一切,即使在今天也是不死不灭的。 在我们的肉身内,我们受苦,我们爱,我们希望,我们经历喜与悲,我们在时间里向前走。」 [3]

这就是为什么圣施礼华鼓励我们「带着对永恒的强烈意识」[4] 去开展我们所有的活动,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活动。 每一件我们所做的完美工作、每一个体贴的行为、每一篇短祷,其意义都是超乎肉眼所能见到的。 我们所做的一切,没有一件是徒劳的; 每一个行动都能够为我们日后在永恒生命中面对面地默观天主而做准备。

全心与全意

圣奥斯定渴望更深入地认识天主和爱天主,因而全心投入研究哲学和天主启示了的真理。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他在海边走着,思考天主圣三的奥秘。 他看到一个小男孩从沙滩跑到海边,把一个小桶子装满水,然后回来把水倒进一个沙洞内。 当圣奥斯定问他在做什么时,孩子解释说,他想把所有海水倒进这个沙洞里。 圣奥斯定告诉他这是一个不可能成功的任务,但孩子对他说,圣奥斯定的任务──试图理解天主的奥秘──却是更加困难的。

「信仰与理性像两只翅膀,使人精神飞扬,瞻仰真理。 是天主把这认识真理的渴望安置在人心中,使人终能认识祂,因认识而爱慕祂,并达到对人自己的圆满真理。」 [5] 我们按天主命令以色列人必须做的方法来默观祂:你应全心、全灵、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玛22:37)。 「圣奥斯定评论说:祂说『完全的』。 创造了你的祂,要求你完全地献出自己,你的心里还有余地爱自己? 你的灵魂呢? 你的心神呢?」 [6]

圣施礼华说过,基督徒生活的标志,就是我们与天主的天父义子女关系,和我们深入认识祂的热愿。 「我们应当虔诚,如同小孩那般虔诚。 然而,是蠢蠢纯纯,一知半解。 只要可能,我们人人都必须认真苦学信仰的道理,也就是说,必须认真苦学神学。 我们的虔诚,应是小孩子般的虔诚; 我们的信仰,则应是神学家式的条理分明。」 [7] 我们可以祈求圣母玛利亚帮助我们满怀信心地亲近她的圣子,渴望每天都能认识祂、爱祂多一些。

[1]教宗方济各,2022年12月11日公开接见时的谈话

[2]《天主教教理》,1023

[3]拉辛格枢机,Co-Workers of the Truth

[4]圣施礼华,《天主之友》,239

[5]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信仰与理性》通谕,导言

[6]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59(圣奥斯定的评论节录自《讲道集》,24)

[7]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10